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项脊轩,旧南合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项脊轩1,旧南合子也。室仅方丈2,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3,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4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项脊轩,就是那间旧时的南合子。屋仅一丈见方,只能容一人居住。百年的老屋子,无论遇着大雨小雨,泥土就从房顶罅隙跌落,雨水直向下倾,想挪动挪动那张小桌,看看却没有地方可放。又因为朝北,见不到太阳,刚过中午,屋里已经暗了。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余稍为修葺,使不5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6,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7。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8,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9冥然兀坐10万籁11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我稍微修补了一下,使它不再漏水;前面安了四扇窗,沿着天井筑起了一道院墙,迎住南面来的阳光,从院墙上反照过来,屋里纔得明亮。又在天井里种了一些兰、桂和竹木,以前的旧栏杆,也显得有了生气。借来满架的书籍,仰卧着歌唱,静坐着养神,听着像是哪里起了空响,望望院子里倒是非常寂静;小鸟不断飞来寻找食物吃,人来了,也不飞走。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三五12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13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每到十五夜里,明月照到半墙,桂花树影,参差交错,风一吹,影子就动,珊珊作响,实在可爱。不过,我住在这里,可喜的是固然多,可悲的事却也不少。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14,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15。东犬西吠,客踰庖而宴16,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17为墙,凡再变矣。
从前,天井院中间是直通南北,合而为一的。到了伯伯叔叔们分居以后,院里院外才筑起一道道小门墙,几乎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西家的人就吠;这家的客人吃饭,要越过那家的厨房;鸡就在厅堂里住宿。天井院里起初是扎的篱笆,后来才又垒起墙头,已经变过两回了。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18婢也,乳二世19先妣20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21,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22。」
家里有位老嬷嬷,从前就住在这间合子里。这位嬷嬷,是先祖母的丫头,奶过我家两代的孩子,先母非常厚待她。合子西面连着内宅,先母到过这里的。嬷嬷有时告诉我:「那儿,是你母亲站过的地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23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嬷嬷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地哭,娘用手指弹着门板问:『是孩子冻吗?是想吃吗?』我就隔着板壁回答她——」话没说完,我哭了,嬷嬷也哭了。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余自束发24,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25影,何竟日26默默在此,大类27女郎也!」28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29,儿之成,则可待乎?」
我从达到童年,束起头发以后,就在这合子里读书。有一天,祖母走过,对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看见你的影儿,干吗成天在这里不声不响,活像一个大姑娘?」去时用手给我带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里读书的倒不少,可是一直没有读出个名堂来。这孩子将来的成就,或者有希望吧?」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顷之,持一象笏30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31,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32,如在昨日,令人长号33不自禁。
一会儿,他拿着一个象牙制的笏版回来了,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这个朝见皇上的,将来你会用得着他。」现在看着这遗迹,好像就是昨天的事,令人不禁痛哭。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轩东34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35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36有神护者。
那时的厨房,就在合子的东面。人去厨房,从合子前面经过。我常关着窗子,日子久了,就能凭脚步声分辨出是谁来。合子遭了四次火,都没烧掉,似乎有神护佑着它。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项脊生37曰:「蜀清守丹穴38,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39。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40。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41,世何足以知之?」
项脊生说:「巴蜀那位清寡妇,守着祖传的丹砂矿,成了天下的首富,后来秦始皇建筑了一座女怀清台来表扬她。刘玄德和曹操争夺天下,那位诸葛孔明是从田野里起来的。在那小角落里昧昧无闻的时候,世上的人又怎么会知道他们呢?
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埳井之蛙何异!余区区处败屋中42,方扬眉瞬目43,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埳井44之蛙何异!
我住在这破屋里,倒挺写意,正在扬起眉毛,瞪着眼睛,夸说这里有出奇的景致。人家若是知道了,不说这和浅井里的蛙儿没有甚么不同吗?」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合子,且何谓合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45。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46学书。吾妻归宁47,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合子,且何谓合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我写了这篇记叙文,以后隔了五年我结了婚。我的妻子常到合子里,向我问古时候的事,或在小桌上学着写字。他回娘家去了回来时,转述那些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合子,——可是甚么叫做合子呀?」六年以后,我的妻子死了,合子也坏了,没修理。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合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合子,其48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49矣。
又隔了两年,我在床上卧病一个很长的时期,感到无聊极了,才叫人来再修补这间南合子,修补的样子和从前稍微有点不同。然而从此以后,我在外面的时候多,不常回来居住。院子里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死的那一年,她亲手栽种的,现在已经长得直立着像一把伞了。

导赏

作者先从未修葺以前的旧合子写起,由于屋漏和黑暗,才想到修葺;修葺以后的项脊轩,却使他感到满意,既「可爱」又「可喜」。又由于「可喜」而想到「可悲」,第一椿可悲的事是家庭分居,破坏了庭院的美观。这是一个陪衬,到第三段才接触到他追记的人物。第二椿可悲的事,就是想到母亲的慈爱。写母亲,由老妪口中说出,老妪是在项脊轩住过的,而且她住在这里时,正做姊姊的乳母,因此,母亲来过这里,这样就都和项脊轩有了关系。就文章看,作者是由项脊轩而想起这些事的。第三椿可悲的事,是记起了祖母,事情也发生在项脊轩。祖母对于他的期望很大,他却没有达到她所期望的,自然就「长号不自禁」了。在第六段里,作者发了一段议论,言外之意,是在等待着富贵之到来。文章到此已经结束,最后这一段,是作者以后加上去的。也就在这最后一段,记下了第四椿可悲的事,他的妻子的去世。煞尾三句,含有无限凄惋,是为人所称许。
这是一篇记叙小品文,写来很自然很随便,内容包括的事情很多,但都和项脊轩有关系。写这一类的文章,和论说文不同,不必有甚么章法,分甚么层次,顺着情思,任意写出,只要能写得情辞恳挚,不发生娇揉做作的毛病,就很动人。
本篇题目虽为项脊轩志,内容却是透过这一间破旧的小屋,来表现对几个亲人的怀念和追忆。同时,作者未能早达,也藉此表现自伤。他引蜀清和诸葛亮以自况,暗喻自己现在虽然贫贱而昧昧无闻,但将来总会有一天机会到来,自然就能既富且贵而大享盛名。

查阅次数:3114
資料來源:
朗读:曾菀嫈(粵)、贺晨(普)
|
注释:《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
译文:《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
导赏:《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文)、曾菀嫈(粵)、白雪莲(普)

作者/出处

归有光

归有光,生于明武宗正德元年,卒于明穆宗隆庆五年(一五〇六──一五七一)。 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 九岁能属文,通经、史诸书。 屡试不第,行年六十,始成进士,官至太仆寺丞。

归氏作品,谋篇遣词,明净而有法度。 对司马迁、韩愈、欧阳修推崇备至。 主张文效唐宋,所为文章,必本于道,称「唐宋派」。 生活杂记,感情真挚,清淡自然,黄宗羲推为「明文第一」。 有《震川集》三十卷。

查阅次数:1660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创作背景

本文選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七,是一篇出色的雜記。項脊軒,作者書齋的名字。作者遠祖歸道隆,曾居江蘇太倉的項脊涇。作者以此名軒,是為了紀念祖上。志,是古代文體的一種,內容以記人敍事為主。歸有光的散文包括學術、雜記、墓誌諸體,以雜記的成就最高。其中寫個人家居生活,尤為出色。《項脊軒志》中,作者描繪了年輕時的書齋「項脊軒」的環境變化,敍述了家庭人事的變遷,抒發了當中的悲喜。這篇文章信筆寫來如閒話家常,文字雅淡而情感真摯。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