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秦孝公據殽函之固1,擁雍州2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3;有席卷4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5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秦孝公佔據了堅固的殽函天險,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在嚴密地防守着,來窺探周天子的王朝;他有征服天下、收拾世界、統一四海的意思,吞併八方的野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鬬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當是時也6,商君7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8;外連衡而鬬諸侯9。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10。這時商君輔佐着他,在內政上樹立了法度,加強農耕和紡織的生產力,修造攻守的武器裝備;在外交上實施連橫的策略,使各國諸侯互相爭鬥。於是,秦國沒有費甚麼力氣,就拿到了黃河西岸的土地。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孝公既沒,惠文、武、昭11,蒙故業,因遺策12,南取漢中13,西舉巴蜀14,東割膏腴之地15,北收要害之郡16。秦孝公死了以後,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相繼承受了前代的基業,因襲了先人遺下的策略,從南方奪取了漢中,在西方攻佔了巴蜀,東面侵略了肥美的土地,北邊獲得了險要的郡城。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17;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18,合從締交19,相與為一20。各國諸侯都很恐懼,會商聯盟來抵制秦國;不惜拿珍器、重寶和富饒的地方,來招致天下的人才,訂定了合縱的條約,各國採取一致的行動。
於是從散約解,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彊國請伏,弱國入朝。於是從散約解36,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37,伏屍百萬,流血漂櫓38;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彊國請伏39,弱國入朝。於是合縱盟約瓦解,都爭着割地去獻給秦國。秦國這時力量綽綽有餘,就乘着各國的困乏,追擊敗逃的軍隊,戰場上遺屍百萬,流的血連大盾都漂了起來。更藉着這優勝的形勢,便利的機會,宰割天下,分裂各國的江山;於是強國請求降服,弱國入朝進貢。
施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係頸,委命下吏。施及孝文王莊襄王40,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及至始皇41,奮六世之餘烈42,振長策而御宇內43;吞二周而亡諸侯44,履至尊而制六合45;執敲扑以鞭笞天下46,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47,以為桂林象郡48;百越之君,俛首係頸,委命下吏49。傳到孝文王莊襄王這兩代,在位都不久,國家也平靜無事。到了秦始皇,他重振六代的餘威,揮動着長鞭來統治天下,吞併了東周西周,滅亡了各國諸侯,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控制着上下四方。拿着刑杖鞭打天下的人,他的聲威震動了四海。在南方取了百越的地方,改為桂林和象郡。百越一帶的君主,都低了頭,縛着頸子,把生命交給了獄吏。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鍉,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乃使蒙恬北築長城50而守藩籬,卻匈奴51七百餘里。胡人52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53,以愚黔首54;隳55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56,聚之咸陽57;銷鋒鍉58,鑄以為金人十二59,以弱天下之民。他又派蒙恬在北方修築長城,守住邊疆,把匈奴驅逐到七百餘里以外的地方。從此胡人不敢再南來牧馬,兵士也不敢拿着弓箭起來報仇。於是,他廢除了先王的法制,焚燒了百家的書籍,使老百姓都變成愚昧;毀壞了有名的城池,屠殺了才能出眾的人士,將天下的兵器聚集在咸陽,把刀劍和箭頭鎔鑄成十二個金人,使天下的人民,都因不能習武而身體衰弱。
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谿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然後踐華為城60,因河為池61,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谿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62!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63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64。然後以華山作為城郭,以黃河作為溝池,佔據了億丈雄偉的城,依靠着深不可測的河,以鞏固國防。優良的大將和堅強的兵士,防守着險要的地方;忠實的臣子和精銳的兵士,佈成有利的陣勢,誰也奈何他不得。天下已經平定,始皇的心中,覺得千里以內直像金城一樣堅固,真是子子孫孫帝王萬世的事業。
始皇既沒,餘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俛起阡陌之中,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始皇既沒,餘威震于殊俗65。然陳涉甕牖繩樞66之子,甿隸67之人,而遷徙之徒68也。材能不及中庸69,非有仲尼墨翟之賢70;陶朱猗頓之富71;躡足行伍72之間,俛起阡陌73之中,率罷74散之卒,將75數百之眾,轉而攻秦。始皇死後,他的餘威還使遠方震服。可是,陳涉那麼一個又貧窮,又卑賤,並且流放充軍的人,他的才能還跟不上一個平常的人,既然沒有仲尼和墨翟的賢明,也沒有陶朱猗頓的財富,他不過是一個戍卒出身,從田地裏興起,帶着疲乏散亂的幾百個人,卻要反轉過來攻秦。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會而響應,贏粮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斬木為兵76,揭77竿為旗,天下雲會78而響應,贏粮而景從79;山東豪俊80,遂並起而亡秦族矣。斬伐了樹木做兵器,高舉着竹竿做旗幟,天下的人竟像雲一般會集了起來響應他,自動擔着糧食的人形影不離地跟隨着他,殽函以東英雄豪傑,就此一同起來革命,而秦國就被族滅了。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不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不銛於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不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81,不銛於鉤戟長鎩82也;謫戍之眾83,非抗84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85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86,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87矣。值得注意的是,秦國統治的天下,並不是弱小的;雍州的土地,殽函天險的堅固,仍舊和從前一樣並沒有變;陳涉的地位,趕不上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九國君主的尊貴;所用的鋤耰和戟柄,也更趕不上鉤戟長矛的鋒利;那些流放的戍卒,更不能勝過九國的軍隊;深謀遠慮,行軍用兵的方法,尤遠不及從前那些謀士名將;然而,成敗卻大大不同,功業恰恰相反。假使山東的各國,來和陳涉較量一下權勢力量的大小,那是根本不能相提並論的。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然秦以區區88之地,致萬乘89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90,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91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但是秦國由小小的地方,達到帝王的威權,招致八州的人士,使同等的各國諸侯都向他朝貢,已經有一百多年了;然後才以天下為一家,以殽函當作宮室。為甚麼一個人發難造反,竟連祖宗太廟都遭到毀滅,自己死在敵人的手裏,讓天下人來譏笑,這究竟是甚麼緣故呢?這是因為不實施仁義的政治,並且攻守的形勢也變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