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燕地寒,花朝節後,餘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燕地1寒,花朝節2後,餘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3。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北京天氣冷,在花朝節以後,冷得還很厲害,寒風常常颳,一颳就塵沙亂飛,石塊也給吹動。局促在屋子裏面,想出來都沒有辦法;有時冒着風硬出來跑,跑不上一百步就得回去。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隄,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4。至滿井,高柳夾5,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6。於時冰皮始解7,波色乍明,鱗浪8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廿二日這一天稍微和暖一點,才同幾個朋友出了東直門。到達滿井,河隄兩旁盡是高大的柳樹,膏腴的土地上也有點滑潤,驟然一看天空地闊,真像飛出了牢籠的天鵝。這時河面的冰剛剛溶解,波光驟然顯得明淨,水面上一層層魚鱗似的水紋,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河底,它是那樣光明,就像才打開鏡匣時忽然照射出來的鏡光一樣。
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9,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10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11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12罍而歌者13紅裝而蹇者14,亦時時有。
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滌了,像揩拭過似的那麼好看,又鮮豔、又美麗,如同漂亮的少女洗罷了臉才梳上髻鬟一般。柳樹的枝條正在向外伸展,可是還沒有完全伸出來,嬌嫩的枝梢隨風搖擺,田野裏的麥苗才只有一寸來高。這時遊人雖然不多,可是在泉水旁邊飲茶的,喝着酒唱着歌的,豔裝女子騎驢的,也常常看得到。
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15背。凡曝沙之鳥16呷浪之鱗17,悠然自得,毛、羽、鱗,鬣18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風雖然還挺猛,可是走起路來,仍然出一身大汗。那些在沙灘曬太陽的鳥,在河裏吸水波的魚,都自由自在地很快樂,無論有毛的、有翅膀的、有鱗的,或是麥苗,在它們中間,都有一種喜樂的氣象。這時才明白,在郊外不是沒有春天,不過住在城裏的人不知道罷了。
夫能不以遊墮事,而瀟然於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遊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夫能不以遊墮事19,而瀟然20於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21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遊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22之二月也。
要說可以不因為遊樂影響到工作,能無拘無束地在山、石、草、木中間逍遙自在,只有我現在這個職務最合適。並且這地方正好離我不遠,我的遊樂就要打這裏起頭,哪能不寫篇文章記下來?這是己亥年二月的事。

導賞

中國經歷過元代的動蕩,到了明代,政權復歸漢人手中。雖然明代的政治十分黑暗,但相較元代,社會民生仍比較穩定,代表精神文明的文學也開始恢復過來。文人經過百年的重創,需要一段休養生息的時期,但明初的政治鬥爭激烈,又有不少文字獄,文人仍過着惶恐生活,作品乏善足陳。到明代中期,文人才開始真正把精神投放到文學創作上。當時主張復古,把持文壇的「前後七子」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但這種主張變成固步自封,毫無創意可言,甚至是摹擬剽竊。
到晚明時期有一些文人對這種作風表示不滿,認為文學貴乎獨創,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他們又重視民間文學,對一向為文人看不起的民歌、小說、戲曲加以推崇。這一派以袁氏三兄弟為代表,所寫作品比較清新,被稱為「晚明小品」。因他們是荊州公安縣人,因此被稱為「公安派」。公安派中最有名的是排行第二的袁宏道,他較廣為人知的作品是清新可喜的遊記。
我們看看其中一篇《滿井遊記》。這篇文章很短,記一次在滿井的郊遊。全文只有約三百字,內容可分三段。第一段寫出遊前的境況。文章首先交代地點和天氣。「燕地」本指河北、遼寧一帶,這裏指北京。北京是明代首都,古時稱「燕京」,當時袁宏道在北京為官。當時天氣是「餘寒猶厲」,「凍風時作」。民間以舊曆二月初二為百花生日,稱為「花朝節」。舊曆二月初是仲春時節,北方天氣仍然十分寒冷,更會翻起凍風,甚至「飛沙走礫」。在這種天氣下,人都避免外出,如果冒風前行,走不到百步也要折返。這裏的描寫似乎與「郊遊」有矛盾,實際上是以下寫郊遊的一層鋪墊。
第二段寫郊外春遊的情況,是文章的主體。開頭幾句寫到了二月廿二日,天氣稍為暖和,袁宏道和幾個朋友出了東直門,到一處叫「滿井」的地方郊遊。在滿井所見,河堤兩岸長有高大的柳樹,土地有些微濕潤,看去天地一片空闊,使人像逃出樊籠的天鵝。有了第一段寫二月的寒冷天氣狀況,人們局促室內的無奈,才更令人感受到這次出遊使人「若脫籠之鵠」的喜悅。
以下接着寫在郊外所見景色。作者先寫水。北地冬天水面一定會結冰,這裏寫「冰皮始解」,開始看到波光鱗浪,春天明顯已經到臨。作者用了一個很生動的比喻來形容「波色乍明」,說就像新打開的鏡匣,一道冷光從匣中射出,晶然光亮。文章接着寫山,冬天時山景常顯得灰暗,而此時山巒就像被雪洗滌過和揩拭過,鮮明好看。作者又用了一個比喻來容山景,說是像美麗少女剛洗過面,挽起髻鬟般好看。下面再寫植物的情況。柳樹的新葉在將舒未舒之間,麥田剛長出短短的麥苗,細緻地寫出植物在春天復甦的景象。然後有遊人活動的描寫。此時出遊的人雖然不是很多,但常看到以泉水烹茶的人,邊喝酒邊唱歌的人,還有騎驢的豔裝女子。雖然風力仍然強勁,但人走起路來會汗流浹背,顯示天氣已開始暖和。沙灘上的鳥兒、水中的游魚,也顯得生氣勃勃,悠然自得。作者眼中的各種生物,不論植物和動物,都顯示生機,充滿了喜氣。作者最後寫出感想,說這時才明白在郊外不是沒有春天,不過住在城裏的人不知道罷了。
文章最後一段紀遊,說自己這份官職較清閒,才有時間在山石草木之間暢遊。自己的遊覽活動由此開始,所以要作記錄。
袁宏道的小品遊記以寫景見長,不是要說甚麼大道理,而多是抒發自己的生活感受。像《滿井遊記》就文筆細膩,描寫生動。文中寫郊外之景,最初沒有提及「春」字,而所寫無一不是春景,表現了季節的特色,又以生動的比喻令人很易想像到景色的美麗,值得學習。

查閱次數:6232
資料來源:
朗讀:甘玉貞(粤)、白雪蓮(普)
|
註釋:甘玉貞
|
譯文:《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
導賞:甘玉貞(文)、甘玉貞(粵)、白雪蓮(普)

作者/出處

袁宏道

袁宏道(公元一五七八──一六一零)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今湖北公安縣)人。年十六做學生的時候,就在城南組織了一個社團,自己做首領。常寫作詩歌古文,在本地有了一點聲名。他和他的哥哥宗道(伯修),弟弟中道(小修),被當時人稱為「三袁」。萬暦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二)舉進士,選為吳縣知縣。他做官清廉,遇事處理得快捷,因此政務清閒,天天和士大夫們談詩說文。以後做到吏部考功員外郎,擬訂「歲終考察群吏法」,成為明末的定制。後來因病辭職,在湖北的沙市修建了一座「硯北樓」,他住在裏面專門著述,但不久就死了。他們兄弟三人,對於當時的復古文學,都極力反對,主張詩文以清新輕俊,出自性靈為主。一時學者都樂於從其風格,稱他們所寫的詩文為「公安體」。著有《敝篋集》、《錦帆集》、《解脫集》、《瓶花齋集》、《瀟碧堂集》等。

查閱次數:2027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創作背景

袁宏道在本文最後記載,此文作於「己亥之二月」,即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袁宏道本在吳縣任知縣,在任兩年後辭去官職,在蘇杭一帶遊玩。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他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後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他在進京後第二年的早春二月,遊覽當時著名景點滿井(今北京東直門外),並寫成此文。

資料來源:
甘玉貞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