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仙佛茫茫兩未成,祇知獨夜不平鳴。仙佛茫茫1兩未成,祇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風蓬2飄盡悲歌氣,泥絮3沾來薄倖4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十有九人堪白眼5,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莫因詩卷愁成6,春鳥秋蟲自作聲。

導賞

黃仲則生於清代乾隆全盛時期,社會經濟發達,海內昇平,民豐物阜。可惜,命運往往弄人,黃仲則這位天才詩人的遭遇,卻令人扼腕而歎。黃仲則四歲父死,十二歲祖父死,十三歲祖母死,十六歲兄死,孤苦伶仃,生於這種不幸的家庭背景下,詩人內心甚為痛苦。黃仲則十九歲娶趙氏,家庭負擔日重。生逢太平盛世,黃仲則與一般士子一樣專心舉業,可惜屢應鄉試不第。最後更因逃避債主,而病卒於赴西安幕僚途中。黃仲則可以說是個典型科舉落第的書生,生活貧困,潦倒終生,情感悽愴悱惻,其詩亦如其人,「咽露秋蟲,舞風病鶴」(洪亮吉語)。本詩《雜感》的情感亦幽悽悱惻,「雜感」二字,即指凌亂複雜的情感,與黃仲則其他作品如《雜感四首》、《雜詩》等,均屬於傳統詩歌中的雜詩類作品。
在黃仲則短短三十餘年人生中,五應江寧鄉試、三應順天鄉試均落榜,僅憑乾隆帝東巡召試取二等而授武英殿書簽官,並非科舉進士出身,深感落魄。臨卒前幾年,三十二歲的黃仲則仍應順天鄉試,亦不中式。所以其詩有「病飲狂歌負半生,讀書擊劍兩無成」(《重九後十日醉中次錢企盧韻贈別》)的感慨,在試盡讀書考試、擊劍建功的傳統出仕方法後,黃仲則依然一籌莫展,只有遊幕各地,內心抑鬱苦困。因此《雜感》首聯「仙佛茫茫兩未成,祇知獨夜不平鳴」,更有同感,黃仲則嘗逃避殘酷的社會現實,尋仙問道,學佛消苦,可惜兩者亦皆一片茫茫,未能解脫,精神痛苦依舊,「兩未成」,頗見自嘲。又何況在這孤獨寂寞的夜晚,毫無出路的不平感慨縈繞胸中,只有自鳴不已,其痛苦形象躍然紙上。因此,頷聯「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呼應「不平鳴」,具體寫出不平的現實。「風蓬」,指隨風飄揚的蓬草,實際上詩人以此自比漂泊的身世,多年來為謀生計,游走江南江北,寄身幕府,俯仰隨人,散盡了少日慷慨悲歌的意氣;作者亦自覺長期情懷冷漠,有如墜入泥中之殘絮,未能自振,加上自負才學,落落寡合,因此亦惹來薄倖之名,極為無奈。「風蓬」、「泥絮」,對偶工整,比喻恰當,詩人困苦飄泊的形象益見鮮明。
頸聯「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是全詩的警策之語,黃仲則幼而能詩,曾於太白樓賦詩,技驚四座,自負才華,孤高不羣,其友汪中《贈黃仲則六首》云「高才世不容,孤立尚相疑」、洪亮吉亦云「君美風儀,立儔人中,望之若鶴,幕與交者,爭驅就君,君或上視不顧。於是見者以為偉器,或以為狂生,弗測也」、王昶《黃仲則墓誌銘》更云「比貴人招之,拒不往也」,可見黃仲則自負狂氣,只與馮敏昌、洪亮吉、孫星衍等知己訂交,對平時所見庸庸錄錄之輩,又或達官貴人,皆深以鄙視,喜用學阮籍白眼相對,以抒不滿。「堪白眼」之「堪」,陰平高調,煉字有力。「百無一用是書生」,則是氣憤之語,作者自負才能,可惜無法中舉,長年奔波愁苦,家貧如舊,如《都門秋思》所云「全家都在秋風裏,九月衣裳未剪裁」,家累重重,無法釋懷,只有自責書生無能,發點牢騷而已。「十有九人」、「百無一用」,對偶工整,清勁奇峭,用字精煉,獨抒胸懷,直腸快語,極具神采。
尾聯「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總結全詩,自我安慰。蓋作者長夜無眠,回顧平生,悲憤交集,心中不平,情緒低落,其《夜坐寫懷》亦云「作詩辛苦誰傳此,一卷空宵手自摩」,與「祇知獨夜不平鳴」甚為相似,清苦不平。因此作者於句下自注「或戒以吟苦非福,謝之而已」,雖然有人勸戒作者莫作苦吟,否則非福成讖,但黃仲則毫不理會,只有謝之而已。因為作者自覺得不平則鳴,如韓愈所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愁苦縈懷之時,自可如窗外的春鳥秋蟲發聲,以發不平之鳴,不必理會是否成讖,只要能抒發心中複雜的痛苦,便滿足了。「自」字,用字極煉,頗能帶出作者一往情深的情感。
全詩格律嚴整,詩情高低起伏,作者由開始長夜不眠,不平而鳴,感慨平生游幕生涯,滄桑無奈,而到「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句,則為全詩情感最激動的地方,鄙視庸錄之輩,抒發書生無能之慨,然後再轉入詩末「春鳥秋蟲自作聲」,情感復歸低沈,頗能反映黃仲則起伏不定的心理活動。
查閱次數:790
資料來源:
朗讀:《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篇》,香港教育局(粵、普)
|
註釋:《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篇》,香港教育局
|
譯文:
|
導賞:《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篇》,香港教育局(文)、(粵)、程廣寛(普)

作者/出處

黃仲則

黃仲則(公元一七四九——一七八三),名景仁,一字漢鏞,號鹿菲子。江蘇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刻苦好學,八歲能制舉文,九歲已負詩名。十七歲補博士弟子員,後五應江寧鄉試、三應順天鄉試,均不中式。後入湖南按察使王太岳、安徽學政朱筠幕府。又曾兼任正陽書院山長。乾隆四十一年(公元一七七六),應乾隆帝東巡召試取二等,授武英殿書簽官。在京供職武英殿,校錄四庫,閒職俸薄,家計艱難,身體多病,頗為潦倒。後入王昶門下,又入山東程澂江及陝西巡撫畢沅幕府。後因武英殿書簽,例得主薄,在京候銓縣丞。未幾,因為債家所迫,抱病赴西安,途經山西解州運城,一病不起,終年三十五歲。黃仲則擅詩文,極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與洪亮吉齊名,號稱「洪黃」。著有《兩當軒全集》。

查閱次數:533
資料來源:
《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篇》,香港教育局

創作背景

清代乾隆年間,四海昇平,民豐物阜。科舉盛行,士子重視八股文(時文)考試,自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層層考核,花費考生畢生精力,仍無法中舉。黃仲則就是一位典型落榜的書生,屢試屢敗,無法進士及第,沈淪下僚,鬱鬱以終。《雜感》是黃仲則詩歌中一首抒發困苦遭遇的作品。

資料來源:
《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篇》,香港教育局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