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選一)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1定不支。
我精力衰微,難以長久擔負國家重任。勉強竭力,必定難以支撐。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苟利國家生死以2,豈因禍福避趨之!
為國為民,生死不論。禍福安危,何嘗在胸。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3剛於4戍卒宜。
皇恩浩蕩,才得以貶謫從輕發落。充當戍卒,也合乎我守拙的初衷。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5
豁達些吧,老妻何不學古人吟誦「斷送老頭皮」的作樂苦中。

導賞

一、林則徐因查禁鴉片、積極禦敵而得罪朝廷中的主和派,遂於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被遣戍新疆伊犁。八月十一日,他自西安告別家人,踏上遠謪之程。感念國家的命運、家人的離別與自己的處境,遂寫下這首名作。
二、「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二句首先解釋此行的原因,說自己早已精力衰微而擔當不起國家的重任,所以深感疲憊,倘若再勉強竭力,定然難以支持。這是林公對自己遭貶被謪的自我解嘲。因為遠行在即,不願讓家人傷心,又諱言朝廷的昏庸無能,所以只能自責。其實,林則徐深明大義,對是非曲直自了然於心,看下面兩句就非常清楚:「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對當初的禁煙禦敵,如今的充軍邊關都毫無怨言,以為只要有利於國家,自己的生死可置之度外,豈能為了個人的安危禍福而畏首畏尾。詩人忽於頷聯下出此議論,正表明自己的忍辱負重,為的是國家的利益,由此點明了首聯所以自譴自嘲的用意。這一聯可以說是林公一生的寫照,所以他於自己的詩中最愛這兩句,時常擊節吟誦,乃至臨終時還叮囑其子將此寫入訃告中。「謪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即接首二句而來,既是對送行者的慰藉,又以故作曠達而表現自己的悲憤。詩人說自己獲罪受貶而沒有遭到更大的懲罰,是皇恩浩蕩的體現,去邊疆當一名守卒也正符合其愚拙的稟性。林則徐自十三歲「郡試冠軍」起到五十四歲以欽差大臣查辦海口事務,在科舉和仕進中都可謂是個得志者,對清廷自有一種知遇之恩,然此次的遣戍實在是一場冤屈,故以頌揚皇恩而表現心中的不平。「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二句純以戲言表示曠達,作為對妻子的勸慰,正體現了他「丈夫有淚不輕彈」的英雄本色,他借蘇東坡的風趣令全詩在一種輕鬆幽默的調子中結束。然在這表面曠達詼諧的背後,正有深沉的悲痛在,國事日非、親人分離,怎能不在他的心中投下濃鬱的暗影!
三、全詩既有自我解嘲式的曠達,也有深沉的家國之愁;既有幽默的戲語,也有剛烈的誓言;既有傳統的忠君觀念,也有養拙的退隱思想;既要表明心跡,又欲寬慰家人。總之,全詩充份展現了作者踏上貶謫之途時百感交集的複雜心理。所以詩意抑揚起伏,跌宕變化;風格剛柔相濟,開張揚厲、直陳胸臆的表現與「婉而多風,怨而不怒」(林昌彝評此詩語)的含蓄相結合,可謂林氏詩中的壓卷之作。

查閱次數:3637
資料來源:
朗讀:錢景亮(粵)、林珂宇(普)
|
註釋、譯文:邱鎮京、邱宜文,《古典詩詞鑑賞》,文津出版社
|
導賞:邱鎮京、邱宜文,《古典詩詞鑑賞》,文津出版社(文)、馮倩雯(粵)、程廣寬(普)

作者/出處

林則徐

林則徐(一七八五──一八五〇),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嘉慶進士,累官湖廣總督,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奉命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鴉片戰爭爆發後受主和派誣害,被革職,後遣戍伊犁,三年後釋還。他的詩充滿着愛國激情,有《雲左山房詩鈔、文鈔》。

查閱次數:2522
資料來源:
邱鎮京、邱宜文,《古典詩詞鑑賞》,文津出版社

創作背景

林則徐因查禁鴉片、積極禦敵而得罪朝廷中的主和派,遂於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被遣戍新疆伊犁。八月十一日,他自西安告別家人,踏上遠謪之程。感念國家的命運、家人的離別與自己的處境,遂寫下這首名作。詩題的「赴戍」指被遣戍伊犁,「口占」即作詩不起草。

資料來源:
邱鎮京、邱宜文,《古典詩詞鑑賞》,文津出版社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