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豈望流之遠?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於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臣聞求木之長1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2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3。源不深,而豈望流之遠?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4之重,居域中之大5,將崇極天之峻6,永保無疆之休7。不念於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臣聽說,凡是打算叫樹木長得高大的,必須先得穩固它的根柢;想使流水奔流得長遠的,必須先得挖深它的泉源;要想使國家長治久安的,必須多多地施行仁政。泉源如果不挖深,怎樣能希望水流得長遠?根柢如果不穩固,怎麼能要求樹長得高大?那麼,如果不多行仁政,就想使國家長治久安,就是最愚笨的人,也知道不行,更何況明智的人呢?人君身居帝位,非常重要,富有四海,土地廣大,地位的尊貴,必須要崇高到和天一般齊,保持太平福樂的盛世,直到永遠。如果在安逸的時候,不時刻警惕,擔心遇到危險,不知道崇尚節儉而戒除奢華,不多行仁政,克制不住欲望的話,這也就跟伐去根柢卻想使樹長得高大、堵住源頭卻想使水流得長遠是一樣的。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凡百元首8承天景命9,莫不殷憂10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11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12。雖13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14,所宜深慎!奔車朽索15,其可忽乎?
有數目成百的人君,他們上承天命做了皇帝,沒有不是在艱難創業的時候還能夠彰顯大道,一到功成業就的時候就不再施行仁政了;開始時不錯的很多,能繼續到最後的卻很少。難道是創業容易,守成反而困難了嗎?從前創業,能力是綽有餘裕的,如今守成,能力卻又不夠了,這是甚麼道理?這是因為在創業的時候,艱難困苦,多憂多慮,必定要竭盡忠誠,對待部下纔行;但是一到得志成功以後,便以為甚麼也值不得憂慮,放縱開情欲,願意怎麼着就怎麼着,對待別人就驕傲起來了。能夠竭盡忠誠,就是南北不相干的人,也可以結成一體,如果對人驕傲,那就縱然是骨肉至親,也變成各不相識的路人。這時雖然再用嚴刑峻法來督察,用威嚴震怒來恐嚇;結果人們的守法,只是為了避免刑辱,決不是因為感懷仁政而自動如此;只是表面假裝恭敬順從,卻並不能心悅誠服。怨毒不一定要多麼大,有一點就不得了,因為最可怕的還是黎民百姓。人民像水一樣,它能載船,也能翻船,應該極端謹慎!又像用朽敗的繩索,駕馭奔馳的車馬,萬分危險,能夠不注意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恐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16,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17樂盤遊18,則思三驅19以為度;恐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20,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21;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九德22,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23,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24鳴琴垂拱25不言而化26;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27哉!
做人君的,如果真正能夠在見到可以滿足欲望的事物時,就想到應該知足,不要妄貪,這樣可以警戒自己;在打算要辦甚麼事的時候,就想到應該適可而止,不能作得過分,這樣就不致擾民;每逢擔心地位越高越危險時,就想到應該謙虛,要自己努力修養;當時怕驕傲自滿容易招禍時,就想到那江海的所以能夠容納百川,是因為比較百川低下的緣故;喜歡遊樂,就想到應該按照古禮,每年打獵以不超過三次為度;防備懈怠,就想到無論甚麼事自始至終都應該小心謹慎;顧慮上下隔閡,容易受蒙蔽時,就想到應該虛心靜氣在接納下面的忠諫;想起有壞人來進讒言的時候,就想到應該先自己立身端正,自然就可以使壞人不敢進前;施恩於人,就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的喜歡胡亂賞賜;處罰別人,就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的惱怒濫用刑法;──以上總共是十點,把這些都能實行起來,再選那賢能的人任用,揀那良善的話聽從;那麼,就能使得才智的人供獻出他的計謀,勇武的人供獻出他的能力,仁德的人廣佈他的恩惠,誠實的人報效他的忠心;文官武將爭着盡力服務,人君臣下都能相安無事,可以享受舒適遊憩的快樂,可以達致松喬那樣的高壽,鼓着琴,垂着衣裳,拱着手,不用說話,一切教化就大大地行開了;何必再勞精神,傷腦筋,代替下面各有專責的主管者們去做這做那,役使自己聰明的耳目,失去為人君的身份呢?

導賞

本篇是奏議類,主題是勸君主多行仁政,勿以功成而縱情傲物;舉出十點,作為修身執政之參考;任用賢能,不要事必躬親:如此,自可文武效命,無為而治。
全文分三段:首段用樹木、流水作譬,勸君「積其德義」,「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次段以創業與守成比較立論,勸君仍與創業時相同──「竭誠以待下」,勿以功成即「縱情以傲物」;三段提出十點──即標題之「十思」,勸君多加思考,再「簡能而任」,「擇善而從」,自然就可以使得文武效命,達致太平,人君固不必親自管理一切政務。
文中所說的十思,歸納起來不過五項,即一、知足、知止而不可放縱;二、謙虛而不可自滿;三、勤慎而不可懈怠;四、納諫而不可近讒邪;五、賞罰公平而不可但憑一時之喜怒──這都是人君自修之道。
本文指出了作元首的人最容易犯的兩種毛病:一是得志以後就驕傲自滿,宴樂苟安,不能守成;二是事必躬親,百官無從負責,結果百事俱廢。唐太宗是創業的一位皇帝,經歷過艱難困苦,作者怕他得志以後放縱懈怠;他又是一位英主,作者又怕他甚麼事也過問,失去為人君之道,故於次段及結尾,以此兩點為言。

查閱次數:3073
資料來源:
朗讀:李韡玲(粵)、程廣寬(普)
|
註釋、譯文:《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
導賞:《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文)、張敬才(粵)、程廣寬(普)

作者/出處

魏徵

魏徵(公元五八零──六四三),字玄成,唐魏州曲城(今山東掖縣)人。博學多能,少有大志,頗喜縱橫家說。隋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徵初事李密,後隨密降唐;太子建成聞其名,召侍東宮。太宗(李世民)誅建成,很器重魏徵;遂事太宗。由詹事主簿,官至太子太師,封鄭國公。正色立朝,犯顏敢諫,太宗常優容之。嘗奉詔總修周、隋、梁、陳、齊史;《隋書序論》《梁書總論》《陳書總論》《齊書總論》皆其所作,時稱良史。所為詩文,無六朝纖靡氣,卓然為初唐一大家。

查閱次數:1980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創作背景

《舊唐書・魏徵傳》載有魏徵上唐太宗四篇奏疏,史臣贊稱「可為萬代王者法」;本文即第二篇。因篇中列有十點,請太宗思考,作為修身治國之準則,故題為「十思」。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