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鄒忌脩八尺有餘,身體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脩八尺有餘1,身體昳麗2朝服衣冠窺鏡3,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4?」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鄒忌身高八尺多,身形樣貌很漂亮,早晨起來,穿戴上衣帽照了照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跟城北徐公比較,誰美?」他的妻子答道:「您美得多,徐公哪能及得上您!」城北徐公,是齊國最有名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5,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鄒忌自己信不過他妻子的話,就又問他的妾侍說,「我跟徐公比起來,我們倆誰美?」妾侍答道:「徐公哪裏及得上您。」第二天早晨,有一位客人從外面來,鄒忌同他坐着談話,問他說:「我跟徐公誰美?」客人答道:「徐公及不上您美。」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明日6,徐公來,7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8者,9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看了看他,自己以為不如他漂亮;再照照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相差太遠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就思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所以稱讚我美的緣故,原是偏袒我呀;妾侍所以稱讚我美的緣故,原是害怕我呀;客人所以稱讚我美的緣故,原是想向我要求甚麼呀。」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10。今齊地方千里11,百二十城,宮婦12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13,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14甚矣!」
於是他到了朝廷,見了齊威王說,「我的確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我的妻子因為偏袒我,我的妾侍因為害怕我,我的客人因為有求於我,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的土地,面積有一千方里,城市有一百二十座。宮裏王后和妃子,還有在王跟前侍從的人,沒有不偏袒王的;朝廷裏的臣子,沒有不害怕王的;四邊國境以內,沒有不是有求於王的。從這裏看來,王受蒙蔽得太厲害了!」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15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1617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王說:「對。因此便下了命令:「凡是群臣、做官的、老百姓們,如果能當面指出我的過失的,可以領取上等的賞賜;如果能用書面諫諍我的,可以領取中等的賞賜;如果能在公眾場所評論我的過失,讓我聽到的,可以領取下等的賞賜。」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18期年19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20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21
命令初下來的時候,群臣們進諫的,大門和庭院擁擠得像市集一樣。幾個月之後,進諫的人漸漸地少了,隔些時候才有機會來一次。一年以後,雖然想來也沒有可以進諫的事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都聽說了,全到齊國來朝見威王,這就是所謂「在朝廷上打了勝仗」。

導賞

本篇是一個真實而風趣的故事,主題是:一個人聽了人家的讚美之辭,必須仔細想想,是真是假,然後進一步歡迎人家批評自己,聽取人家的意見,改正自己的過失。一個平常人應該如此,一個執政者、一國的元首更應該如此──因為他負的責任大,對別人的影響也重,而聽到的不真實的讚美之辭也多。
本文共分三段。
首段敍鄒忌妻、妾、客對他的讚美。從「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等句中,已暗示出妻、妾、客對他的讚美之辭是不真實的。
次段敍鄒忌在自己面對徐公熟視和窺鏡自視的實地比較之下,才明白了妻、妾、客的讚美之辭的虛偽。但他要尋思他們所以說假話的原因,終於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所謂「私我」「畏我」「有求於我」,即下文所說的蒙蔽;我們也可以說這是在一般人與人的關係上,常常存在着的三種障礙。私我者眼中只有我,只能看見我的優點;畏我者怕得罪了我,會危及自身的安全;有求於我者希望得到我的歡心,當然不肯自找麻煩。人有這三種障礙(蒙蔽),自然就很難得到揭露和改正自己的錯誤與缺點的機會。
最後一段,是全文的重心所在。敍鄒忌從一個人容貌的美醜,推想到一國政令的得失;從身邊三種不同的關係但是同樣不說實話的情況下,歸納出一個「蔽」字。地位愈高,受的蒙蔽愈多,危險也愈大。全篇着眼在這個「蔽」字上,篇中發展的頂點就是「王之蔽甚矣」一句。這樣才提醒了齊威王,促使他下令納諫。最後用「戰勝於朝廷」一語,說明納諫所得的好的後果作結。

查閱次數:5835
資料來源:
朗讀:楊月波(粵)、程廣寬(普)
|
註釋:《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
譯文:《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
導賞:《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文)、楊月波(粵)、程廣寬(普)

作者/出處

《戰國策》

《戰國策》又名《國策》、《短長》,傳為漢初蒯通所作。蒯通原名蒯徹,作「通」,蓋避武帝諱改。通長於時論。西漢劉向將原書編訂後定名《戰國策》。此書是戰國時代的史料彙編,其中記載縱橫策士論辯游說之辭尤多。

《戰國策》三十三篇,以國分類,各自成策,計有西周、東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衞、中山十二國。所記自周貞定王十六年(西元前四五三)三家分晉時起,迄於秦二世皇帝元年(西元前二〇九)楚漢起事止,凡二百四十五年,所記列國政治、軍事和外交大事均可補正史之不足。

查閱次數:3273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本文選自《戰國策‧齊策》,版本據《先秦兩漢古籍逐字索引》,題目為後人所加。鄒忌,生卒年不詳。戰國時齊國人,善鼓琴,有辯才,曾為齊相。諷,用含蓄的話勸告或譏刺。齊王,即齊威王,在位年為周顯王十三年至周慎靚王元年(西元前三五六──前三二〇)。納,採納、接受。諫,對君王、尊長進行勸告。本文記敘了鄒忌以自己的切身感受為喻,規勸齊王採納臣民忠諫,以遷善改過。齊王聽從他的意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使齊國強盛起來。文章不但表現了鄒忌敢於進諫,而且他以生活小事與國家大事相提並論,更顯其善於進諫。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