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南呂〕一枝花・湖上歸

長天落綵霞,遠水涵秋鏡。花如人面紅,山似佛頭青。生色圍屏,翠冷松雲徑,嫣然眉黛橫。但攜將旖旎濃香,何必賦橫斜瘦影。長天落綵霞,遠水涵秋鏡1。花如人面紅,山似佛頭青2生色圍屏3,翠冷松雲徑,嫣然眉黛4橫。但攜將旖旎濃香5,何必賦橫斜瘦影6
彩霞像從天上降落,湖水象清澈的明鏡。花兒如同美人的面龐一樣嫣紅,山色如同佛的頭飾一樣的靛青。美景象色彩鮮明的屏風,翠綠涼爽的松林,高聳入雲的山間小徑,像美女彎彎的黛色畫眉。只要有體態柔美,香氣襲人的美女陪同,又何必去書寫梅詩的「橫斜瘦影」!
《梁州》挽玉手留連錦英,據胡牀指點銀瓶。素娥不嫁傷孤另。想當年小小,問何處卿卿?東坡才調,西子娉婷,總相宜千古留名。吾二人此地私行。六一泉亭上詩成,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絃指下風生。可憎,有情。捧紅牙合和《伊州令》。萬籟寂,四山靜。幽咽泉流水下聲,鶴怨猿驚。《梁州》挽玉手留連錦英7,據胡牀指點銀瓶8素娥不嫁傷孤另9。想當年小小,問何處卿卿10東坡才調,西子娉婷,總相宜千古留名11。吾二人此地私行。六一泉12亭上詩成,三五夜13花前月明,十四絃14指下風生15可憎16,有情。捧紅牙17合和《伊州令》18。萬籟寂,四山靜。幽咽泉流水下聲19,鶴怨猿驚。
《梁州》挽着美女的玉手,流連在似錦的花叢,倚坐胡床品評鑑賞着美酒佳釀,月裡嫦娥也會為孤單而悲情。問當年可愛的蘇小小,今天又在哪裡呢?蘇東坡的高雅才情,西子一樣美妙的西湖美景,都值得千古留名。我們兩個人偷偷地到這裡游覽,在六一泉邊亭上吟詩,在十五的夜晚花前賞月,彈奏起美妙動聽的琴聲。可愛又有情,捧起紅牙板,唱和一曲《伊州令》。萬籟俱寂,四山寧靜,十四弦彈奏出猶如幽咽泉流水一樣美妙的琴聲,鶴怨猿驚!
《尾聲》巖阿禪窟鳴金磬,波底龍宮漾水精。夜氣清,酒力醒。寶篆銷,玉漏鳴。笑歸來彷彿二更,煞強似踏雪尋梅灞橋冷。《尾聲》巖阿20禪窟21金磬22波底龍宮漾水精23。夜氣清,酒力醒24寶篆25銷,玉漏26鳴。笑歸來彷彿二更27煞強似28踏雪尋梅灞橋冷29
《尾聲》深山的寺廟響起了金磬聲,湖水被月光照映如同水晶般澄澈明淨。夜漸漸清淨,酒力褪去,香火漸銷,玉漏聲鳴,開心的歸來,彷彿已經是二更,真的勝過孟浩然灞橋上踏雪尋梅,那有多冷!

導賞

《湖上歸》是張可久的散曲名篇,所寫是在秋日自黃昏攜美人暢遊西湖,至夜深方歸的賞心樂事,表現了張可久詩酒風流生活的優美片段,也表現了他清新雅麗的寫作風格和高超的寫作技巧。
《湖上歸》由《一枝花》、《梁州》、《尾聲》三支曲組成,記寫了遊湖至歸來過程。首支曲《一枝花》重於寫西湖秋景的良辰美景:秋日晴空,湖水明澈,山色之青綠與紅似人面之繁花映襯,遠山之形如美人黛眉,自寫在雅致清景中,攜美人遊湖。作法是以美景引出「佳遊」。
曲的首二句「長天落綵霞,遠水涵秋鏡」化用王勃《滕王閣序》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同是以落霞與秋水上下映照,但又能自闢勝景。他如「山似佛頭青」化用林逋《西湖》詩句「晚山濃似佛頭青」;「何必賦橫斜瘦影」化用林逋《山園小梅》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在形容上,「花如人面紅,山似佛頭青」二句以人面(美人)、佛頭青比喻花之紅、山之青,極形象化;山之青,又偏是佛頭青,非尋常之青,形容具體。曲前四句對仗工整,長天對遠水,綵霞對秋鏡,人面紅對佛頭青,色彩明麗,又具整齊美。其實,真正的美人在第二支曲始出現,但首支曲在寫美景際,卻先已暗自映帶美人,在如彩屏上的風景畫裏,有蒼松披雲小徑的遠山,正似美人的眉黛,嫵和媚美好。面對如此美景,作者帶出「有美同遊」已勝卻萬千,又何必去寫「橫斜瘦影」的梅花詩呢?
中曲《梁州》集中寫二人遊湖之賞心樂事。二人攜手同遊,流連於如錦的花叢;鋪開交椅飲酒,迎來東昇皓月,因觸景而聯想到與西湖有關的往昔名妓蘇小小,不禁問:美人如今安在?又再而想到與西湖關係密切的蘇東坡,他詠西湖的名句。蘇小小、蘇東坡俱已作古,唯吾二人卻得自由地在六一泉前吟詩,十五夜賞月看花,更彈箏奏樂,按拍唱曲。湖上成了二人世界,斯時,「萬籟寂,四山靜」,唯有如水流幽咽之樂聲悠悠,驚動了湖山猿鶴。
《梁州》曲多化用前人成句,如「據胡牀指點銀瓶」是化用杜甫《少年行》句「指點銀瓶索酒索」;「想當年小小,問何處卿卿」是化用古樂府《蘇小小歌》「我乘油壁車,郎乘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東坡才調,西子娉婷,總相宜千古留名」三句是化用蘇東坡《飲湖上初晴後雨》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幽咽泉流水下聲」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句「幽咽泉流水下灘」。又「六一泉亭上詩成,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絃指下風生」三句用數字作對,同用數字但三句意象又各自不同,自具變化而一氣呵成。
《尾聲》寫結束遊湖所見所感。遊湖歸來之際,正是山寺傳出鐘磬音聲,泊岸時,見到湖岸建築水中倒影在晃漾,有如龍王水晶宮殿;在夜氣中,人從酒醉中似漸醒,更漏作響,熏香欲盡,時間已大約到了三更時分,作者滿意而笑,自信孟浩然騎驢踏雪到灞橋賞雪,大蓋也及不上自己的遊湖之樂。
曲中「笑歸來彷彿二更」是化用蘇東坡《臨江仙》詞句「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而「巖阿禪窟鳴金磬,波底龍宮漾水精」二句對仗亦巧妙,巖阿對波底,禪窟對龍宮,鳴金磬對漾水精;禪與蟬諧聲,蟬可對龍,是借對。此聯對仗工整,典重凝煉,直是詩句。
《湖上歸》是張可久抒情寫景方面的代表作,明代曲評家更給予極高賞譽,李開先在《詞謔》評之為「古今絕唱」,沈德符《顧曲雜言》也認為是「一時絕唱」。《一枝花》寫景以旖旎為主,可說是全曲的引子,作者以工麗的對句,熔鑄前人名篇名句,着意鋪寫美景之出人意表,寫出對景色的驚嘆,從而展開全篇。《梁州》從佳遊觀察美景,以情韻、故事、雅事為主,蘇小小的故事、蘇東坡的名句,作者在想像中遊目騁懷,對照古今眼前,標出情態,曲詞情感相對較奔放,節奏也較快;又狀寫在寂靜勝景中彈奏拍曲,令讀者羨慕陶醉不已。《尾聲》寫佳遊在美景中結束,情景交融,調子蘊藉清幽,不落俗套,節奏較舒緩,結句情感尤飽滿,帶着既已追步古人而又傲視古人的滿足。
查閱次數:1041
資料來源:
朗讀:《積學與涵泳——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粵、普)
|
吟誦:《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篇》,香港教育局
|
註釋:《積學與涵泳——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
譯文:程廣寬
|
導賞:《積學與涵泳——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文)、李婉華(粵)、程廣寛(普)

作者/出處

張可久

張可久(約公元一二七〇——一三四八後),字可久,號小山。一作名伯遠,字可久。又名久可,字可久。慶元(今浙江寧波)人。以路吏轉首領官,掌省署文牘,又任桐廬典史。至正初,年七十餘,尚為昆山幕僚,又為徽州松源監稅。至正八年(公元一三四八)仍健在。張可久擅詩文,尤擅散曲小令,今傳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數九套,數量為元人散曲之冠。

明清兩代曲評家對張可久評價很高,明代朱權以「清而且麗,華而不艷」八字概括其藝術特徵,成為定評;他如李開先讚美其曲作為「詞中仙才」,清代焦循稱他與關漢卿、喬吉、馬致遠同為「一代鉅手」。與張養浩齊名,合稱「二張」;與喬吉有「曲中雙璧」之譽,明代李開先謂「樂府之有喬張,猶詩家之有李杜」;又與張養浩、喬吉合稱「元代散曲三大家」。張可久仕途不暢,久沈下僚,多在紹興、吳江、蘇州、吳淞、德清等地活動,尤愛杭州西湖,歌詠作品頗多。其作品雅正典麗,講究格律。著有《今樂府》、《蘇堤漁唱》、《吳鹽》、《小山樂府》。

查閱次數:1615
資料來源:
《積學與涵泳——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創作背景

元曲體制由「音樂」與「詞章」合成。「南呂」是中國古代音樂宮調之一。《一枝花》是曲牌。《湖上歸》是題目,或題作《湖上晚歸》、《攜美人湖上歸》。本篇是套曲,由三支宮調相同的曲子組成,首支曲是《一枝花》;所用宮調是「南呂」,是中國古代音樂宮調調式名稱。本篇套曲中《一枝花》、《梁州》和《尾聲》是曲牌名稱,是南呂調中的同宮調曲。《湖上歸》是題目,表明所寫是暢遊湖(西湖)而歸的賞心樂事。

《湖上歸》本篇具體寫作年份已不可考,可能寫於張可久隱居杭州西湖期間。張可久散曲的題材多描繪自然景色,或抒寫詩酒風月生活,而大自然的美,尤其是張可久一生所追求。他遊遍吳越勝境,寄情山色湖光,寫下大量抒情寫景作品,而本篇除了是他這方面作品的代表作,曲評家李開先評之為「古今絕唱」。

資料來源:
《積學與涵泳——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