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遶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佳麗地1南朝2盛事誰記?山圍故國遶清江,髻鬟對起3。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4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繫。空餘舊跡鬱蒼蒼,霧沈半壘。夜深月過女牆來,傷心東望淮水。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5艇子曾繫。空餘舊跡鬱蒼蒼,霧沈半6。夜深月過女牆7來,傷心東望淮水8。  
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裡。酒旗戲鼓9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10燕子不知何世11,向尋常巷陌12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裡。

導賞

本詞屬懷古詠史之作。全詞檃括古樂府《莫愁樂》和劉禹錫詠金陵之《石頭城》、《烏衣巷》兩首詩。全詞分作三片:上片起調至「風檣遙度天際」,寫金陵山川形勝;中片由「斷崖樹」至「傷心東望淮水」,寫金陵古跡並發出憑弔;下片由「酒旗戲鼓甚處市」至末尾,寫眼前景物及朝代更替的興亡之感。
上片開首兩句扣緊題目,為全詞的「總綱」,以「佳麗地」橫空發端,點出題目「金陵」二字,接下「南朝盛事誰記」一句,照應題目「懷古」二字;兩句一揚一抑,前句將金陵推上了歷史所賦予的令人艷羨的地位,後句帶出歷史興亡的無限蒼涼之感。詞人接下來並無交代「南朝盛事」的史實,純以寫景說情。「山圍」四句檃括劉禹錫《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詩意,寫金陵有山圍、江遶的雄偉屏障,而清江兩岸亦奇峰秀麗,只可惜人事變遷,孤城寥落;詞人將「寂寞」的感受轉向「怒濤」,謂怒濤寂寞而拍打孤城,這種擬人化的效果,大大加強了物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感覺。此時,征帆遠去,就更為眼前景色,塗上一層淒然冷漠的色調。
中片起兩句「斷崖樹,猶倒倚」亦突兀,斷崖倒樹,觸目荒涼,而此乃「莫愁艇子曾繫」的地方。詞人巧妙化用南朝樂府《莫愁樂》:「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雙槳,催送莫愁來」,呼應上片「南朝盛事」。當年莫愁女在這裏笙歌鼓舞;如今卻「空餘舊跡鬱蒼蒼,霧沈半壘」,這種物是人非的情景,令人感觸。詞人再用劉禹錫《石頭城》:「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的詩境,寫出月影移動,詞人獨立蒼茫,東望淮水,不禁呼出撼人肺腑的「傷心」二字。
下片開始,又與中片末的冷寂氣氛不同,「酒旗戲鼓甚處市」,既呼應上片「佳麗地」,也具體地回應昔時盛事,如酒簾飄飄,樂鼓咚咚的一片喧鬧景象。如今的情景,已大不如前。「想依稀」以下數句,詞人化用了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境,以特寫鏡頭,寫燕子從望族的高堂,飛向普通街巷的人家,在夕陽的餘暉裏,相對呢喃。燕子無知之物,自然「不知何世」,其呢喃之聲,亦本無深意,然在詞人聽來,竟有極大的震撼與觸動,勾起古城盛衰之感,由人及物,則燕語呢喃,亦「如說興亡」了。
全詞懷古傷今,將現實和幻想交織,景色虛實並舉,疏密遠近相間,意境開闊,又善於融化古人詩句,一如己出,寫來疏蕩而悲涼,氣韻沈雄,與王安石《桂枝香》堪稱雙璧,為懷古詞中的佳作。

查閱次數:1954
資料來源:
朗讀:《積學與涵泳——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粵、普)
|
註釋:《積學與涵泳——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
譯文:
|
導賞:《積學與涵泳——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文)、溫紹武(粵)、白雪蓮(普)

作者/出處

周邦彥

周邦彥,生於宋仁宗嘉祐元年,卒於宋徽宗宣和三年(一〇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學多才,精通音律。宋神宗元豐(一〇七八──一〇八五)中,因獻《汴都賦》而被擢拔為太學正,歷任溧水知縣、校書郎,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宋徽宗時置大晟府,被召為大提舉,其後任順昌知府,徙處州。

周邦彥是北宋詞學的集大成者,其詞格律嚴密,開南宋姜夔、張炎一派詞風,對後世詞學影響深遠。周邦彥長於長調,語句工麗,風格典雅,內容以抒發羈旅和相思之情為主。有《片玉集》。

查閱次數:2569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西河是詞調名。《碧雞漫志》記載唐大曆初,有樂工取古《西河長命女》加減節奏而成新聲。本題為「金陵懷古」,當作於金陵。近人羅慷烈認為是周邦彥作於溧水任內(公元1093——1096),屬晚年的作品。周邦彥於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知溧水縣,至紹聖三年(公元1096),前後任職四年。由於當時朝廷對地方官吏限制不嚴,周氏閒時出遊,不止於溧水一地。今存建康、江寧、茅山、琴川等地方志,均載有周氏作品。本詞收錄在《建康志・樂府》內,亦可印證羅慷烈的說法可信。

周氏詞多寫愛情、羈旅生活,懷古之詞極少。本詞撫今追昔,抒寫朝代興亡、人間滄桑之感,且以檃括古樂府《莫愁樂》及唐人劉禹錫《石頭城》、《烏衣巷》詩意而成,別具一格,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堪稱雙璧。

資料來源:
《積學與涵泳——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