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匡衡1,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2,衡乃穿壁3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4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5而不求償6。主人怪7,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8給以書,遂成大學9。
導賞
匡衡讀書的故事,千百年來,鼓舞了不少家貧的年輕人,堅定志向走上求學之路。
漢代大學問家匡衡,年輕時家境貧寒,愛讀書卻沒有錢買蠟燭照明。他於是就在牆壁上鑿了一個洞,借鄰家的燭光在晚上看書。他的家鄉有一大戶人家名叫文不識,家裏藏書豐富,匡衡就去給他家做工,不要工錢,只要求主人讓他讀他家的藏書。主人被匡衡的求學精神所感動,就把藏書借給他看。匡衡最後終於學有所成。
本文將鑿壁偷光、傭工讀書兩個故事濃縮在一小段文字之內,語言極為精簡。第一節故事只用了幾句話便交代清楚,首先直接說明匡衡「勤學而無燭」,然後因「鄰舍有燭」,所以「穿壁引光」,以求達到映光讀書的目的,敘事層次清晰,次序井然。第二節故事着墨較多,包含了一段曲折的情節,匡衡到大戶人家要求作傭工,以換取讀書的機會,主人最初覺得奇怪,其後聽完了匡衡的解釋不禁為之感動而願意讓匡衡閱讀藏書作為工資。由這側面的描寫,讀者可以想像匡衡提出要求的態度是多麼誠懇,才能感動了主人「資給以書」。作者把事情平平道出,沒有給任何評價,但故事本身已經讓人深深的感動。
這個古人勤學的經典故事,旨在告訴人們:只要心堅意誠,不畏艱難,便會克服一切障礙,達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