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1木蘭之櫃23桂椒45以珠玉,飾以玫瑰67羽翠8,鄭人買其9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10珠也。

導賞

本文透過一個短小的故事,把「捨本逐末」的道理說得十分透徹,言簡意深。
戰國時期,楚國有個珠寶商,有一次他得到一顆很珍貴的明珠,想把它賣掉賺一筆大錢。為了吸引顧客,他費了不少心思。他把珠子放在一個用名貴的木蘭香木做的匣子裏。這個匣子不但用桂、椒一類香料薰得芳香襲人,而且還裝飾了紅色和綠色的寶石,非常漂亮。珠寶商長途跋涉把珠子帶到鄭國去賣。由於匣子裝飾華麗,吸引了許多人,有個鄭國人看中了這個漂亮的匣子,把匣子買了下來,卻不願購買匣中的珠子。這個楚國人可以說是很會推銷匣子,而不能算是懂得推銷寶珠。
這個寓言故事辛辣地諷刺了那種做事不分主次、本末倒置的人。楚國人本來是想以華麗的匣子來顯示寶珠的貴重,結果事與願違,別人只買他的匣子,不買他的寶珠;而那個鄭國人只為匣子吸引,不看內裏的珍珠是否優質,「買其櫝而還其珠」,也是很可笑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這種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內涵的事情是經常遇見到的。
這節文字比喻貼切,語言簡潔生動。故事篇幅雖然短小,但作者連用「薰以……」、「綴以……」、「飾以……」、「輯以……」等一連串排比句,詳細描寫楚人不惜工本打造匣子,而於鄭人買櫝還珠的過程則一筆帶過,可謂詳略分明,重點突出。最後所下的結論:「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更是充滿揶揄的意味,充分表現出韓非散文辭鋒犀利的特色。
「買櫝還珠」早已成為人們日常語言裏常用的成語,用來比喻捨本逐末,取捨失當的行為。

查閱次數:1064
資料來源:
朗讀:《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粵、普)
|
註釋:《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
譯文:
|
導賞:《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文)、李婉華(粵)、程廣寬(普)

作者/出處

韓非

韓非,約生於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卒於秦始皇十四年(西元前二八〇?──?前二三三)。韓國(今山西省東南角和河南省中部)宗室。韓非口吃,不善言談,喜歡刑名法術之學。曾多次諫議韓王變法圖強,但不被任用。著書十餘萬言,傳至秦國,受到秦王贏政的賞識。其後韓非至秦,仍未獲信用,更被李斯誣害,死於獄中。《漢書・藝文志》著錄《韓非子》五十五篇,留傳至今,但今本已雜有後人的文字。

《韓非子》是先秦法家學說集大成之作,風格嚴峭峻刻,善用寓言和歷史故事表意明理,其文章邏輯嚴密,議論透闢,是戰國末期諸子說理散文的代表。

查閱次數:2328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本文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資料來源:
《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