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生於唐武后載初元年,卒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六八九──七四〇)。以字行,名不詳,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少好節義,在鹿門山隱居讀書。壯年漫遊江南,詩名日顯。四十歲,到長安應進士試,失意而歸。與王維、李白、王昌齡等成詩中好友。孟浩然既失意於功名,於是移情於山水和詩文,終身不仕。
孟浩然是初唐著名詩人,今存二百六十七首的孟詩中,以五言律絕最多。孟詩清空雅淡,注重格律聲調,開創盛唐以後山水田園詩的新風格。有明萬曆丙子(一五七六)勾吳顧氏校刊本《孟浩然詩集》三卷附《補遺》一卷、《襄陽外編》一卷。詩題一作《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張丞相一般的說法是張九齡。因為張九齡在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丞相),三年後罷相。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貶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請孟浩然到幕府中任從事。荊州離洞庭湖不算太遠。所以很可能是這一時期寫的。但也有學者認為這首詩是獻給盛唐的另一位丞相張說的。張說曾在開元四年(公元716)後被貶岳州,洞庭湖邊,孟浩然三十歲左右經過湖南,可能謁見過張說。這兩位張丞相都是盛唐著名的宰相,也喜歡引薦文人。所以無論是那一位,都不妨礙我們對詩意的理解,只是在判斷創作時間上,相差二十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