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文之難,而詩之難尤難。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為辨於味,而后可以言詩也。文之難,而詩之難尤難。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為辨於味,而后可以言詩也。
寫散文難寫好,可是寫詩更難寫好。古今的譬喻已經多極了。不過我以為如能辨別味道的道的話,然後也就可以談詩。
江嶺之南,凡足資於適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於酸而已;若鹺,非不鹹也,止於鹹而已。中華之人,所以充飢而遽輟者,知其鹹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彼江嶺之人,習之而不辨也,宜哉!江嶺之南1,凡足資於適口者,若2,非不酸也,止於酸而已;若3,非不鹹也,止於鹹而已。中華之人4,所以充飢而遽5者,知其鹹酸之外,6美者有所乏耳。彼江嶺之人,習之而不辨也,宜哉!
在大江以南和五嶺以南那些地方,凡是能適口的味道,像醋,並非不酸,不過只是酸罷了,(除酸以外並無餘味);像鹽,並非不鹹,不過只是鹹罷了,(除鹹以外並無餘味)。黃河流域的人,所以(對於醋和鹽)只要一吃飽就馬上不再品嘗的原因,是知道(醋和鹽)除酸鹹以外,並沒有那種醇美的味道。他們江嶺以南的人,已經成了習慣,不再辨別甚麼味道,所以他們那樣,並不算甚麼奇怪哩!
詩貫六義,則諷諭抑揚,渟蓄淵雅,皆在其間矣。然直致所得,以格自奇,前輩諸集,亦不專工於此,矧其下者邪?王右丞、韋蘇州,澄澹精緻,格在其中,豈妨於遒舉哉?賈閬仙誠有警句,然視其全篇,意思殊餒;大抵務於寒澀,方可致才,亦為體之不備也。矧其下者哉?噫!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然后可以言韻外之致耳。詩貫六義7,則諷諭抑揚8渟蓄淵雅9,皆在其間矣。然直致所得,以格自奇,前輩諸集,亦不專工於此,10其下者邪?王右丞、韋蘇州11澄澹12精緻,格在其中,豈妨於遒舉13哉?賈閬仙誠有警句14,然視其全篇,意思殊15;大抵務於寒澀16,方可致才,亦為體之不備也。矧其下者哉?噫!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然后可以言韻外之致17耳。
詩,包含着六個特點,那就諷刺啦、褒貶啦、委曲含蓄啦、深遠高雅啦,都在裏面了。然而能直達到這種境界,表現出一種特別的風格,就是前輩詩人那些作品,也並沒有在這方面專心致力,河況還不及前輩詩人的呢?王右丞、韋蘇州,作品清明淡遠,精細工巧,風格也就在裏面,能算是不健勁超逸嗎?賈閬仙的確有警策動人的句子,只是就全篇來看,意思總嫌貧弱,(不夠充實);大概他認為努力講求孤峭艱澀,才能表現他的才華,但就體裁來說,總是失之偏枯,而不完備。(他都這樣),何況還不及他的呢?唉!要知道近卻不浮在表面,遠卻不是一瀉無餘,然後才可以談到韻味之外的情致。
愚幼嘗自負,久既而愈覺缺然。然得於早春,則有「草嫩侵沙長,冰輕著雨消」;又「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時天」;又「兩微吟足思,花落夢無憀」。得於山中,則有「坡暖冬生筍,松涼夏健人」;又「川明虹照雨,樹密鳥衝人」。得於江南,則有「戍鼓和潮暗,船燈照島幽」;又「曲塘春盡雨,方響夜深船」;又「夜短猿悲減,風和鵲喜靈」。得於塞上,則有「馬色經寒慘,鵰聲帶晚飢」。得於喪亂,則有「驊騮思故策,鸚鸝失佳人」;又「鯨鯢人海涸,魑魅棘林幽」。得於道宮,則有「碁聲花院閉,幡影石壇高」。得於夏景,則有「地涼清鶴夢,林靜肅僧儀」。得於佛寺,則有「松日明金象,苔龕響木魚」;又「解吟僧亦俗,愛舞鶴終卑」。得於郊原,則有「遠坡春草滲,猶有水禽飛」。得於樂府,則有「晚粧留拜月,春睡更生香」。得於寂寥,則有「孤螢出荒池,落葉穿破屋」。得於愜適,則有「客來當意愜,花發遇歌成」。雖庶幾不濱於淺涸,亦未廢作者之譏訶也。七言云︰「逃難人多分隙地,放生鹿大出寒林」;又「得劍乍如添健僕,亡書久似憶良朋」;又「孤嶼池痕春漲滿,小欄花韻午晴初」;又「五更惆悵迴孤枕,猶自殘鐙照落花」。又「殷勤元旦日,欹午又明年」。皆不拘於一概也。蓋絕句之作,本於詣極。此外千變萬狀,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豈容易哉?愚幼嘗自負,久既而愈覺缺然。然得於早春,則有「草嫩侵沙18,冰輕著雨消」;又「人家寒食19月,花影午時天」;又「兩微吟足思,花落夢無憀20」。得於山中,則有「坡暖冬生21,松涼夏健人」;又「川明虹照雨,樹密鳥衝人」。得於江南,則有「戍鼓22和潮暗,船燈照島幽」;又「曲塘春盡雨,方響夜深船」;又「夜短猿悲減,風和鵲喜靈」。得於塞上,則有「馬色經寒慘,23聲帶晚飢」。得於喪亂,則有「驊騮思故策24,鸚鸝失佳人」;又「鯨鯢25人海涸,魑魅26棘林幽」。得於道宮27,則有「28聲花院閉,29影石壇高」。得於夏景,則有「地涼清鶴夢,林靜肅僧儀30」。得於佛寺,則有「松日明金象31,苔龕響木魚32」;又「解吟僧亦俗,愛舞鶴終33」。得於郊原,則有「遠坡春草滲34,猶有水禽飛」。得於樂府35,則有「晚粧留拜月,春睡更生香」。得於寂寥,則有「孤螢出荒池,落葉穿破屋」。得於愜適36,則有「客來當意愜,花發遇歌成」。雖庶幾不濱於淺涸37,亦未廢作者之譏訶38也。七言云:「逃難人多分隙地,放生鹿大出寒林」;又「得劍乍如添健僕,亡書久似憶良朋」;又「孤39池痕春漲滿,小欄花韻午晴初」;又「五更惆悵40迴孤枕,猶自殘41照落花」。又「殷勤元旦日,欹午42又明年」。皆不拘於一概43也。蓋絕句44之作,本於詣極45。此外千變萬狀,不知所以神而自46也。豈容易哉?
我年輕時曾自己覺得不錯,日後反而一天天覺得不夠了。不過我在早春得句有「草嫩侵沙長,冰輕著雨消。」還有「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時天。」還有「雨微吟足思,花落夢無憀。」在山中得句有「坡暖冬生筍,松涼夏健人。」還有「川明虹照雨,樹密鳥衝人。」在江南得句有「戍鼓和潮暗,船燈照島幽。」還有「曲塘春盡雨,方響夜深船。」還有「夜短猿悲減,風和鵲喜靈。」在塞上得句有「馬色經寒慘,鵰聲帶晚饑。」在喪亂中得句有「驊騮思故策,鸚鵡失佳人。」還有「鯨鯢人海涸,魑魅棘林幽。」在道宮得句有「碁聲花院閉,幡影石壇高。」欣賞夏景得句有「地涼清鶴夢,林靜肅僧儀。」在佛寺得句有「松日明金象,苔龕響木魚。」還有「解吟僧亦俗,愛舞鶴終卑。」在郊原得句有「遠坡春草滲,猶有水禽飛。」在妓院得句有「晚粧留拜月,春睡更生香。」寂寞時得句有「孤螢出荒池,落葉穿破屋。」閒散寫意時得句有「客來當意愜,花發遇歌成。」雖然可以說不算淺俗,但也沒有抹掉作者的諷刺。七言句子有「逃難人多分隙地,放生鹿大出寒林。」還有「得劍乍如添健僕,亡書久似憶良朋。」還有「孤嶼池痕春漲滿,小欄花韻午晴初」還有「五更惆悵迴孤枕,猶自殘鐙照落花。」還有五言句是「殷勤元旦日,欹午又明年」這都不拘限於一格。因為寫絕句,必定要有極高的造詣。此外還得要懂得千變萬化之道,用不着故意使它神妙不可測,就能自然神妙不可測。怎麼會容易呢?
今足下之詩,時輩固有難色,儻復以全美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勉旃!某再拜。今足下之詩,時輩固有難色47,儻復以全美為工,即知味外之旨48矣。勉49!某再拜。
如今足下的詩,人們當然不會滿意,如果在體裁上再求其全備,在風格上再求其完美,對此多下一點工夫,就能明白韻味之外的意思了。勉力吧!某再拜。

導賞

司空圖提出詩的境界不拘一格,要能有「韻外之致」「味外之旨」的主張,加以論述,指示對方。
全文分五段:首段先指出作詩難於作文,入門在先求「辨於味」;次段即以江嶺及中華之人吃鹽醋之不同為例,說明「辨於味」,所謂「鹹酸之外」,即是「味外之旨」;三段說明詩應融會眾體而不拘一格,主要在建立自己的風格,並略論前輩詩人王維、韋應物、賈島的作品,最後拈出「韻外之致」的主張;四段舉出自己的一些詩句,意在向對方示範,作為不拘一格及「韻外之致」的例證;末段批評對方的詩,勉以追求「味外之旨」作結。
司空圖這種詩論可以說是一種純藝術論,所謂「韻外之致」「味外之旨」雖然抽象得不可捉摸,但簡單說來,他只是主張詩貴含蓄,不宜把意思完全表現盡了,要有一種「言外」的餘韻。所以在唐代詩人中,他既不贊成李白的浪漫豪放,也不贊成杜甫白居易的寫實通俗,他只推許王維韋應物的澄澹精緻和賈島的苦吟警句。這一詩論和白居易的「詩應為時為事而作」的主張(見《與元九書》)恰相反,但對後世的影響卻很大,像宋嚴羽的禪悟說(見《滄浪詩話》)、清王士禎的神韻說(見《漁洋詩話》),都是受了他的啟示。
他所舉出來也是自己認為滿意的詩句,有些意境不錯的,但也有些像他批評賈島的那種「寒澀」的句子,但都還不能達到他自己提出來的「不知所以神而自神」的境界,並也尋不出甚麼「味外之旨」。所以清翁方綱在《石洲詩話》裏說他「論時入超詣,而其所自作全無高韻,與其評詩之語竟不相似,此誠不可解。」
查閱次數:3201
資料來源:
朗讀:曾菀嫈(粵)、程廣寬(普)
|
註釋、譯文:《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
導賞:《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文)、曾菀嫈(粵)、程廣寬(普)

作者/出處

司空圖

司空圖(公元八三七──九零八),字表聖,唐河內虞鄉(山西今縣)人。懿宗咸通末年進士,官禮部郎中。黃巢陷長安,奔赴鳳翔,即行在拜知制誥,遷中書舍人,不久解職去,後屢召不起,隱於處鄉北之中條山,在山中王官谷建休休亭,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日與名僧高士遊詠其中。朱全忠篡唐,召他為禮部尚書,力辭不赴。聞唐哀帝被弒,不食嘔血而死。所著有《司空表聖文集》十卷,詩集五卷,均有「四部叢刊」本;另有《詩品》二十四則別行於世。他是晚唐的一個詩人,宋蘇軾曾稱許他道:「唐末司空圖,崎嶇亂兵之間,而詩文高雅,猶有承平之遺風。」不過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並不在他的創作,而在他的文學批評;他所著的《詩品》,把詩的各種風格的境界分為二十四品,更用四字一句的韻語,分別加以描寫,極為後世所稱。

查閱次數:1848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創作背景

司空圖的詩論,除《詩品》外,尚有本文及《與極浦談詩書》《與王駕評詩書》,而本文尤為其論詩之重要作品。李生,不詳。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