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生於唐憲宗元和八年,卒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八一三──八五八),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從天平節度使令狐楚習今體章奏。文宗開成二年(八三七)舉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調為宏農尉。歷任涇陽節度使王茂元和桂林總官觀察使鄭亞的總書記。因受政壇上牛李黨爭的牽連而受到排擠,困頓失意。官至鹽鐵推官,後死於滎陽。
李商隱是晚唐詩壇巨擘,其詩構思縝密,想像豐富,詞藻優美,音韻和諧,尤擅長七律和七絕。李商隱也工於駢文,號「三十六體」。有清乾隆四十五年(一七〇八)桐鄉馮氏德聚堂重校本清馮浩注《玉谿生詳注》三卷《年譜》一卷《樊南文集詳注》八卷行世。此詩詠歎發生於天寶十五載(七五六)的「馬嵬事變」。唐玄宗天寶十四載,安祿山以誅奸相楊國忠為名,起兵叛變,潼關失守。唐玄宗携愛妃楊玉環,倉皇逃離京師長安。到長安以西二十餘里的馬嵬坡,六軍不發,禁軍將領要求誅殺楊氏兄妹。唐玄宗無奈下旨賜死最寵愛的楊貴妃,將領才願意繼續護他入蜀。「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玄宗返京,對楊貴妃思念不已,不久亦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