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是漢代一種合樂的歌辭,包括朝廷樂曲和民間歌謠,當中以民間歌辭的成就最大。原作者大都不詳。漢武帝(前一四〇──前八七)時設樂府官署,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採集民間歌謠,並製作樂章。當時從各地採集得來的民歌俗曲達一百三十八篇。
文學史把漢代樂府所整理的歌辭及後世的擬作稱為「樂府詩」,或簡稱「樂府」。某中採自民間而加以整理的民歌,又稱為樂府民歌。樂府詩各有詩題,原本兼指歌辭的題目和用以合樂的聲譜。後世聲譜散迭,詩題用以解釋歌辭的本意,成為後世文人仿作的依據。現存的漢樂府民歌見於宋代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大多為東漢時期作品。樂府民歌的風格質樸自然,善於敘事。樂府民歌的內容廣泛,反映下層社會的生活。這首詩最早見於《昭明文選》,題為「樂府古辭」,是民間創作,作者已不可考。「行」為樂府詩體的一種,大多為抒發情感之作,由於與「歌」的性質相似,因此也稱「歌行體」。《文選》五臣注:「長城,秦所築以備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飲馬。征人路出於此而傷悲矣。言天下征役,軍戎未止,婦人思夫,故作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