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卒於唐武宗會昌二年(七七二──八四二)。字夢得,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德宗貞元九年(七九三)舉進士,初任淮南節度使杜佑的記室,後入朝任監察御史,受主政的王叔文器重。唐憲宗即位(八〇五)後,王叔文失勢,禹錫被貶朗州司馬,此後十餘年,先後多次貶謫。晚年回洛陽,官至檢校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
劉禹錫是中唐時期的著名詩人,與白居易時相唱和,世稱「劉白」。他擅長七律和七絕,又擅於模仿民歌的語氣,寫出很多傳誦一時的樂府。有一九一三年董康影印宋刻蜀大字本《劉賓客文集》正集三十卷和外集十卷。本篇選自《全唐文》卷六百八。銘是古代文體的一種,鏤刻在金屬器物或碑石上面,主要用來頌揚祖德,昭明鑒誡,兼有自勉之意。《陋室銘》是作者描寫自己所居住的簡陋房子,藉此表達不同流俗的志趣和坦蕩樂天的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