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所欠錄音進行中,完成後補上
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秦孝公據殽函之固1擁雍州2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3;有席卷4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5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佔據了堅固的殽函天險,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在嚴密地防守着,來窺探周天子的王朝;他有征服天下、收拾世界、統一四海的意思,吞併八方的野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鬬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當是時6商君7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8;外連衡而鬬諸侯9。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10
這時商君輔佐着他,在內政上樹立了法度,加強農耕和紡織的生產力,修造攻守的武器裝備;在外交上實施連橫的策略,使各國諸侯互相爭鬥。於是,秦國沒有費甚麼力氣,就拿到了黃河西岸的土地。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孝公既沒,惠文、武、昭11,蒙故業,因遺策12,南取漢中13,西舉巴蜀14,東割膏腴之地15,北收要害之郡16
秦孝公死了以後,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相繼承受了前代的基業,因襲了先人遺下的策略,從南方奪取了漢中,在西方攻佔了巴蜀,東面侵略了肥美的土地,北邊獲得了險要的郡城。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17;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18合從締交19相與為一20
各國諸侯都很恐懼,會商聯盟來抵制秦國;不惜拿珍器、重寶和富饒的地方,來招致天下的人才,訂定了合縱的條約,各國採取一致的行動。
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橫,兼韓、魏、燕、趙、宋、衛、中山之眾。當此之時21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22。此四君者23,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橫24,兼韓、魏、燕、趙、宋、衛、中山之眾25
當時,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個人,都聰明、忠信、寬厚、愛人,尊敬賢達,重用人才。各國相約合縱,都脫離了和秦國連橫的關係,將韓、魏、燕、趙、宋、衛、中山等國的軍隊,集合了起來。
於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什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於是六國26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27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28吳起、孫臏、帶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29嘗以什倍之地30,百萬之眾,叩關31而攻秦。
於是六國的人才,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等人參贊謀劃;有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等人負責聯絡;有吳起、孫臏、帶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等人,統率軍隊。曾經以十倍於秦的地方,發動了百萬的兵力,進抵函谷關向秦攻擊。
秦人開關而延敵,九國之師,遁逃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秦人開關而延敵32九國之師33遁逃而不敢進34。秦無亡矢遺35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秦軍開關迎戰,九國的軍隊,竟四散逃走不敢再進。秦國沒有損失一枝箭或一個箭頭,天下的諸侯就已經疲憊不堪了。
於是從散約解,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彊國請伏,弱國入朝。於是從散約解36,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37,伏屍百萬,流血漂櫓38;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彊國請伏39,弱國入朝。
於是合縱盟約瓦解,都爭着割地去獻給秦國。秦國這時力量綽綽有餘,就乘着各國的困乏,追擊敗逃的軍隊,戰場上遺屍百萬,流的血連大盾都漂了起來。更藉着這優勝的形勢,便利的機會,宰割天下,分裂各國的江山;於是強國請求降服,弱國入朝進貢。
施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係頸,委命下吏。施及孝文王莊襄王40,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及至始皇41,奮六世之餘烈42振長策而御宇內43;吞二周而亡諸侯44履至尊而制六合45執敲扑以鞭笞天下46,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47,以為桂林象郡48;百越之君,俛首係頸,委命下吏49
傳到孝文王莊襄王這兩代,在位都不久,國家也平靜無事。到了秦始皇,他重振六代的餘威,揮動着長鞭來統治天下,吞併了東周西周,滅亡了各國諸侯,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控制着上下四方。拿着刑杖鞭打天下的人,他的聲威震動了四海。在南方取了百越的地方,改為桂林和象郡。百越一帶的君主,都低了頭,縛着頸子,把生命交給了獄吏。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鍉,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乃使蒙恬北築長城50而守藩籬,卻匈奴51七百餘里。胡人52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53,以愚黔首5455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56,聚之咸陽57銷鋒鍉58鑄以為金人十二59,以弱天下之民。
他又派蒙恬在北方修築長城,守住邊疆,把匈奴驅逐到七百餘里以外的地方。從此胡人不敢再南來牧馬,兵士也不敢拿着弓箭起來報仇。於是,他廢除了先王的法制,焚燒了百家的書籍,使老百姓都變成愚昧;毀壞了有名的城池,屠殺了才能出眾的人士,將天下的兵器聚集在咸陽,把刀劍和箭頭鎔鑄成十二個金人,使天下的人民,都因不能習武而身體衰弱。
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谿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然後踐華為城60因河為池61,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谿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62!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63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64
然後以華山作為城郭,以黃河作為溝池,佔據了億丈雄偉的城,依靠着深不可測的河,以鞏固國防。優良的大將和堅強的兵士,防守着險要的地方;忠實的臣子和精銳的兵士,佈成有利的陣勢,誰也奈何他不得。天下已經平定,始皇的心中,覺得千里以內直像金城一樣堅固,真是子子孫孫帝王萬世的事業。
始皇既沒,餘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俛起阡陌之中,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始皇既沒,餘威震于殊俗65。然陳涉甕牖繩樞66之子,甿隸67之人,而遷徙之徒68也。材能不及中庸69,非有仲尼墨翟之賢70陶朱猗頓之富71躡足行伍72之間,俛起阡陌73之中,率74散之卒,75數百之眾,轉而攻秦。
始皇死後,他的餘威還使遠方震服。可是,陳涉那麼一個又貧窮,又卑賤,並且流放充軍的人,他的才能還跟不上一個平常的人,既然沒有仲尼和墨翟的賢明,也沒有陶朱猗頓的財富,他不過是一個戍卒出身,從田地裏興起,帶着疲乏散亂的幾百個人,卻要反轉過來攻秦。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會而響應,贏粮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斬木為兵7677竿為旗,天下雲會78而響應,贏粮而景從79山東豪俊80,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斬伐了樹木做兵器,高舉着竹竿做旗幟,天下的人竟像雲一般會集了起來響應他,自動擔着糧食的人形影不離地跟隨着他,殽函以東英雄豪傑,就此一同起來革命,而秦國就被族滅了。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不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不銛於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不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81,不銛於鉤戟長鎩82也;謫戍之眾83,非84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85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86,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87矣。
值得注意的是,秦國統治的天下,並不是弱小的;雍州的土地,殽函天險的堅固,仍舊和從前一樣並沒有變;陳涉的地位,趕不上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九國君主的尊貴;所用的鋤耰和戟柄,也更趕不上鉤戟長矛的鋒利;那些流放的戍卒,更不能勝過九國的軍隊;深謀遠慮,行軍用兵的方法,尤遠不及從前那些謀士名將;然而,成敗卻大大不同,功業恰恰相反。假使山東的各國,來和陳涉較量一下權勢力量的大小,那是根本不能相提並論的。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然秦以區區88之地,致萬乘89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90,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91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但是秦國由小小的地方,達到帝王的威權,招致八州的人士,使同等的各國諸侯都向他朝貢,已經有一百多年了;然後才以天下為一家,以殽函當作宮室。為甚麼一個人發難造反,竟連祖宗太廟都遭到毀滅,自己死在敵人的手裏,讓天下人來譏笑,這究竟是甚麼緣故呢?這是因為不實施仁義的政治,並且攻守的形勢也變了啊。

導賞

漢文帝時,天下安定,統治階層漸有晏安驕奢的傾向。賈誼少年有大志,想促成政治上的改革。本文根據對秦朝興亡的研究,論證出兩點結論:第一、不施仁政的政權,雖有龐大的統治機構也無法鞏固;第二、侵略者能進行攻勢,不能維持守勢。作者的主要意思,在以秦朝的過失警醒後人,應重視施行仁政,不應依靠暴力統治。
本篇是議論文體裁,而且要算是最早的一篇正式議論體裁的文字。但事實上,除最後一段外,本文完全是記敘客觀史實。然而我們讀前面各段時,仍舊覺得是議論文性質,這因為他的記敘部份文采豐美,氣勢雄壯,同時他所敘述的史實,經過他有系統的整理,階段清楚,線索分明,所以不顯平淡。
這篇論文,一共分為七段。首段先從孝公的野心說起。由於商鞅變法,一躍而為強國。二段接敘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等三代,繼續擴張,促成了各國的合縱締約,一致對付秦國。三段從「齊有孟嘗」句起到「叩關而攻秦」句止,表面上極力鋪敘各國的強盛,實際上卻是用以反襯秦國的強盛。行文至此,可說已經達到高潮。如果不看下文,可能認為各國定獲勝利。誰知秦國「開關延敵」,各國的兵竟不戰而退。
第四段第五段寫秦國統一天下工作的完成,強調秦始皇武功的煊赫,統治的嚴酷。接着第六段敘述陳涉以一個賤卒,斬木揭竿而起,居然天下響應,群雄並起,聲威赫赫的秦朝竟輕輕易易地傾覆了。
以上六段只是鋪陳史實;到第七段才進入正式的議論。作者先把陳涉與九國所佔的各種條件加以比較研究,強調指出陳涉並不具備優越條件;再綜合指出秦朝當時正在勝利的巔峰;於是逼出最後的一問:為甚麼強大的秦朝敗於區區陳涉之手呢?作者用畫龍點睛的手法在最後一句裏提出了他的答案。

查閱次數:420
資料來源:
朗讀:(粵)、(普)
|
註釋:《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
導賞:《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文)、(粵)、(普)

作者/出處

賈誼

賈誼(公元前二〇〇——一六八)亦稱「賈生」「賈長沙」「賈太傅」,西漢洛陽(故城在今河南洛陽縣西)人。十八歲便有文名,二十幾歲奉漢文帝(劉恆)召為「博士」,接着調任「太中大夫」。他想建立一番事業,上書條陳改革政治的意見。文帝愛其才,打算給他一個公卿的職位;可是當時周勃、灌嬰那些老臣都表示反對,以致沒有實現。後來他出為長沙王(吳差)太傅;歲餘又改任梁懷王(劉揖,文帝子,謚懷)太傅。梁懷王騎馬跌死,他認為是自己當師傅的不好,哭泣了一年多也死了,年僅卅三歲。

查閱次數:290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創作背景

過秦,是評論秦朝的過失。本文在《賈子新書》裏列為第一篇,題目只是「過秦」,並無「論」字。晉陳壽撰《三國志》,在《吳志・闞澤傳》裏,記載着孫權問闞澤「書傳篇賦,何者為美?」闞澤答以「賈誼過秦論最善」。從此以後,晉左思的《詠史詩》和梁蕭統的《昭明文選》,才都稱為《過秦論》。原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論秦始皇,中篇論二世,下篇論子嬰。三篇之中以上篇最好,清姚鼐說:「為特雄駿閎肆」。這裏選錄的就是上篇,因坊間選本錯漏很多,特照《昭明文選》本校正排印。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5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