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1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2以還。天大寒,硯冰堅3,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4。錄畢,5送之,不敢稍逾約。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家裏窮,沒法買書來讀,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借了就親自用筆抄錄下來,照限定的日期歸還給人家。天氣冷得很,硯台裏的墨水結了冰,凍得手指都沒法伸開和捲曲,可是仍然不能偷懶。抄完了,就送還,一點也不敢超過約定還書的限期。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6,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7。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8
因此人家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遍讀各種重要書籍。成年以後,更加仰慕聖賢的學問;卻又愁着沒有大師、名人指教我,曾經跑到百里路以外去,向一位同鄉前輩請教書裏的問題。那位前輩的道德很高、名望很大,到他那裏求學的學生,多得擠滿了屋,對我的態度一次也沒有稍微溫和過。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9,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10,色愈恭,禮愈11,不敢出一言以12。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我站在他的身旁,把想問的問題向他提出,俯下身去細心傾聽,等待他的訓示;有時遇到他發脾氣呵斥我,我的態度卻更加恭敬,禮貌也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頂撞他;直等到他喜歡了,便再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終於獲得了一些教益,多知道了好些東西。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13行深山巨谷中,窮冬14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15而不知。至16,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17,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當我出外求學的時候,背着小箱、拖着破鞋,走在深山大谷裏面,冬季極冷的天,有猛烈的風,大雪有好幾尺深,腳凍裂了皮都不知道;回到屋裏,四肢僵硬得不能動彈,僕人拿着熱湯灌我,蓋上被子,慢慢才暖和過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佩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寓逆旅,主人日再食18,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佩容臭19煜然20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21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22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23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住在客棧裏,每天兩頓飯,從來沒有享受過魚肉的滋味。別的同學們都穿着華麗衣服,戴着珠寶為飾的帽子,腰間繫着白玉的環子,左邊帶着刀,右邊掛着香囊,光彩顯耀得和神人一般;我卻穿着破舊的衣裳,和他們處在一起,一點也沒有眼熱的意思。這是因為心裏覺得另外有值得快樂的地方,便不再理會吃飯穿衣跟不上人家了。從這裏可以看出我上學勤苦的情形。
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餘者乎?今雖耄老24,未有所成,猶幸25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2627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28其氏名,況才之過於餘者乎?
現在雖然老了,沒有甚麼成就,可是也幸而列入君子一流,承蒙天子的恩寵,追隨在公卿們的後面,天天陪侍着聖駕,作為皇上的顧問,天下的人也都稱道着我的姓名;像我都能這樣,何況那些才幹更在我以上的呢?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今諸生學於太學29,縣官日有廩稍之供30,父母歲有裘葛之遺31,無凍32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33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現在這些在太學裏讀書的學生,天天有朝廷供給的祿米吃,年年有父母寄來的衣服穿,沒有凍着餓着的苦難了;安坐在大廈裏讀着詩書,也不再有奔走的辛勞了;有司業、博士們做老師,沒有問了不告訴、求了得不到的事情發生;
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所有用得着的書,都已搜集在這裏,不必像我那樣抄錄,借了人家的來才能得着讀。這樣,如果學業再不好,修養再不成,那就不是天資低劣,便是跟不上我當日的專心了;這哪能怪別人呢!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譔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34甚稱其賢。余35京師,生以鄉人子36余,譔長書以為贄37,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38
東陽的學生馬君則,在太學讀書已經二年,同輩的人都誇他好。我到京師時,他以同鄉的關係來見我。寫了一篇長信給我看,信裏的文辭很暢達;和他辯論了一些學理,他的言談舉止非常溫和。
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予者哉!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39而驕鄉人者,豈知予者哉!
他自己說年少時讀書很用心,這可以說是很會讀書的了!他要回家省親,因此我把求學的困難告訴他。如果有人說我這是勉勵同鄉讀書,是的,正是我的用意;如果有人說我這是向同鄉誇耀自己做大官,便錯了,那怎能算是知道我的呢?

導賞

本文主題在追敍自己的苦學,勉勵馬生讀書。作者已在文中直接說出︰「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
全文分四段,茲分析於下︰1. 首段敍自己年少時好讀書而買不起書,只有向人借書抄錄,和沒有老師指示,只得跑遠路去向前輩請教的困難情形;2. 次段追敍自己求學的艱苦,可以說是凍餓備嘗,但及其學成以後,卻得到相當的代價,足見讀書一事是先苦而後甜的;3. 三段就其過去讀書情形和現在太學生讀書情形,作一對比,指出那時那麼困難,他都能夠學成,現在這樣好的環境,還能讀不好嗎?以此勉勵後輩專心向學;4. 末段闡明題旨作結。

查閱次數:2391
資料來源:
朗讀:曾菀嫈(粵)、賀晨(普)
|
註釋:《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
譯文:《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
導賞:《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文)、曾菀嫈(粵)、白雪蓮(普)

作者/出處

宋濂

宋濂,生於元武宗至大三年,卒於明太祖洪武十四年(一三一〇──一三八一)。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元末授翰林院編修,以親老辭。明初召修元史,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後因其孫坐胡惟庸黨,徙茂州,七十二歲時卒於夔州。

宋濂自幼英敏,博聞強記,刻苦自學。通五經、《春秋左氏傳》等古籍。善古文,宗法唐、宋,認為文章乃義理、事功、文辭三者的統一。宋濂又是明代開國文臣之首,有明一代的典章禮樂,多經他裁定。著有《宋學士全集》。

查閱次數:1918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送東陽馬生序》選自《宋文憲公全集》卷三十二。本篇是宋濂寫給太學生馬生的贈序。所謂贈序,是專門為了送別親友而寫的文章。

馬生,名君則,東陽(今浙江東陽)入,與宋濂同鄉。明太祖洪武十一年(一三七八),濂赴京朝見皇帝,馬生前往拜謁。臨別時,宋濂寫了此序送他。文章以勉勵後學刻苦讀書為主旨,借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辛,誘導馬生不辭勞苦,專心致力於學習。用詞誠懇委婉,親切感人,是一篇說教而無說教意味的好文章。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