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吾生也有涯,而1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23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4,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却无限;以有限的生命,求无限的知识,完了!这样,而还自以为聪明,直是完事大吉而已!所以,真懂养生的人,必懂凡事适可而止;做好事,决不做出名声自惹麻烦;做坏事,决不做到犯法自投罗网。总要条条大路走中间,便保证你可以健康身体,可以保全性灵,可以奉养父母,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5文惠君6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7砉然向然8,奏刀9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10。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丁厨子给文惠君宰牛,手所碰的,肩所傍的,脚所踩的,膝所抵的,以及皮骨的脱离,屠刀的运动,砉砉地,騞騞地,全都有声有韵,有板有眼;听了看了,好像是参加了商汤的「桑林」舞会,欣赏着唐尧的「经首」妙曲一般。「嘻!好呀!技术怎么居然好到这样?」文惠君说。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1。依乎天理12批大郤13导大窾14,因其固然;
「报告大王!」丁厨子不慌不忙,放下屠刀说:「小人爱的是宰牛的原理,已经超过宰牛的技术啦!小人当年初初宰牛时,一条条眼睛看的,全个儿都是牛。三年之后,眼睛里面才不大有全个儿的牛了。到了现在,轻轻撤了便得;如果落在骨节空当,虎虎劏开都成;一切听其自然,丝毫不加勉强;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技经肯綮15之未尝,而况大16乎!良庖岁更刀,17也;18庖月更刀,19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0。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结果,不但大弧踝从来没曾撞过刀锋;甚至大小血管黏筋贴骨的细微肌肉,也不曾扰动分毫来。大概一般说:高明的厨子,因为割肉关系,年须换刀一次;普通的厨子,因为拆骨关系,月须换刀一次;但小人的刀,已经用过十九年了;少说也宰过几千牛了;而刀锋却直像是磨刀石上刚磨过的一般。这是什么?这是因为骨节之间原本就有空隙,而刀锋原本就不怎么厚;把不厚的刀锋,活动在骨节之间的空隙,自自然然绰有余裕;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21,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22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23,善刀而藏之。」
所以虽曾用了十九年,仍旧只像磨刀石上刚磨过一般。不过,话得说回来;每当碰在筋肉骨骼缠夹不清的部份,我也仍会感觉不好办,兢兢业业地,集中视线,慢条斯理,加以处置。直到謋地一声,圆满解决;像泥土落在地上,浑融无二,丝毫不见刀痕;然后才会起刀儿,站起身儿,抬起头四下望望,写写意意,把刀儿揩拭干凈收拾起来。」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好极了!」文惠君叹息说:「我听了丁厨子这席话,已经懂得养生的道理了。」

导赏

道家是中国最重要思想体系之一,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有重大的影响。《庄子》一书是道家的经典,盛载了庄子的主要思想。一般认为《庄子》「内篇」是庄子所著,「外篇」和「杂篇」是他的弟子和门人所著。《庖丁解牛》,出自「内篇」的第三篇《养生主》,谈的是「养生之道」,对道家的人生观有透切的发挥。
《庖丁解牛》节选自《养生主》开头的两个大段落,第一段是篇章思想的总纲。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世的「知」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就会很危险了。如果更因此自以为是聪明的知识分子,那就更危险了。庄子不是简单的反对人求学问,他说的「知」不单是指知识,而是世间一切可认知的东西,包括知识、观念、理论。社会上有众多由人创造的知识和理论,纷纷扰扰,如我们苦苦追随这些人为认知,只会虚耗生命。那我们应以什么态度去生活呢?庄子提出「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和「缘督以为经」。他认为我们不必去沾惹一些社会的价值标准,做事不是为了博取名誉,也不要刻意干犯已有的规条,总之沿着一个中道而行(「督」是在人脊骨中的脉络,代表正中),也就是顺应自然。这样,就可以使生命不受损害,更可保全天性和精神,得以尽享天年。这里所说的「养亲」,很多人解作「奉养亲人」或「奉养父母」,但此篇是谈个人的修为,不会忽然扯到奉养父母。其实道家有「亲主」一词,是指人的精神,这里谈的「养亲」,就是指保养人的精神。
「养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内涵,这里提出「养生之道」首要是不去伤害自己的生命。不过我们既生活在人世间,就不免要面对很多繁杂的事情,我们如何避免受到伤害呢?道理是抽象的东西,很难向人解释清楚。庄子在以下就借用一个厨子为文惠君宰牛的故事,去说明养生之道。
他首先描写这个庖丁(名叫丁的厨子)宰牛时的神态:「手之所解,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宰牛本是厌恶性工作,但在庄子笔下,这个庖丁的宰牛过程却赏心悦目,富有音乐感,可比拟古代著名的乐舞,可说是神乎其技。这段描写无疑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庄子也就以文惠君的口吻,代读者问这个问题:「怎样可达到这种技术?」
然后庄子又扮成庖丁,解释他的技术。他首先说出自己所好的是「道」,再运用在宰牛的技术上。他最初宰牛时,看到的只是一只牛,而到三年之后,他着眼的已不是整只牛,而是牛的内在结构。到今天,他已经完全不用靠眼睛去看,而是凭经验心领神会地去处理,按着牛的天然结构,在骨肉间的罅隙下刀,连筋肉血管都不会碰到,何况大的骨头?
庖丁在下面再提出自己与其他厨子的对比。良好的厨子通常每年都要更换刀子,一般的厨子更要每个月都换刀。庖丁指出这些厨子会砍骨割肉,所以他们的刀很快就要更换了,但他自己是以刀在骨肉的间隙中游走,根本不会碰损,所以他的刀用了十九年仍像新的一样。庖丁每遇难解之处,也不会硬来,而是小心翼翼,全神贯注,动刀甚微。直至难题解决,整只牛分解完毕,他就提刀而立,看看四周,踌躇满志,有很大满足感。最后把刀拭抹干净再藏起来。这段最后由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再一次点题。
「道」是道家的核心价值,而什么是「道」不容易说得清楚。老子就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庄子认为「道」无所不在,经常借日常生活中最卑微的东西来解释「道」,也常借社会中地位低微的人,甚至为社会排斥的畸人狂者来说出大道理。这个故事就借一个宰牛的厨子之口,说出顺乎天理才可养生的道理。这里的「刀」比喻人的精神或生命,「牛」就是人所面对种种纷杂的事情。庄子提出保养生命之道就是「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不要去硬碰一些大的障碍,能游刃有余,生命也就能无损了。
《养生主》是《庄子》书中讲述道家思想较为明确易解的一篇,其中借「庖丁解牛」的故事去解释「养生之道」,不单是思想上,更在文学手法上被认为是引人入胜之作。这种写法成为后世常有仿效的人物寓言。庄子的寓言特别丰富多彩,他的比喻巧妙,笔下的人物十分生动,这得力于他为人物创造的语言和动态,使人物跃然纸上,借他们解释大道理,更易令人明白。庄子的修辞手法也颇为成熟,例如本篇写庖丁解牛的神态,就用了排比、对偶;写与良庖、族庖的比较,就用了对比和排比。
庄子的散文大量采用虚构的寓言故事,形象生动,活泼风趣,睿智深刻。道家的浪漫和感性的处事态度,影响了后世艺术和文学的发展。可以说,道家虽然不像儒家和法家在政治上长期有领导地位,但它在人文精神上却一直在中国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和孟子文章的文学性较强,明显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散文步入成熟的阶段。不过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文风和创作手法,都对后世的文学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查阅次数:4621
資料來源:
朗读:甘玉贞(粤)、白雪莲(普)
|
注释、译文:《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
导赏:甘玉贞《古代散文导读──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文)、甘玉贞(粤)、白雪莲(普)

作者/出处

《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 生于周烈王七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三六九──前二八六? )。 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山东曹县,一说今河南商丘)人。 庄子曾任蒙漆园吏。 楚威王曾以厚币请他为相,不就。 从此隐居著述。 他主张齐万物、一死生、绝圣弃智、养生尽年之道。 《庄子》一书,今存三十三篇,计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内七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出自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为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机趣横生。 又擅用寓言和譬喻,引出玄妙的哲理,对后世文学语言及思想皆有深远的影响。 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为道家哲学的宗师。 注本今有晋郭象《庄子注》、唐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清王先谦《庄子集解》和郭庆藩《庄子集释》等。

查阅次数:2851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创作背景

本篇乃《莊子‧內篇》七篇中的第三篇。題名「養生主」,即養生之道以此為主之意。

資料來源:
《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