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自渡风陵,易车而骑。朝发蒲坂,夕宿盐池。阴云蔽亏,时雨凌厉。自河以东,与关内稍异︰土逼若衖,涂危入栈。原林黯惨,疑披谷口之雾;衢歌哀怨,恍聆山阳之笛。自渡风陵1,易车而骑。朝发蒲坂2,夕宿盐池3。阴云蔽亏4,时雨凌厉5。自河以东,与关内稍异:土逼若6涂危入栈7原林黯8惨,疑披谷口之雾9衢歌10哀怨,恍聆山阳之笛11
在风陵渡过河后,换车骑马。早上从蒲坂出发,当晚便赶到盐池住宿。一路之上,阴沉的云弥漫天空,当令的雨稀疏地落。沿黄河东岸,景象和关内稍稍不同:道路窄狭得像小巷,又像走进栈道那么危险难行。阴黯惨淡,原野林木,犹如披上了谷口的雾衣;音调哀怨的市井歌声,恍如听到了山阳的笛韵。
日在西隅,始展黄君仲则殡于运城西寺;见其遗棺七尺,枕书满箧。抚其吟案,则阿㜷之遗笺尚存;披其繐帷,则城东之小史既去。盖相如病肺,经月而难痊;昌谷呕心,临终而始悔者也。犹复丹铅狼藉,几案纷披。日在西隅,始展黄君仲则殡于运城12西寺;见其遗棺七尺,枕书满箧。抚其吟案,则阿㜷13之遗笺尚存;披其繐帷14,则城东之小史15既去。盖相如病肺16,经月而难痊;昌谷呕心17,临终而始悔者也。犹复丹铅18狼藉,几案纷披。
直到太阳偏西,才看到殡殓在运城西寺,黄君仲则的灵柩。所能看见的只是留下一口七尺的棺木,满箱零乱的书籍。检阅他的书桌,未完的遗稿还在;掀开他的丧帐,当年的形影全无。原来他患的是司马相如一般的肺病,缠绵床褥月余,已经很难治愈;生平又像李贺一样地呕心写作,直到临死才觉得后悔的。却还仍然圈圈点点,笔墨、书籍、稿件,杂乱地堆满了一桌。
闻其绝命前夕,吟哦未已,手不能书,画之以指。此则杜鹃欲化,犹振哀音,鸷鸟将亡,冀留劲羽;遗弃一世之务,留连身后之名者焉。闻其绝命前夕,吟哦未已19,手不能书,画之以指。此则杜鹃欲化,犹振哀音20,鸷鸟将亡,冀留劲羽;遗弃一世之务,留连身后之名者焉。
听说他死的头一天,还在不停地吟咏诗句,手都不能拿笔了,用指头来画。这就是杜鹃快要转化,仍旧拚命地发出悲哀的声音;騺鸟已临死亡,希望遗留下一点有力的羽毛;世上的事甚么都不管,留恋身后的名声的啊。
伏念明公生则为营薄宦,死则为䘏衰亲;复发德音,欲梓遗集。一士之身,玉成终始,闻之者动容,受之者沦髓。冀其游岱之魂,感恩而西顾;返洛之旐,衔酸而东指。又况龚生竟夭,尚有故人;元伯虽亡,不无死友。伏念明公生则为营薄宦,死则为䘏衰亲;复发德音,欲梓遗集。一士之身,玉成终始,闻之者动容,受之者沦髓21。冀其游岱之魂22,感恩而西顾;返洛之旐23衔酸24而东指。又况龚生竟夭25,尚有故人;元伯虽亡,不无死友26
我想明公在他生前就为他谋得了一个小官,死后又曾抚恤他的家庭,更曾答应,准备出版他的遗着。一个穷书生,竟蒙这样始终帮忙到底;听见的人谁都会要感动,身受的人更自永难忘记。想来他如死而有知,魂魄一定会向西方对您叩谢;将来随柩归葬,也必然会含着辛酸东行呢!万一死而无知,那么,他自己虽然不幸短命死了,却还有他的朋友活着;其中也还不少真正的朋友,像范式和张劭般真可以死生不二的朋友。
他日传公风义,勉其遗孤,风兹来禩,亦盛事也。今谨上其诗及乐府共四大册。此君平生,与亮吉雅故,惟持论不同。尝戏谓亮吉曰︰「予不幸早死,集经君订定,必乖余之指趣矣。」省其遗言,为之堕泪!他日传公风义,勉其遗孤,风兹来27,亦盛事也。今谨上其诗及乐府28共四大册。此君平生,与亮吉雅故29,惟持论不同。尝戏谓亮吉曰:「予不幸早死,集经君订定,必乖余之指趣矣。」省其遗言,为之堕泪!
将来传述公的风义,勉励他的遗孤,永为后世的模范,也是盛德的事。现在敬奉上他的诗和乐府四大册。此君平生和亮吉最相好,只是见解却彼此不同。他曾开玩笑地对亮吉说:「我如果不幸早死,集子经过你订定,一定会不合我的意思。」回忆这种遗言,不觉为之掉泪。
今不敢辄加朱墨,皆封送阁下,暨与述庵廉使、东友侍读共删定之。即其所就,已有足传;方乎古人,无愧作者。惟稿草皆其手写,别无副本,梓后,望尚付其遗孤,以为手泽耳。今不敢辄加朱墨30,皆封送阁下,暨与述庵31廉使、东友侍读32共删定之。即其所就,已有足传;33乎古人,无愧作者。惟稿草皆其手写,别无副本,梓后,望尚付其遗孤34,以为手泽耳。
现在不敢妄动一字,全部封好,送给阁下和述库廉使、东友侍读共同删定。即就他的成就说,已经有足传的价值;比较古人,不愧是一位作家。只是草稿都是他亲手写的,并没留有副本;出版以后,希望转交他的遗孤,作为手泽,藉留纪念。
亮吉十九日已抵潼关,马上率启,不宣。亮吉十九日已抵潼关,马上率启,不宣。
亮吉十九日已回到潼关,在马上草草地写上这信,不多说了。

导赏

本文属书牍类。书牍有骈散之别,此笺乃用骈文写的。骈文句法,以四字六字对仗为主,故又称「四六文」。
本文主题在请求毕沅实践诺言,出版黄仲则的遗稿。既在促成亡友遗稿出版,故必从两方面着笔:1说明遗稿出版之必要;2强调协助出版者的精神收获,使其乐于资助。作者即抓住此两点发挥。其对亡友欵欵情深,不辞七百里临丧,风义足多;而字里行间,怜才伤逝不尽徘徊之意,尤使人读之恻然。
查阅次数:1218
資料來源:
朗读:(粤)、程广寛(普)
|
注释、译文:《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
导赏:《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文)、(粤)、白晶(普)

作者/出处

洪亮吉

洪亮吉(公元一七四六——一八〇九)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清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六岁死了父亲,家贫,初以副贡生供职安徽督学朱筠的幕下。他事母至孝,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母亲死了的消息,就号啕大哭起来,以致失足掉在水里,飘游了好几里路远,才被人救起。以后每遇忌日,就自己禁食。乾隆五十五年(公元一七九〇),考中进士第二名,那时他已四十五岁,被任为编修,后改任贵州视学官。嘉庆元年(公元一七九六)他曾上书论时事,指斥当时大臣们的丑恶,触怒了清仁宗(颙琰),因即被捕,遣戍于新疆的伊犂。第二年遇大赦,才得回来,乃自号「更生居士」。从此游山玩水,历经嵩、华、黄山等处。他是清代的骈文大家,作品轻俏清新,世称「常州体」。所著诗文有《卷施阁集》,后人合其他遗着辑为《洪北江全集》。

查阅次数:487
資料來源:
《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创作背景

關指潼關,在黃河南岸,為陝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處。畢侍郎即畢沅。侍郎,官名,即清朝各部副大臣。畢沅,字湘蘅,號秋帆,又號靈巖山人,清鎮洋(今江蘇太倉縣)人。乾隆進士,歷任陝西、河南、山東等省巡撫,官至湖廣總督。幼聰穎,好讀書,對經史、小學、金石,地理之學,無所不通。一生著述甚富,有《傳經表》《經典辨正》《續資治通鑑》傳世。牋(粤:[箋zin1];普:[jiān]),同「箋」;即書信。本文作於乾隆四十八年(公元一七八三),那時畢沅正做陝西巡撫,作者為其幕客。作者有位好友黃仲則,客死在山西的解縣,作者敦於友誼,一連四晝夜,騎馬奔馳了七百里,由陝西經潼關到山西弔喪,並籌資把黃的靈柩送回武進原籍。回到潼關時,就給畢沅寫了這封書信,除了報告經過以外,並請其出資刊印黃的遺著。

資料來源:
《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