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儒家經典《四書》之一,由孔子門人及其再傳弟子所輯錄,據《漢書・藝文志》所說,皆「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孔子的言行學說都收在其中,共二十篇。
孔子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卒於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五五一──前四七九)。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的創始者。曾做過魯國司寇,其後周遊列國,宣揚「仁政」。晚年編訂《春秋》,整理《詩》、《書》、《易》、《禮》等古代文獻。是春秋時代的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論語》的內容,包括政治主張、教育原則、倫理觀念和品德修養等各方面。文字簡明易曉,是語錄體的典範。其中很多名句,成為後世的格言和成語,對中國的思想、文學和語言有重大的影響。《論語》通行本有魏何晏《論語集解》、宋邢昺《論語注疏》、朱熹《論語集注》和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現存《論語》共二十篇,主要以「語錄體」的形式記錄孔子的教誨和與弟子的對話,也有孔子弟子之間或與其他人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