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美人自刎烏江岸1。戰火曾燒赤壁2山。將軍空老玉門關3。傷心秦漢,生民塗炭4,讀書人一聲長嘆。

導賞

張可久喜寫懷古詠史的作品,如《人月圓・山中書事》、《折桂令・讀史有感》、《湘妃怨・懷古》等都是典型的例子。《賣花聲・懷古》原作二首,此處選讀其二。其一云:「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所寫秦始皇築阿房宮、晉代石崇建金谷園、隋煬帝開運河下揚州行樂的歷史,諷刺統治者過着窮奢極侈的糜爛生活,縱使權傾一代,仍終敵不過歷史長河的洗禮,敗亡收場,成為陳迹,可悲可笑,不堪回首。其二,則進一步詠寫歷史,所述史事比前一首寫秦始皇、石崇、隋煬帝更為驚天動地。
與上一首比較,本首的謀篇布局幾乎一致,先述史事,後抒感慨。前三句「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敍述歷史上的三大事件,三句鼎足相對,排偶而下,一氣直下,「山」、「關」陰平聲押韻,聲調極高。「美人自刎烏江岸」句,敍述第一件史事,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相爭,西楚霸王項羽戰敗,被劉邦圍困垓下,四面楚歌,後突圍至烏江,烏江亭長力勸項羽渡返江東,重振軍隊,再與劉邦爭天下,項羽恥於戰敗,與美人虞姬先後自刎。英雄末路,美人殉夫,極為淒厲。「戰火曾燒赤壁山」句,敍述第二件史事,據《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孫權傳》記載三國時,吳蜀聯軍與曹操數十萬大軍會戰於赤壁,周瑜用計火燒曹操戰艦,以小勝大,大敗曹軍,此即家傳戶曉的「火燒赤壁」,情景十分悲壯。「將軍空老玉門關」句,敍述第三件史事,據《後漢書・班超傳》記載東漢明帝時,班超奉命出使西域,長駐西域三十一年,成功安撫五十餘國,明帝授封為定遠侯。後因身處異域,年老思歸,遂上書朝廷云「但願生入玉門關」,其妹班昭亦上書說情,感動明帝,於是召還,功成身退,老顏得開,不久便卒。
作者一開始引述項羽虞姬敗亡、吳蜀大敗曹軍、班超通西域三件歷史大事,排偶直下,時空交錯,好像電影鏡頭,一幕接一幕,呈現讀者眼前,看似信手拈來,毫無邏輯聯繫,實際上聯繫卻十分密切,蓋作者藉此抒發兵家勝負、建功立業、成功得失等過眼雲煙、不足道的傷感。其實,作者有意迴避描寫項羽虞姬英雄美人的得意形象,而以強調自刎下場;更沒有歌頌吳蜀聯軍大勝的豐功偉業,而是強調火燒的場景;亦沒有讚揚班超通西域的貢獻,只說班氏思歸情急;成功渲染一件件悲涼慘淡的史事,為下句「傷心秦漢」埋下一筆。因此「秦漢」二字直接呼應三事,而以「傷心」二字總結,明白透徹指出戰爭功業均不足道的道理。其後「生民塗炭」四字,則是「傷心」的具體說明,也是作者對歷史的深刻思考,指出秦漢以來君王英雄逐鹿中原,肇啟戰爭,爭奪廝殺,耀武揚威,其受害者終究是普羅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困苦,長年陷入泥塗火炭之中,深深寄寓對老百姓的無限同情。末句,作為讀書人的作者,對這種反反復覆、不斷重演的歷史悲劇,深感無奈,只是「一聲長歎」,戛然而止,意餘言外,韻味無窮。
《賣花聲・懷古》全首前三句式整齊,七言長句,緊跟兩句四字句,一句七字句,整體錯落有致,第二三句押山、關兩個陰平聲,響亮高揚,其餘均押去聲,清脆俐落,韻味十足。

查閱次數:989
資料來源:
朗讀:《積學與涵泳——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粵、普)
|
註釋:《積學與涵泳——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
譯文:
|
導賞:《積學與涵泳——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文)、溫紹武(粵)、程廣寛(普)

作者/出處

張可久

張可久(約公元一二七〇——一三四八後),字可久,號小山。一作名伯遠,字可久。又名久可,字可久。慶元(今浙江寧波)人。以路吏轉首領官,掌省署文牘,又任桐廬典史。至正初,年七十餘,尚為昆山幕僚,又為徽州松源監稅。至正八年(公元一三四八)仍健在。張可久擅詩文,尤擅散曲小令,今傳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數九套,數量為元人散曲之冠。

明清兩代曲評家對張可久評價很高,明代朱權以「清而且麗,華而不艷」八字概括其藝術特徵,成為定評;他如李開先讚美其曲作為「詞中仙才」,清代焦循稱他與關漢卿、喬吉、馬致遠同為「一代鉅手」。與張養浩齊名,合稱「二張」;與喬吉有「曲中雙璧」之譽,明代李開先謂「樂府之有喬張,猶詩家之有李杜」;又與張養浩、喬吉合稱「元代散曲三大家」。張可久仕途不暢,久沈下僚,多在紹興、吳江、蘇州、吳淞、德清等地活動,尤愛杭州西湖,歌詠作品頗多。其作品雅正典麗,講究格律。著有《今樂府》、《蘇堤漁唱》、《吳鹽》、《小山樂府》。

查閱次數:1616
資料來源:
《積學與涵泳——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創作背景

元代異族入主中原,計九十年間,皇帝九換,政治不甚穩定,又加上連年征伐,人民生活亦甚苦困。另外,元代實施種族歧視政策,壓抑漢人,重武輕文,對漢人士子心靈影響深遠。一般讀書人在現實社會上多不得志,經常以文學為精神寄託。《賣花聲・懷古》是一首懷古的作品,寫出作者感慨歷史,表現憂民傷古的情懷,婉轉反映士子對當前社會政治的不滿。

資料來源:
《積學與涵泳——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