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1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2翠楼3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壻觅封侯。忽见陌头4杨柳色,悔5夫壻6觅封侯7

导赏

唐代前期,国力很强盛,从军远征,到边疆立功,是人们求取功名的一条快捷方式,所以当时不少做妻子的都鼓励自己的丈夫从军。在封建时代,从来就是妻凭夫贵,丈夫得到功名,妻子才会得到光彩。《闺怨》这首诗,顾名思义,就是写一位年轻妇女思念远征丈夫的心情。
初时独守空闺的少妇,似乎还不太懂得相思之苦,在风和日暖的春日精心梳妆打扮,独自登楼观赏景色。突然一片杨柳新绿映入眼帘,她心头不禁微微一颤,想起送别丈夫时,曾按照当时的习俗,折了柳枝相赠,以表示惜别和怀念。那时候一心要丈夫从军立功封侯,如今睹物思人,想到丈夫不知何时才会回来,顿时悲从中来,深感后悔莫及。
读这首诗,要抓住「愁」和「悔」二字,认真领会。诗的前两句与题意相反,突出写少妇的天真无邪和爱美的本性。上句直接点出「不知愁」,下句「春日凝妆上翠楼」,正是她「不知愁」的具体表现。少妇锦衣玉食,住在翠楼,一心等待丈夫获得功名的喜讯。她从不知道「愁」是甚么滋味,所以她才有心思「凝妆」。诗的后两句点题,写少妇见春色而生怨。少妇心绪的急遽变化,是缘于「忽见陌头杨柳色」,这蓦然所见的春色反而使她触景生情,惹起一腔幽怨 ─ 丈夫的功名利禄怎能填补夫妻离别之苦?这时,由「不知愁」变为「知愁」了。全诗由此急转直下,悔恨自己当初为甚么那样胡涂,竟然怂恿丈夫出征以求取荣华富贵。在这个「悔」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对夫妻离别的伤感,又有无法自解的内疚,还有突然的醒悟:功名利禄,看来并不等于人生的幸福。所有这些内心活动,都紧扣题目「闺怨」二字。上两句写「不知愁」,下两句写「悔」意作铺垫。不愁越甚,悔意越深,诗人用反衬对照手法,细腻而含蓄地描摹了闺中少妇微妙的心理变化。诗人对人性的描写,真是刻画入微。
这不是一般写夫妻离别之情的诗,它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情况,具有现实的意义。

查阅次数:4034
資料來源:
朗读:《积累与感兴——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粤、普)
|
注释:《积累与感兴——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
|
译文:
|
导赏:《积累与感兴——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文)、李婉华(粤)、白晶(普)

作者/出处

王昌龄

王昌龄,约生于唐武后圣历元年,卒于唐肃宗至德元年(六九八? ──七五六? )。 字少伯,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七二七)举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历任水汜尉、江宁县令,后贬为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 后来弃官,在江夏隐居,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以弃职潜逃罪名所杀。

王昌龄是盛唐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他的诗风雄伟奔放,声调铿锵,擅长七绝,明代王世贞称其作为「神品」。 有明正德己卯(一五一九)勾吴袁翼刊本《王昌龄诗集》三卷传世。

查阅次数:3209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创作背景

唐代前期,國力很強盛,從軍遠征,到邊疆立功,是人們求取功名的一條捷徑,所以當時不少做妻子的都鼓勵自己的丈夫從軍。在封建時代,從來就是妻憑夫貴,丈夫得到功名,妻子才會得到光彩。《閨怨》這首詩,顧名思義,就是寫一位年輕婦女思念遠征丈夫的心情。

資料來源:
《积累与感兴——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