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1與子同袍2王于興師3修我戈矛4,與子同仇5
怎麼說我們沒衣穿呢?我與你共穿一件戰袍。天子帶領大家齊出征,修整我們的兵器戈矛,齊心對抗共同的仇敵。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6。王于興師,修我矛7,與子偕作8
怎麼說我們沒衣穿呢?我與你共穿一件汗衣。天子帶領大家齊出征,修整我們的兵器矛戟,齊心作戰並一鼓作氣。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豈曰無衣?與子同9。王于興師,修我甲兵10,與子偕行!
怎麼說我們沒衣穿呢?我與你共穿一件戰裙。天子帶領大家齊出征,修整我們的鎧甲刀兵,齊心勇往直前去驅敵。

導賞

《無衣》,《秦風》。本篇描寫戰爭中士兵生死與共、同仇敵愾之情。全詩共三章,回返往復,情緒層層遞進,激勵人心。每章前兩句描寫即將面對敵軍的內心徬徨,而戰友之患難體恤給予安定。「與子同袍」、「與子同澤」、「與子同裳」,語見秦人豪邁之氣。後三句寫王興義師,與軍士同一陣線;軍士展現英勇赴敵,同仇敵愾的氣勢與決心。「與子同仇」、「與子偕作」、「與子偕行」闡明捨生忘死之大義。朱熹《詩集傳》曰:「秦人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故其見於詩如此。」秦處邊陲之地,常被迫交戰以抵擋外族之入侵;本詩勇猛剛毅,固秦風之所宜也。

查閱次數:4925
資料來源:
朗讀:馬寶珊(粵)、程廣寬(普)
|
註釋:《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
譯文:朝建勳,《古詩選讀》,文津出版社
|
導賞:朝建勳,《古詩選讀》,文津出版社(文)、馬寶珊(粵)、程廣寬(普)

作者/出處

《詩經》

《詩經》,原名《詩》或《詩三百》,漢儒尊稱《詩》為經,故稱《詩經》,至今相沿不改。《詩經》是我國成書最早的詩歌總集,大約成書於公元前六世紀,據說曾經過孔子的刪訂,存三百零五篇,原作者不詳。《詩經》所收詩歌產生的時代,上起西周初期,下迄春秋中葉,前後約五百年。《詩經》分《風》、《雅》、《頌》三類。《風》包括周南、召南、邶、衞、鄘、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十五部分,合稱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風》是地方土調,大部分屬民間歌謠,小部分屬貴族作品。《雅》原是周代朝廷樂歌的名稱,內容以史事和祭祀為主。分《小雅》、《大雅》,共一百零五篇。《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貴族作品,《小雅》是西周末東周初之作,有部分屬民間歌謠。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四十篇,是周王和各諸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有極重要的地位,為研究古代詩歌的創作技巧和文字聲韻提供了詳實的資料。《詩經》的內容,包括社會各階層的活動,從多方面反映了春秋中葉以前的歷史。《詩經》遭秦火後,漢初傳《詩經》者有魯、齊、韓、毛四家。至宋初,僅《毛詩》尚傳,其餘三家已散佚,只留下少量遺說。《毛詩》傳自毛亨和毛萇。《詩經》歷來注本多不勝數,清人王先謙撰有《詩三家義集疏》,是較為普及的綜合注本。

查閱次數:5263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無衣》選自《詩經・秦風》,版本據《先秦兩漢古籍逐字索引》。《秦風》是十五國風之一。秦,國名,在禹貢雍州地域。《毛詩》說:「《無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戰,亟用兵,而不與民同欲焉。」以為是刺詩。然後世或以為《序》意與詩情不協。今據其內容而言,此詩似應是一首雄壯的軍歌,描寫秦國士兵英勇從軍,同仇敵愾的戰鬥精神。詩分三章,形式整齊,節奏明快。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