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尽已无擎雨盖1菊残犹有傲霜枝2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3橙黄4绿时。

导赏

这首诗通过荷、菊、橙、橘等花果的变化,描写秋末初冬的景色。
诗人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之景:那曾经铺满碧叶红花的荷塘,早已红衰翠减,枯败的茎再也撑不起如伞子般的荷叶了;园圃里的菊花,凋谢枯萎,花叶无全,惟有枝干傲霜斗雪,依然挺拔。在这初冬时节,荷与菊不得不让位给生机盎然的初冬骄
子──橙和橘。诗人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这橙黄橘绿的时节。
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季季不同。诗人首先选择了夏秋最茂盛的荷、菊,写出它们入冬后的衰残,来衬托岁寒的橙、橘独艳。首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流水对。流水对的要求严格,既要保持词语对偶工整,又要使前后两个诗句的意思连贯。「荷尽」和「菊残」相对,「已无」和「犹有」相对,「擎雨盖」和「傲霜枝」相对。经这两句一抑,到下面两句一扬,使得诗人认为冬天是「一年好景」的看法,具有强烈的说服力。诗人巧妙地运用虚字来表达递进的诗意。「已无」、「犹有」、「最是」三词,写出冬日里荷不如菊、菊不如橙、橘的真实情状,层层衬托,从而突出「橙黄橘绿」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橘树在古人心目中,一直是品格高尚的嘉树。诗人借物喻人,在此也有赞颂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的含意。
苏轼这首诗把那些悲秋伤春的诗人们眼中最为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气和诗意,可见苏轼旷达开朗、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

查阅次数:2266
資料來源:
朗读:《积累与感兴——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粤、普)
|
注释:《积累与感兴——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
|
译文:
|
导赏:《积累与感兴——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文)、李婉华(粤)

作者/出处

苏轼

苏轼,生于北宋仁宗景佑三年,卒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〇三六──一一〇一)。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仁宗嘉佑二年(一〇五七)进士。 初任福昌主簿,历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后因「乌台诗案」,涉作诗讽刺朝政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北宋哲宗元佑七年(一〇九二),官至礼部尚书,其后屡遭贬谪,终任朝奉官。 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任地方官时,关心百姓疾苦,有治绩。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著述丰富,散文、诗、词、书画皆有卓越成就。 其文纵横挥洒,其诗奔放豪迈,清新畅达,富于理趣,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突破了唐五代词绮艳柔靡的传统,开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有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吴兴茅维刊本《东坡全集》七十五卷和《四部丛刊》据南宋刊本影《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传世。

查阅次数:9504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创作背景

元祐初年,舊黨重新執政,蘇軾被召還朝,成為朝廷重臣。但是蘇軾反對舊黨盡廢新法,元祐四年(公元1089)初迫二度外放杭州。當時,他已離開杭州整整十五年了。

這首詩是元祐五年(公元1090)初冬在杭州所作。劉景文,名季孫,開封祥符(今河南省祥符縣)人。蘇軾任杭州知府時,他也在杭州做官,蘇軾常與他詩酒唱酬,對他十分看重,曾稱他為「慷慨奇士」。

資料來源:
《积累与感兴——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