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吾生也有涯,而1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23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4,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我們的生命有限,而知識卻無限;以有限的生命,求無限的知識,完了!這樣,而還自以為聰明,直是完事大吉而已!所以,真懂養生的人,必懂凡事適可而止;做好事,決不做出名聲自惹麻煩;做壞事,決不做到犯法自投羅網。總要條條大路走中間,便保證你可以健康身體,可以保全性靈,可以奉養父母,可以享盡天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5文惠君6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7砉然嚮然8,奏刀9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10。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
丁廚子給文惠君宰牛,手所碰的,肩所傍的,脚所踩的,膝所抵的,以及皮骨的脫離,屠刀的運動,砉砉地,騞騞地,全都有聲有韻,有板有眼;聽了看了,好像是參加了商湯的「桑林」舞會,欣賞着唐堯的「經首」妙曲一般。「嘻!好呀!技術怎麼居然好到這樣?」文惠君說。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11。依乎天理12批大郤13導大窾14,因其固然;
「報告大王!」丁廚子不慌不忙,放下屠刀說:「小人愛的是宰牛的原理,已經超過宰牛的技術啦!小人當年初初宰牛時,一條條眼睛看的,全個兒都是牛。三年之後,眼睛裏面才不大有全個兒的牛了。到了現在,輕輕撤了便得;如果落在骨節空當,虎虎劏開都成;一切聽其自然,絲毫不加勉强;
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技經肯綮15之未嘗,而況大16乎!良庖歲更刀,17也;18庖月更刀,19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20。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結果,不但大弧踝從來沒曾撞過刀鋒;甚至大小血管黏筋貼骨的細微肌肉,也不曾擾動分毫來。大概一般說:高明的廚子,因為割肉關係,年須換刀一次;普通的廚子,因為拆骨關係,月須換刀一次;但小人的刀,已經用過十九年了;少說也宰過幾千牛了;而刀鋒卻直像是磨刀石上剛磨過的一般。這是什麼?這是因為骨節之間原本就有空隙,而刀鋒原本就不怎麼厚;把不厚的刀鋒,活動在骨節之間的空隙,自自然然綽有餘裕;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21,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22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23,善刀而藏之。」
所以雖曾用了十九年,仍舊只像磨刀石上剛磨過一般。不過,話得說回來;每當碰在筋肉骨骼纏夾不清的部份,我也仍會感覺不好辦,兢兢業業地,集中視線,慢條斯理,加以處置。直到謋地一聲,圓滿解決;像泥土落在地上,渾融無二,絲毫不見刀痕;然後才會起刀兒,站起身兒,抬起頭四下望望,寫寫意意,把刀兒揩拭乾凈收拾起來。」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好極了!」文惠君歎息說:「我聽了丁廚子這席話,已經懂得養生的道理了。」

導賞

道家是中國最重要思想體系之一,對中國的文學藝術也有重大的影響。《莊子》一書是道家的經典,盛載了莊子的主要思想。一般認為《莊子》「內篇」是莊子所著,「外篇」和「雜篇」是他的弟子和門人所著。《庖丁解牛》,出自「內篇」的第三篇《養生主》,談的是「養生之道」,對道家的人生觀有透切的發揮。
《庖丁解牛》節選自《養生主》開頭的兩個大段落,第一段是篇章思想的總綱。莊子認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世的「知」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限的「知」,就會很危險了。如果更因此自以為是聰明的知識分子,那就更危險了。莊子不是簡單的反對人求學問,他說的「知」不單是指知識,而是世間一切可認知的東西,包括知識、觀念、理論。社會上有眾多由人創造的知識和理論,紛紛擾擾,如我們苦苦追隨這些人為認知,只會虛耗生命。那我們應以甚麼態度去生活呢?莊子提出「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和「緣督以為經」。他認為我們不必去沾惹一些社會的價值標準,做事不是為了博取名譽,也不要刻意干犯已有的規條,總之沿着一個中道而行(「督」是在人脊骨中的脈絡,代表正中),也就是順應自然。這樣,就可以使生命不受損害,更可保全天性和精神,得以盡享天年。這裏所說的「養親」,很多人解作「奉養親人」或「奉養父母」,但此篇是談個人的修為,不會忽然扯到奉養父母。其實道家有「親主」一詞,是指人的精神,這裏談的「養親」,就是指保養人的精神。
「養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內涵,這裏提出「養生之道」首要是不去傷害自己的生命。不過我們既生活在人世間,就不免要面對很多繁雜的事情,我們如何避免受到傷害呢?道理是抽象的東西,很難向人解釋清楚。莊子在以下就借用一個廚子為文惠君宰牛的故事,去說明養生之道。
他首先描寫這個庖丁(名叫丁的廚子)宰牛時的神態:「手之所解,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宰牛本是厭惡性工作,但在莊子筆下,這個庖丁的宰牛過程卻賞心悅目,富有音樂感,可比擬古代著名的樂舞,可說是神乎其技。這段描寫無疑引起了讀者的興趣,莊子也就以文惠君的口吻,代讀者問這個問題:「怎樣可達到這種技術?」
然後莊子又扮成庖丁,解釋他的技術。他首先說出自己所好的是「道」,再運用在宰牛的技術上。他最初宰牛時,看到的只是一隻牛,而到三年之後,他着眼的已不是整隻牛,而是牛的內在結構。到今天,他已經完全不用靠眼睛去看,而是憑經驗心領神會地去處理,按着牛的天然結構,在骨肉間的罅隙下刀,連筋肉血管都不會碰到,何況大的骨頭?
庖丁在下面再提出自己與其他廚子的對比。良好的廚子通常每年都要更換刀子,一般的廚子更要每個月都換刀。庖丁指出這些廚子會砍骨割肉,所以他們的刀很快就要更換了,但他自己是以刀在骨肉的間隙中遊走,根本不會碰損,所以他的刀用了十九年仍像新的一樣。庖丁每遇難解之處,也不會硬來,而是小心翼翼,全神貫注,動刀甚微。直至難題解決,整隻牛分解完畢,他就提刀而立,看看四周,躊躇滿志,有很大滿足感。最後把刀拭抹乾淨再藏起來。這段最後由文惠君說:「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再一次點題。
「道」是道家的核心價值,而甚麼是「道」不容易說得清楚。老子就說過:「道可道,非常道。」莊子認為「道」無所不在,經常借日常生活中最卑微的東西來解釋「道」,也常借社會中地位低微的人,甚至為社會排斥的畸人狂者來說出大道理。這個故事就借一個宰牛的廚子之口,說出順乎天理才可養生的道理。這裏的「刀」比喻人的精神或生命,「牛」就是人所面對種種紛雜的事情。莊子提出保養生命之道就是「依乎天理」,「以無厚入有間」,不要去硬碰一些大的障礙,能遊刃有餘,生命也就能無損了。
《養生主》是《莊子》書中講述道家思想較為明確易解的一篇,其中借「庖丁解牛」的故事去解釋「養生之道」,不單是思想上,更在文學手法上被認為是引人入勝之作。這種寫法成為後世常有仿效的人物寓言。莊子的寓言特別豐富多彩,他的比喻巧妙,筆下的人物十分生動,這得力於他為人物創造的語言和動態,使人物躍然紙上,借他們解釋大道理,更易令人明白。莊子的修辭手法也頗為成熟,例如本篇寫庖丁解牛的神態,就用了排比、對偶;寫與良庖、族庖的比較,就用了對比和排比。
莊子的散文大量採用虛構的寓言故事,形象生動,活潑風趣,睿智深刻。道家的浪漫和感性的處事態度,影響了後世藝術和文學的發展。可以說,道家雖然不像儒家和法家在政治上長期有領導地位,但它在人文精神上卻一直在中國佔有重要的位置。在先秦諸子中,莊子和孟子文章的文學性較強,明顯已脫離語錄體形式,標誌着散文步入成熟的階段。不過兩者有着完全不同的文風和創作手法,都對後世的文學發展有較大的影響。

查閱次數:4669
資料來源:
朗讀:甘玉貞(粵)、白雪蓮(普)
|
註釋、譯文:《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
導賞:甘玉貞《古代散文導讀──先秦至魏晉南北朝》,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文)、甘玉貞(粵)、白雪蓮(普)

作者/出處

《莊子》

莊子,姓莊,名周。生於周烈王七年,約卒於周赧王二十九年(西元前三六九──前二八六?)。戰國時代宋國蒙(今山東曹縣,一說今河南商丘)人。莊子曾任蒙漆園吏。楚威王曾以厚幣請他為相,不就。從此隱居著述。他主張齊萬物、一死生、絕聖棄智、養生盡年之道。 《莊子》一書,今存三十三篇,計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內七篇為莊子所作,外篇和雜篇出自門人及後學之手。莊子為文汪洋恣肆,想像豐富,機趣橫生。又擅用寓言和譬喻,引出玄妙的哲理,對後世文學語言及思想皆有深遠的影響。莊子與老子並稱「老莊」,為道家哲學的宗師。注本今有晉郭象《莊子注》、唐成玄英《南華真經注疏》、清王先謙《莊子集解》和郭慶藩《莊子集釋》等。

查閱次數:2906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本篇乃《莊子‧內篇》七篇中的第三篇。題名「養生主」,即養生之道以此為主之意。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