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荷盡已無擎雨蓋1菊殘猶有傲霜枝2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3橙黃4綠時。

導賞

這首詩通過荷、菊、橙、橘等花果的變化,描寫秋末初冬的景色。
詩人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之景:那曾經鋪滿碧葉紅花的荷塘,早已紅衰翠減,枯敗的莖再也撐不起如傘子般的荷葉了;園圃裏的菊花,凋謝枯萎,花葉無全,惟有枝幹傲霜鬥雪,依然挺拔。在這初冬時節,荷與菊不得不讓位給生機盎然的初冬驕
子──橙和橘。詩人滿懷喜悅地提醒人們:請記住,一年最美好的風光,還是在這橙黃橘綠的時節。
自然界千姿萬態,一年之中,花開花落,季季不同。詩人首先選擇了夏秋最茂盛的荷、菊,寫出它們入冬後的衰殘,來襯托歲寒的橙、橘獨艷。首兩句字面相對,內容相連,是流水對。流水對的要求嚴格,既要保持詞語對偶工整,又要使前後兩個詩句的意思連貫。「荷盡」和「菊殘」相對,「已無」和「猶有」相對,「擎雨蓋」和「傲霜枝」相對。經這兩句一抑,到下面兩句一揚,使得詩人認為冬天是「一年好景」的看法,具有強烈的說服力。詩人巧妙地運用虛字來表達遞進的詩意。「已無」、「猶有」、「最是」三詞,寫出冬日裏荷不如菊、菊不如橙、橘的真實情狀,層層襯托,從而突出「橙黃橘綠」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橘樹在古人心目中,一直是品格高尚的嘉樹。詩人借物喻人,在此也有讚頌劉景文的品格和節操的含意。
蘇軾這首詩把那些悲秋傷春的詩人們眼中最為蕭條的初冬寫得富有生氣和詩意,可見蘇軾曠達開朗、不同尋常的性情和胸襟。

查閱次數:2228
資料來源:
朗讀:《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粵、普)
|
註釋:《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
譯文:
|
導賞:《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文)、李婉華(粵)

作者/出處

蘇軾

蘇軾,生於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卒於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〇三六──一一〇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嘉祐二年(一〇五七)進士。初任福昌主簿,歷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後因「烏臺詩案」,涉作詩諷刺朝政被貶黃州團練副使。北宋哲宗元祐七年(一〇九二),官至禮部尚書,其後屢遭貶謫,終任朝奉官。政治上,蘇軾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任地方官時,關心百姓疾苦,有治績。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著述豐富,散文、詩、詞、書畫皆有卓越成就。其文縱橫揮灑,其詩奔放豪邁,清新暢達,富於理趣,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突破了唐五代詞綺艷柔靡的傳統,開創豪放詞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深遠。有明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吳興茅維刊本《東坡全集》七十五卷和《四部叢刊》據南宋刊本影《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六十卷傳世。

查閱次數:9404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元祐初年,舊黨重新執政,蘇軾被召還朝,成為朝廷重臣。但是蘇軾反對舊黨盡廢新法,元祐四年(公元1089)初迫二度外放杭州。當時,他已離開杭州整整十五年了。

這首詩是元祐五年(公元1090)初冬在杭州所作。劉景文,名季孫,開封祥符(今河南省祥符縣)人。蘇軾任杭州知府時,他也在杭州做官,蘇軾常與他詩酒唱酬,對他十分看重,曾稱他為「慷慨奇士」。

資料來源:
《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