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生於北宋真宗天禧五年,卒於北宋哲宗元祐元年(一〇二一──一〇八六)。字介甫,號半山,北宋神宗元豐三年(一〇八〇)封荆國公,世稱王荆公,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王安石是北宋名政治家,北宋仁宗慶曆三年(一〇四三)進士,初任淮南判官簽書,歷任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東刑獄提點及參知政事。先後兩度任中書門下平章事,執掌朝政期間,推行新政,變法圖強。因政策時有偏激,加上所任非人,所以遭保守派的反對,新法受挫。晚年退居金陵,卒謚文。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論古文、詩歌,都成就超卓。王安石的說理古文,深於經術,議論透闢,得力於先秦諸子。他的詩歌,取法韓愈,下開江西詩派之風氣。宋紹興辛未(一一五一)王珏刊明初修補本《臨川先生文集》一百卷和元大德辛丑(一三〇一)安成王常刊本李璧注《王荆文公詩注》五十卷《目錄》三卷附《年譜》一卷傳世,另著有《周官新義》及《唐百家詩選》。《孟嘗君傳》,是漢司馬遷所著《史記》中的一篇列傳,在《史記》卷七十五。本文即王安石讀了這篇列傳以後所寫的「讀後感」,針對孟嘗君好士這一點提出了批評。孟嘗君,姓田名文,戰國時代齊國的主義──按《史記》本傳,他是齊威王田因齊的孫兒。他的父親田嬰,在齊宣王田辟疆時,做了十一年的宰相,齊湣王田遂時,封於薛(古城在今山東滕縣東南),家資累萬金,生活極豪侈。田文襲父蔭繼為薛公,在薛招致天下之士,有食客數千人,甚至破產來供養,因此名聞諸侯,號稱「孟嘗君」。秦昭王聞其賢,請他到秦國做宰相,有人說他的壞話,遂被囚於秦。後賴其賓客之力,得脫險返齊,齊湣王乃任以為相。他雖然養了這麼多的士人,在政治上卻並無建樹可稱。後來他見疑於湣王,失掉相位,食客盡散;不久復位,食客又都返來。後又為湣王所逐,逃奔魏國,魏以為相。湣王死後,他返薛獨立,以至老死。他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都以貴族能養士著名,並稱為戰國四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