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耕犁千畝1千箱2,力盡筋疲誰復3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但得眾生4皆得飽,不辭5羸病6殘陽7

導賞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借病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表達了愛國情懷。
這頭病牛曾經耕耘過千畝土地,收穫的糧食填滿了數不清的糧倉。牠勞碌終生,晚年終於積勞成疾,可是又有誰來同情牠呢?但牠並不計較,因為在牠的內心深處,始終懷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只要普天下的老百姓能夠擺脫饑餓,即使疲病交加,累倒在殘陽之下,牠也心甘情願!
首句點出牛得病的原因。句中雖沒有一個「病」字,但致病的原因十分明顯:畝復畝,年復年,不斷耕作,必然氣力衰竭,百病叢生。首句連用兩個「千」字,它們並不表示確數,是極言數量之多。它在同一句中的反覆出現,強調了病牛的辛勞和對人類貢獻的巨大。第二句是詩人的責問,寫人們對病牛的「力盡筋疲」沒有一點同情,蘊含着一種不平之氣。
病牛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又得不到人們的理解和支持,顯得那麼孤獨、淒涼。但詩的格調並不因此而低沉。第三句以病牛的口氣說出志願,語調高曠,突破了自歎自憐的陳腔濫調。句中連用兩個「得」字,使語氣更為強烈。最後一句,詩人把病牛置於夕陽西下的慘澹背景中,既點出了牠已經經過一天的辛勞,又暗示牠生命逼近暮年,以此突出晚景淒涼之感。然而,句子以「不辭」起首,語氣顯得慷慨昂揚。以病牛心甘情願地累倒在殘陽下的形象,反襯出牠的理想是何等崇高和偉大。
詩中的「病牛」其實就是詩人自己的化身,他心懷天下,為國家為人民操勞一生,結果卻是空有一腔熱血,報國無計。他身處朝廷政治漩渦之中,屢遭排擠,最終落得去職流放的下場。這和病牛的經歷是多麼的相似!但即使這樣,為老百姓着想,他仍願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全詩運用象徵的寫作手法,寫病牛實際就是寫詩人自己,因而感情深切而真摯,純是發自肺腑的心聲,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查閱次數:983
資料來源:
朗讀:《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粵、普)
|
註釋:《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
譯文:
|
導賞:《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文)、楊月波(粵)、白雪蓮(普)

作者/出處

李綱

李綱(公元一〇八三——一一四〇),邵武(今屬福建省邵武縣)人。宋徽宗政和二年進士。靖康元年(公元一一二六),他鎮守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擊退了金兵的入侵。南宋初期曾任宰相,規畫革新內政,以增強抗金的力量;後來遭到朝廷中主和派的排擠,被迫罷相流放。他一生憂國憂民,以天下安危為己任,留下了一些富有愛國思想的作品。

查閱次數:576
資料來源:
《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創作背景

建炎二年(公元1128),李綱為相七十日,罷相流放鄂州(今湖北省武昌市)。四年後,太學生陳東等向朝廷上書請命,要求讓李綱官復原職,事情失敗,陳東也因此被殺,這時的李綱處境更加艱險。這首詩寫於紹興二年(公元1132),是他謫居時心境的真實寫照。

資料來源:
《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