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荆轲刺秦王(节选《刺客列传》)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入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曰︰「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1,尽收入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2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3,岂可得哉!」荆轲曰:「微太子言,臣愿谒之4。今行而毋5,则秦未可亲也。
这时秦国的大将王翦攻破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完全占领了它的土地;又向北进兵侵略,到了燕国的南方的边境。太子丹恐惧起来,便请问荆轲说:「秦军早晚就要渡过易水,虽然想长期侍奉您,哪能办得到呢?」荆轲道:「就是太子不来和我谈,我也愿意去拜谒您了。现在如果就去,可是没有可以使他相信的东西,那么,还是没法挨近秦王呀。
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6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7见臣,臣乃得有以报8。」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如今那位樊将军,秦王悬赏千斤黄金、万家食邑来缉拿。果真能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最肥美的督亢地方的地图,奉献给秦王,秦王必定喜欢接见我;到那时我便有办法报命。」太子说:「樊将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形下来投靠我,我不忍为了自己的私事,伤了长者的心,希望您再替我想一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于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 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柰何?」于期仰天太息流涕曰︰「于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9樊于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10 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11 。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柰何?」于期仰天太息12流涕曰:「于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13顾计不知所出耳14!」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便自己去见樊于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厉害了!──父母的宗族,统通给杀光;现在听说悬赏千斤黄金和万家食邑来征购将军的头,您预备怎么办呢?」樊于期便仰起头来,朝天长叹一声,流着泪道:「我樊于期每逢想起这事,常常连骨髓都觉苦痛,只是想不出办法罢了!」
荆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于期乃前曰︰「为之柰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将军岂有意乎?」荆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于期乃前曰:「为之柰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15,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将军岂有意乎16?」
荆轲说:「现在我有一个办法想说出来,可以解救燕国的患难,报复将军的仇恨,您以为怎么样?」樊于期便走近前来道:「甚么办法?」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奉献给秦王,秦王必定喜欢见我,我便用左手拽住他的衣袖,用右手击刺他的胸膛;这样一来,将军的深仇报复了,并且燕国被欺侮的怨恨也洗雪了。将军有没有意思呢?」
樊于期偏袒搤捥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刭。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柰何,乃遂盛樊于期首函封之。樊于期偏袒搤捥17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18也,乃今得闻教19!」遂自刭。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柰何,乃遂盛樊于期首函封之20
樊于期袒露了一只手臂出来,用左手紧紧地握住右臂的下端,向前走着,说:「这正是我日夜愤恨得咬紧了牙齿,几乎连心都快要腐烂了的事情,不意今天才听到这办法。」便自杀而死。太子听见了,赶快跑了来,伏在尸身上恸哭,哭得很哀痛。既然如此,也就无可奈何了,只得包裹了樊于期的头,用匣子封固起来。
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卿。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乃令秦舞阳为副。于是太子21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22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焠之23,以试人,血濡缕24,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卿25。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26。乃令秦舞阳为27
于是太子就准备征求天下最锐利的匕首,后来得到了赵国人姓徐名叫夫人的匕首,花百金买了来;使工人用毒药涂染在匕首上,拿人先试验一下,流出一点血来,才只沾濡了丝缕,可是人没有不立时就死去的。便把匕首装好了,交给了荆卿。燕国有位勇士名叫秦舞阳,年只十三岁,就能杀人,人家都不敢拿不顺的眼光去看他。因此便叫秦舞阳作为助手。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有所待,欲与俱28;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29,太子迟之30,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31?丹请得先遣秦舞阳。」
荆轲要等候一个人来,想同那人一道去;但是那人住的地方很远,还没有来到,荆轲便先给那人准备了行装。过了一些时候,没有动身起程。太子以为太慢,怀疑荆轲改悔,恐怕他不去,就又请问荆轲道:「时间已经到了,难道荆卿另外有甚么意思吗?我想先打发秦舞阳走。」
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32!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33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34!」遂发。
荆轲一听怒了,叱责太子道:「为甚么太子要这样打发!这小子年青不懂事,如果先打发他去,那一定有去无回,会坏事的,况且只拿着一个匕首,进入祸福不测的强秦,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所以逗留不走的原因,是要等待我的客人来了一道去。如今太子既然嫌慢,那么就动身起程算了!」便出发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35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36,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37,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38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39,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40
太子同他的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们,都穿戴着白衣白帽来送行,到了易水边,已经饯了行,就要取道入秦了。这时高渐离击着筑,荆轲和着唱歌,歌声是「变征」的调子,非常凄凉,送行的人都掉下了泪来。荆轲又走上前唱道:「萧萧的风声呵,易水很冷;壮士这一去呵。不再回程!」又作出悲壮慷慨的「羽声」调子,送行的人都睁起一双怒眼,头发根根直竖顶起帽子。于是荆轲上车走了,一直没有回头。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41。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42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43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44给贡职如郡县45,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46。」
到了秦国。拿着价值千金的厚礼,贿赂了秦王的宠臣,做「中庶子」的蒙嘉。蒙嘉先给他向秦王报告道:「燕王果真震惊大王的声威,不敢以武力抵抗我国的军队;希望全国做臣子,比附于诸侯之列,像郡县一样地纳贡献,好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因为心里恐惧,不敢亲自来面陈,特为小心谨慎地斩了樊于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地方的地图,装在匣里封固,燕王亲自拜送到门外,打发使者前来禀告大王。敬候大王的命令!」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羣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47,见燕使者咸阳宫48。荆轲49樊于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50。至51,秦舞阳色变振恐,羣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52曰:「北蕃蛮夷之鄙人53,未尝见天子,故振慑54。愿大王少假借之55,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
秦王一听大喜,便穿上朝服,邀约九服的使臣,在咸阳宫召见燕国使者。荆轲捧着盛樊于期头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两人一前一后按次序进来。到了阶前,秦舞阳因为害怕,脸色都变了,羣臣觉得奇怪。荆轲回过头来笑秦舞阳,便向前谢罪道:「北蕃蛮夷的野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他有点害怕。希望大王宽恕他一些,使他能在大王面前尽了使者的任务。」秦王对荆轲说:「把秦舞阳捧的地图拿来。」
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羣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轲既取图56之,秦王发图57图穷而匕首见58。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59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60。拔剑,剑长,操其室61。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62。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羣臣皆6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64
荆轲便取了图,呈上去。秦王揭开地图来看,揭到末了,一把匕首出现了。荆轲用左手握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起匕首就刺;没有刺到身上,秦王大惊,自己跳了起来,衣袖都断了;他想拔剑,剑很长,便用一手先捏起剑鞘。这时候他心里十分惶急,剑也彷佛很结实,竟不能立刻把剑拔出来,荆轲急忙追赶秦王,秦王围绕着柱子躲避。羣臣都非常惊慌,因为事起仓猝,料不到有这意外的变故,全失了常态。
而秦法,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而秦法,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65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66。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67。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68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69!」
──按照秦国的法令:羣臣在殿里侍驾的,一点兵器都不准带。那些带兵器侍卫的「郎中」们,都在殿下伺候,没有皇上的命令,不准上殿。──正在紧急的时候,来不及传令下去,因此荆轲才能追赶秦王,并且又仓猝又惶急,羣臣没法对付荆轲,只得都举起空手来打他。这时有位名叫夏无且的侍医官,把所捧着的药囊来投击荆轲。秦王正在围绕着柱子躲避荆轲,又惊又急,不晓得怎么着才好。左右羣臣便说:「王!把剑背起来!」
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70。荆轲71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72,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73。轲自知事不74,倚柱而笑,箕踞以骂75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76。」
秦王这才把剑背起来,拔出剑来击刺荆轲,砍断了他的左腿。荆轲残废了,就用匕首向秦王投掷,没有刺中,刺到了桐柱上。秦王再击刺荆轲,荆轲身上有八处地方受了重伤。荆轲自己知道车情不能成功了,便倚着桐柱笑,倨傲地坐在地上骂道:「我所以不能够成功,只因为想要留着你的性命,用威吓手段强迫你必须应允归还侵占的土地,得到你的契约,好去回报太子的。」
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已而论功,赏羣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77者良久 。已而78论功,赏羣臣及当坐者各有差79,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80,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于是左右的人上前杀了荆轲。很久的时候,秦王一直心里不爽快。以后论功赏赐羣臣,并处罚失职有罪的人,各有多少轻重的不同;赏赐夏无且二百镒黄金,秦王说:「无且爱我,你拿药囊投击荆轲的。」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81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82。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83。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84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85,而社稷幸得血食86。」
于是乎,秦王大怒,更加派军队去攻赵;又命令王翦所部伐燕,十月里攻陷了燕都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带着他们的所有精锐部队,逃到辽东固守。秦将李信追击得很急,代王嘉便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国所以更加急急地追击燕国,就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如今假使您真能杀了太子丹,把他的头颅献给秦王,秦王必定不再追击,那么,国家还可以侥幸不致于灭亡。」
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87,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88,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
之后,李信紧追太子丹,太子丹藏匿在衍水里,燕王便打发人斩了太子丹,预备把他的头颅,献给秦国。然而秦国还是进兵攻击他。以后隔了五年,秦国终于灭了燕国,活捉了燕王喜。到了第二年,秦国就统一了天下,建立了「皇帝」的尊号。

导赏

本篇《荆轲刺秦王》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写战国末年一场非常轰动的暗杀事件,是荆轲事迹的后半部分。内容由「秦将王翦破赵」开始,至整个刺秦过程完结为止。在秦国破赵之前,燕国的太子丹从秦国逃亡回国,看到六国快将为秦所灭,便希望找一个勇士入秦刺杀秦王,阻止他继续入侵。最初太子丹去找田光,但田光告诉他自己年纪已老,不能担当这个任务,便向他推荐荆轲。田光后来更自杀以示自己不会泄露秘密。太子丹把刺秦重任交托荆轲,尊他为上卿,让他住在最好的房舍,送给他很多珍宝美女,但过了很久,荆轲仍未有入秦之意。
篇章开头所写的是此时秦的军队已破灭赵国,逐渐逼近燕国了,太子丹感到十分恐惧,便多番催促荆轲成行。荆轲表示入秦条件未成熟,首先是没有信物,令秦王愿意接见他。荆轲建议取秦国通缉的叛将樊于期的人头,以及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以示诚意。可是太子丹觉得樊于期逃亡来投靠自己,不能为了刺秦王而杀害他。于是荆轲亲自去找樊于期,说可以刺杀秦王为他报仇,但要他的头胪才可成事。樊于期也真是豪迈之人,听到荆轲可为他报仇,便慷慨就义,自刎以成全刺秦计划。
太子丹为荆轲准备了一把天下有名的锋利匕首,并以毒药涂染,又找了一位勇士秦武阳,作为荆轲的助手。不过荆轲仍未愿意起行,因为他想等待自己心目中的人一同入秦。太子丹怀疑荆轲要变卦,向他质问,荆轲斥责他不了解自己的部署,既然他不相信自己,只得愤然起行。在荆轲未到秦国之前,篇中便交待了这许多前因后果。各种部署和转折,使人觉得这番行刺真不简单,而荆轲也不是一个徒有匹夫之勇的杀手。可惜因形势紧逼,荆轲虽然未等及他心目中同行的人选,也得勉强成行。这是后来行刺结果成败的关键,这里先安排了一个伏笔。
篇章接着出现了一个很精彩的场面,是在荆轲起程入秦时,认识他的人为他送行。这就是著名的「易水送别」。荆轲入秦行刺,即使成功,也不会有命回来,因此来人都穿白衣冠与他诀别。送别的过程只用了不足十个字交代:「至易水上,既祖,取道。」这段文字的大半却用来描写一个音乐场面,由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其实这段悲歌场面用字也不多,但内容很丰富,交代了歌者、伴奏者、听者,甚至用何乐器,唱何音调,唱何内容,表情如何,都有说明。「易水送别」一段历来为人传诵,它写出一个英雄就义赴死前的祭礼,在场面和气氛营造上有很高的技巧。这一片段很有现代电影感,令读者眼前浮现一个有声有色的场景,先是阔景,在空旷的易水边,寒风凛冽,一群白衣人为一个勇武的壮士饯别。最初没有对话,只有动作,然后音乐响起,壮士唱出悲壮动人的歌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短短两句以景托情,说出壮士自知此行必死,但又不得不去,在寒风肃杀中慷慨赴义,送别的人激愤流泪。全场影像慑人,营造了一种荡气回肠的气氛。
「易水送别」后,荆轲到了秦国,以价值千金的财物送给秦王的宠臣蒙嘉,希望他向秦王引见。蒙嘉果然为燕国向秦王进言,使秦王大喜,答应在朝上设隆重的「九宾之礼」,亲自在咸阳宫接见燕国来使。
接着一段进入最紧张的行刺部分,出现另一个著名而惊心动魄的场面。这一段对晋见过程有详细的描写。荆轲和秦武阳捧着进贡的物品,依次进入大殿。秦舞阳惧形于色,差点坏了大事。荆轲虽机智地应对,但他也知道再不能指望秦武阳了,于是在秦王要取地图看时亲自下手。「图穷匕现」的一剎那,荆轲左手执住秦王衣袖,右手拿匕首刺杀他。秦王也不是泛泛之辈,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立即站起,扯断衣袖,避过荆轲的匕首。他本想拔剑还击,但佩剑过长,一时间拔不出来,只有围着柱子走避荆轲的追杀。这段刺杀过程写得很有动感,除了秦王与荆轲的纠缠,还有其他大臣、士兵的反应和动作。这一大群人在大殿上追逐,场面虽然混乱,但篇中交代得有条不紊。在荆轲追杀秦王的过程中,全用短句,显示了紧张的气氛。这些短句不少短至两三个字,已能交代清楚当时的情况,可见作者用字之精炼。除了动作描写,这一段也加插了不少对话,使人物形像更加生动。荆轲最后行刺失败,自知必死无疑,但仍毫无惧色,倚柱而笑,大骂一番,显出了英雄本色。最后荆轲被赶到救驾的侍卫杀死,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就此结束。
最后一段交代这番刺杀行动加速了秦王攻打燕国,太子丹也因而被杀,五年后燕国正式灭亡。再过了一年,秦王就统一了天下。
《刺客列传》花了很长的篇幅来写荆轲的事迹。在《荆轲刺秦王》一段中更刻意安排人物情节,营造气氛,其实是更近似历史小说的写法,特别值得欣赏的是它的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我们在前面已谈过本篇两个场面「易水送别」和「刺杀秦王」的精彩之处,这里再看看篇中所刻划的人物。
篇中最突出的人物当然是荆轲。荆轲是一个沉着而深思熟虑的人。他有勇有谋,冷静机智,虽然当了刺客,但绝不是一般的杀手可比。接受任命后,荆轲当然希望刺秦任务能一举成功,因此要作仔细的部署,首要条件是要能近距离接触秦王,因此要有能引起秦王兴趣的信物,也要有能一击即中的真正杀手。可惜太子丹没有耐性让他等心目中的人选到来,要勉强成行。荆轲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结果刺杀任务失败。他在临死的表现显示了一个不怕死的英雄形像,而这个英雄又有很强的悲壮意味。
这里的主角是荆轲,而透过其他人物的映衬,可突显荆轲的不同特点。太子丹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他决定不用正常的方法抗秦,而是要派刺客入秦挟持或刺杀秦王。他的鲁莽多疑,直接引致这次行动的失败,与荆轲的沉着而深思熟虑,是一个强烈的对比。另一个对比人物是秦武阳,他徒有勇武之名,但在大殿的表现却甚为窝囊,衬托了荆轲的机智冷静,真正的大智大勇。荆轲事迹是《刺客列传》最精彩的一段,也使荆轲名垂千古。

查阅次数:5198
資料來源:
朗读:钱景亮(粤)、白雪莲(普)
|
注释:《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
译文:《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
导赏:甘玉贞(文)、甘玉贞(粤)、白雪莲(普)

作者/出处

司马迁

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卒于汉昭帝始元元年 (公元前一四五──前八六)。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西汉史学家。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临终时,命迁承其志撰述《史记》。 迁三十八岁时继任太史令,发愤著述。 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九八),因李陵案获罪下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著述《史记》。 至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九〇),始大略就绪。

《史记》是我国首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分《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表〉十篇、〈书〉八篇,始于黄帝,迄于武帝获麟,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余万言,贯通约三千年的史事。

《史记》取材精博,记述详审,体糸完整,是历代正史之楷模。 在文学价值方面,《史记》的人物刻画,鲜明生动,行文用语,简炼流畅,集先秦散文之大成。 自班固至唐宋以来的古文大家,无人不读《史记》,即使唐以后的传奇小说以至戏剧题材,都受其影响。 历来为《史记》作注的很多:最通行的有南朝宋裴技术和《史记集解》、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和司马贞《史记索隐》,合称「《史记》三家注」,有南宋黄善夫刻本《史记》

查阅次数:2582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创作背景

本篇節選自《史記‧刺客列傳》,版本據中華書局排印本。原文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曹沫、專諸、豫讓、聶政和荊軻五個刺客的事迹。本文只選錄荊軻事迹的一部分,記述荊軻奉燕太子丹之命謀刺秦王的經過,突顯了荊軻的俠義精神。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