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1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2翠樓3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壻覓封侯。忽見陌頭4楊柳色,悔5夫壻6覓封侯7

導賞

唐代前期,國力很強盛,從軍遠征,到邊疆立功,是人們求取功名的一條捷徑,所以當時不少做妻子的都鼓勵自己的丈夫從軍。在封建時代,從來就是妻憑夫貴,丈夫得到功名,妻子才會得到光彩。《閨怨》這首詩,顧名思義,就是寫一位年輕婦女思念遠征丈夫的心情。
初時獨守空閨的少婦,似乎還不太懂得相思之苦,在風和日暖的春日精心梳妝打扮,獨自登樓觀賞景色。突然一片楊柳新綠映入眼簾,她心頭不禁微微一顫,想起送別丈夫時,曾按照當時的習俗,折了柳枝相贈,以表示惜別和懷念。那時候一心要丈夫從軍立功封侯,如今睹物思人,想到丈夫不知何時才會回來,頓時悲從中來,深感後悔莫及。
讀這首詩,要抓住「愁」和「悔」二字,認真領會。詩的前兩句與題意相反,突出寫少婦的天真無邪和愛美的本性。上句直接點出「不知愁」,下句「春日凝妝上翠樓」,正是她「不知愁」的具體表現。少婦錦衣玉食,住在翠樓,一心等待丈夫獲得功名的喜訊。她從不知道「愁」是甚麼滋味,所以她才有心思「凝妝」。詩的後兩句點題,寫少婦見春色而生怨。少婦心緒的急遽變化,是緣於「忽見陌頭楊柳色」,這驀然所見的春色反而使她觸景生情,惹起一腔幽怨 ─ 丈夫的功名利祿怎能填補夫妻離別之苦?這時,由「不知愁」變為「知愁」了。全詩由此急轉直下,悔恨自己當初為甚麼那樣糊塗,竟然慫恿丈夫出征以求取榮華富貴。在這個「悔」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是很複雜的;既有對夫妻離別的傷感,又有無法自解的內疚,還有突然的醒悟:功名利祿,看來並不等於人生的幸福。所有這些內心活動,都緊扣題目「閨怨」二字。上兩句寫「不知愁」,下兩句寫「悔」意作鋪墊。不愁越甚,悔意越深,詩人用反襯對照手法,細膩而含蓄地描摹了閨中少婦微妙的心理變化。詩人對人性的描寫,真是刻畫入微。
這不是一般寫夫妻離別之情的詩,它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種情況,具有現實的意義。

查閱次數:11941
資料來源:
朗讀:《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粵、普)
|
註釋:《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
譯文:
|
導賞:《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文)、李婉華(粵)、白晶(普)

作者/出處

王昌齡

王昌齡,約生於唐武后聖曆元年,卒於唐肅宗至德元年(六九八?──七五六?)。字少伯,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玄宗開元十五年(七二七)舉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歷任汜水尉、江寧縣令,後貶為龍標尉,世稱王江寧、王龍標。後來棄官,在江夏隱居,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以棄職潛逃罪名所殺。

王昌齡是盛唐邊塞詩派的著名詩人,與高適、王之渙齊名。他的詩風雄偉奔放,聲調鏗鏘,擅長七絕,明代王世貞稱其作為「神品」。有明正德己卯(一五一九)勾吳袁翼刊本《王昌齡詩集》三卷傳世。

查閱次數:4396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唐代前期,國力很強盛,從軍遠征,到邊疆立功,是人們求取功名的一條捷徑,所以當時不少做妻子的都鼓勵自己的丈夫從軍。在封建時代,從來就是妻憑夫貴,丈夫得到功名,妻子才會得到光彩。《閨怨》這首詩,顧名思義,就是寫一位年輕婦女思念遠征丈夫的心情。

資料來源:
《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