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諸生相從於此甚盛,恐無能為助也。以四事相規,聊以答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諸生相從於此甚盛,恐無能為助也。以四事相規,聊以答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
各位同學能跟我到這兒來,很好!恐怕我卻不能給各位甚麼幫助。現在拿四件事互相規戒,聊以報答各位同學的盛意。一是立志;二是勤學;三是改過;四是責善。
立志立志
立志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今學者曠廢隳惰,忨歲愒時,而百無所成,皆繇於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今學者曠廢1隳惰2忨歲愒時3,而百無所成,皆繇於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4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不先立定志向,天下便沒有可以成功的事業;就令是做普通靠技術為生的工人,也沒有不是依於自己志向擇業的。現在的讀書人,荒廢怠惰,空延歲月,而沒有一點成就,都只是由於沒有先立定志向罷了!所以立志要做聖人,便可以做聖人;立志要做賢人,便可以做賢人。志向不先立定,便好像沒有舵的船,沒有勒的馬;隨風漂蕩,聽馬亂跑;最後究竟會去到甚麼所在哩?
昔人有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不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昔人有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5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不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
古人曾說過︰假使一個人做好事,反而父母惱怒他,兄弟埋怨他,親戚朋友鄙視討厭他,像這樣,簡直不必做好事就可以的。反之,做好事,便父母喜歡他,兄弟高興他,親朋戚友尊敬信服他,那麼,又何苦不做好事,不做君子呢?假使一個人做壞事,反而父母喜歡他,兄弟高興他,親戚朋友尊敬信服他,像這樣,簡直放膽做壞事就可以的。
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何苦而必為惡、為小人?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何苦而必為惡、為小人?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反之,做壞事,天父母惱怒他,兄弟埋怨他,親朋戚友鄙視討厭他,那麼,又何苦必定要做壞事,做小人呢?各位同學只消能體念到這些,也就可以知道怎樣去立定志向了。
勤學勤學
勤學
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於學。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從吾游者,不以聰慧警切為高,而以勤謹謙抑為上。諸生試觀儕輩之中,苟有虛而為盈,無而為有,諱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資稟雖甚超邁,儕輩之中,有弗疾惡之者乎?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於學。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6也。從吾游者,不以聰慧警切為高,而以勤謹謙抑為上。諸生試觀儕輩7之中,苟有虛而為盈,無而為有,8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資稟9雖甚超邁,儕輩之中,有弗疾惡之者乎?
既已立定志向做君子,自然便該從事於學問。大凡對學問不肯勤力的人,必然是他的志向還沒有堅實立定的緣故。跟我一道研究的人,我不重視聰明機警的天才型,卻最歡迎勤謹謙遜的努力者。各位同學不妨觀察一下,在你們同輩裏面, 如果發現自己本來空虛卻自以為充實,肚裏本來沒東西卻自以為有東西,隱蔽自己的弱點,妒忌別人的長處,傲慢驕矜,自以為是,而大言欺人的人;即使這人的資質稟賦逈異尋常,同輩裏面,有不討厭他的嗎?
有弗鄙賤之者乎?彼固將以欺人,人固遂為所欺,有弗竊笑之者乎?苟有謙默自持,無能自處,篤志力行,勤學好問,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忠信樂易,表裏一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儕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有弗鄙賤之者乎?彼固將以欺人,人固遂為所欺,有弗竊笑之者乎?苟有謙默自持,無能自處,篤志力行,勤學好問,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忠信樂易10,表裏一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儕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
有不鄙賤他的嗎?像這種人,自己固然存心欺騙別人,別人固然也會受他的欺騙,但有不偷偷地譏笑他的嗎? 反之,如果有態度謙遜沉默,以無能自處;堅定志向,努力去做,勤學好問;稱道別人的美德,而譴責自己的過失;佩服別人的長處,而知道自己的短處;忠實不欺,和藹可親,而表裏一致的人;即使這人的資質稟賦魯鈍非常, 同輩裏面, 有不稱慕他的嗎?
彼固以無能自處,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為無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諸生觀此,亦可以知所從事於學矣!彼固以無能自處,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為無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諸生觀此,亦可以知所從事於學矣!
像這種人,自己固然以無能自處,而不想站在別人頭上;別人果真便認為他是無能,而有不敬重他的嗎?各位同學只消能觀察到這些,也可以知道怎樣去研究學問了。
改過改過
改過
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於廉恥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於孝友之道,陷於狡詐偷刻之習者乎?諸生殆不至於此。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於廉恥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於孝友之道,陷於狡詐偷刻11之習者乎?諸生殆不至於此。
過失這東西,就是大賢人亦所不能避免的;但並不妨礙他終於成為一個大賢人,便是因為他能夠改正的緣故。所以,可貴的不是沒有過失,而是能夠改正過失。各位同學自己想一想,平日也有欠缺着廉恥忠信的行為的嗎?也有對自己父母兄弟不夠孝友的標準,陷於狡詐刻薄的惡習的嗎?我想各位同學或者還不致於這樣。
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誤蹈,素無師友之講習規飭也。諸生試內省,萬一有近於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當以此自歉,遂餒於改過從善之心。但能一旦脫然洗滌舊染,雖昔為盜寇,今日不害為君子矣。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誤蹈,素無師友之講習規飭也。諸生試內省,萬一有近於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當以此自歉,遂餒於改過從善之心。但能一旦脫然洗滌舊染,雖昔為盜寇,今日不害為君子矣。
萬一不幸這樣,也都是因不知道而走錯了路,平素沒有師友講習規戒的緣故。各位同學且自己反省一下,萬一有近似這類的事件,固然也不可以不在良心上痛自悔責,但也不該把這事便認為不能補償的缺憾,以致消滅自己改過從善的勇氣。只消能夠找機會把過去所染的污穢全部洗滌乾淨,即令過去曾經做過強盜, 也不妨礙現在的做君子的。
若曰︰吾昔已如此,今雖改過而從善,人將不信我,且無贖於前過;反懷羞澀疑沮,而甘心於污濁終焉;則吾亦絕望爾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雖改過而從善,人將不信我,且無贖於前過;反懷羞澀疑沮,而甘心於污濁終焉;則吾亦絕望爾矣!
如果說我過去已經這樣了,現在雖然改過從善,人們也不會相信我,且亦不能贖回從前的罪過,反而覺得難為情,疑怯頹喪,甘心自居污濁下流到老,那我也對你絕望了。
責善責善
責善
「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詆,使無所容,彼將發其愧恥憤恨之心;雖欲降以相從,而勢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為惡矣。「責善,朋友之道」12,然須「忠告而善道之」13;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14,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詆,使無所容,彼將發其愧恥憤恨之心;雖欲降以相從,而勢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為惡矣。
「以善道互相責難,乃朋友相處的正道」;但仍必須「掬誠勸告而好好地開導他」,把誠懇愛護的衷情全盤托出,用委婉曲折的辭令舒徐達出,使得對方聽了可以樂從,想後可以改正,有所感動而無所憤怒,才謂之好。如果一開頭便宣佈他的罪惡,痛罵嚴斥一頓,令人無地自容;他便會發生愧恥憤恨的反感;雖然內心上想依從你的意思,面子上卻轉不過彎來,結果,便只是刺激他做壞事而已。
故凡訐人之短,攻發人之陰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責善。雖然,我以是而施於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師也,安可以不樂受而心感之乎?某於道未有所得,其學鹵莽耳。謬為諸生相從於此,每終夜以思,惡且未免,況於過乎?故凡15人之短,攻發人之陰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責善。雖然,我以是而施於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師也,安可以不樂受而心感之乎?某於道未有所得,其學鹵莽16耳。謬為諸生相從於此,每終夜以思,惡且未免,況於過乎?
所以,凡屬攻擊他人的短處,揭發他人的陰私,去表示自己梗直的人,都不能叫做「責善」。不過話雖如此,我拿這種態度對付人,是不可以的;但如果人拿這種態度對付我,以及一切能夠攻訐我的過失的人,卻都該是我的老師,怎麼可以不愉快地接受而衷心感謝他們呢?本人對於學術沒有什麼心得,所學的只不過些粗枝大葉的東西罷啦。各位同學錯愛跟我來到這兒,自己常常清夜反省,恐怕罪惡尚都難免,更不只過失哩!
人謂「事師無犯無隱」,而遂謂師無可諫,非也。諫師之道,直不至於犯,而婉不至於隱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蓋斅學相長也。諸生責善,當自吾始。人謂「事師無犯無隱」17,而遂謂師無可諫,非也。諫師之道,直不至於犯,而婉不至於隱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蓋斅學相長18也。諸生責善,當自吾始。
有人說︰「對待師長應該別冒犯也別隱瞞」;但因此便認為對師長無所謂規諫,卻不對。規諫師長的方式,只梗直而不致於冒犯,和婉而不致於隱瞞便得了。這樣辦時,假使我對,便正好借這機會說明對的原因;不對,也正好借這機會去掉不對的部分。原來教授和學習互乃裨相益的啊。各位同學責善,應該從我開始。

導賞

本篇乃陽明訓勉學生的教條,目的在宣示進德和修業應該並重,進而以智育完成德育;而本篇主題亦即在此。
本篇首段為總綱,下分四個子目︰第一、反覆解說立志的重要與方法,以及不立志的危險;第二、講研究學問要以「勤謹謙抑為上」;第三、講「改過」的道理;第四、說明責善的方法,遵照《論語》上「忠告而善道之」這句話去做;並指出「教學相長」的道理,責善先從他自己開始。
這篇文章,是作為傳授知識用的,目的在使對方能夠徹底明瞭進德修業的方法,以及為甚麼要這樣做,所以屬於解說文的體裁。作者為明代大儒,一生講學不輟,單看此篇雖是告誡口吻,卻能語語親切,令人感動,足以證明他是一個很會做老師的人。

查閱次數:6788
資料來源:
朗讀:張敬才(粵)、洪斯穎(普)
|
註釋、譯文:《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
導賞:《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文)、張敬才(粵)、白雪蓮(普)

作者/出處

王守仁

王守仁(公元前一四七二──一五二八)字伯安,明浙江餘姚縣人。縣有陽明洞,守仁曾讀書其中,學者稱為陽明先生。父華,仕至禮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尚書。守仁年十五侍父居京師(北平),曾遊居庸關及山海關,看了那種雄巍險峻的形勢,大大地激起了事業的雄心。年二十八舉進士,歷任刑部兵部主事。在學業上,最初讀理學家朱熹的著作,便感覺客觀的物理和主觀的心應該分開研究,給後來他自己的學派──姚江學派播下了主觀唯心論的種子。三十四歲時抗章營救御史戴銑等冤獄,忤太監劉瑾,廷扙四十,謫充貴州龍場驛丞(今屬修文縣,在貴陽西北七十里)。龍萬山叢薄,苗獠雜居,他因俗化道,當地落後民族全都敬愛他。而他的有名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學說,也便成熟於這時。劉瑾服誅,他調充廬陵知縣。屢遷南京太僕少卿、鴻臚卿、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巡撫江西、左都御史、兩廣總督等職。在江西任內,曾勦滅積匪,平寧王宸濠之亂;在廣西曾平定猺亂;出奇制勝,威震華南。但一生都厄於閹寺和小人,所志未伸。五十七歲辭官,不俟命而歸,行至江西南安(今大庾縣)卒。受封新建伯,世襲歲祿一千石,格於政敵反對,亦久未施行。但他所倡的「知行合一」說,卻衍為姚江學派,成為明代心學的主流,風靡着十六世紀的中國學術界。生平著作,並收入《王文成公全書》中。

查閱次數:2116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創作背景

王守仁三十四歲時抗章營救御史戴銑等冤獄,忤太監劉瑾,廷扙四十,謫充貴州龍場驛丞(今屬修文縣,在貴陽西北七十里)。龍場萬山叢薄,苗獠雜居,他因俗化道,當地落後民族全都敬愛他。本篇乃陽明謫居龍場講學時,提示學生進德修業的教條,猶如今日的校規;故題曰「教條示龍場諸生」。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