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1昔昔都成玦2。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3。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无那尘缘4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5唱罢秋坟愁未歇6春丛7认取双栖蝶。

导赏

此篇是悼亡之作,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深厚的情感。词人先见月起兴,以月比喻亡妻,抒发深挚的思慕,全篇多直抒胸臆,又多化用前人名句,写与亡妻生死相隔的苦痛。哀感顽艳,纳兰以此类哀婉凄清的小词最为后世所称道。
上片以月喻人,起首劈空而来,以「辛苦」二字领起,「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句已定下全篇凄凉调子。「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二句解说「辛苦」二字,三十日中,月圆只有一夕是圆满的,其余夕夕是处于亏缺状态,就像卢氏与自己幸福的婚姻生活只有那样短的日子,其余都是生死相隔的别离日子;又好像她在世上的日子,何其短暂。「环」是圆形玉器,「玦」是圆形而有缺口的玉器,环、玦相对并举,巧妙地以物喻物,写出一夜月圆,夕夕都缺的惹人「最怜」之处。紧接着「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二句,情感上是再推进一层,意念上则翻出奇想,假若人尚在,似那始终如冰雪皎然雪白的月亮,那自己不怕冰雪之冰冻,也要上前用身躯为献上热量。这里用了《世说新语》中荀粲典故。荀粲不惜到庭外令身体冰凉,再回室中以身体为患病发热的妻子降温,「以身熨之」,在古人保守的眼光来说,那是有点「过份」的行为,故刘义庆将此事编入《世说新语》的《惑溺》篇中,但词人不以为然。然而典故中荀粲是「为卿冷」,而纳兰说是「为卿热」,是反用典故的文学技巧。叶嘉莹对此数句评价甚高:「当年使我感动的大概有类词句,一类是以活泼灵巧取胜的,另一类则是以真切深挚取胜的……至于后一类的词例,则如其《蝶恋花》一首的『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其所写的一份甘为所爱而奉献的情意,乃表现的如此殉身无悔。」词人由天上月过渡到人间情,表现了思念的极致。
下片笔锋一转,由热情而入哀叹,「无那尘缘容易绝」将绵绵情思从天上带回人间,人间尘世的情缘就是那样容易断绝。紧接二句,「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由李贺《贾公闾贵壻曲》「燕语踏帘钩,日虹屏中碧」诗句化出,是言家中独处寂寥,但旧时燕依然来到,踏着卷帘钩子在呢喃燕语;双燕是爱情的象征,反衬出词人的孤苦。收结「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二句又将情意再推深一层,表达上颇曲折,「唱罢秋坟愁未歇」也是用李贺诗句,《秋来》云「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意思是自己唱罢六朝诗人鲍照如《蒿里吟》挽歌,但心中哀愁仍未消歇;李贺《秋来》「恨血千年土中碧」是用了《庄子》典故:「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借指含恨地下,不能消释;此处词人化用李贺诗表现颇朦胧的情感,是一种牵连着挽吊、哀恨、生死的深层之念。既唱罢挽歌而愁仍未消歇,何以堪呢?唯有「春丛认取双栖蝶」,即在春花丛中觅寻有没有正双宿双栖的蝴蝶,「春丛」句大盖由唐代李商隐《偶题》「春丛定是双栖夜」句翻出,是写蝴蝶双依的。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以蝴蝶象征、比喻爱情、爱侣的传统,其中一个较著名的源起是古籍中记载韩凭妻殉情,衣絮尽化作蝴蝶的故事,他如梁祝殉情化蝶等,亦广为人知。据此,知词人之说「春丛认取双栖蝶」,并非表示无聊闲望,而是表达一种极深沉的哀思,将思念之情推至跨越生死的极致,在春花丛中认取相栖蝴蝶,好让自己也与亡妻一起化作蝴蝶,再相恋相依。至此,词人又呼应了词牌《蝶恋花》字面意思。怨苦、怨怼转而生出离开尘俗尘世的幻念,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作者寻求解脱时,常见的「自我解脱之药剂」。
悼亡作品自有其哀感沉痛特性,与其他一般感发人生意气或抒怀感叹文学作品不同,故纳兰此类作品词境惨淡、词心戚戚,凄淡无聊,加上纳兰素来推尊南唐李后主,气质、才性相近,故同时词人陈维崧评论说纳兰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此篇上下片四仄韵皆用入声字,上片「月、玦、洁、热」,下片「绝、说、歇、蝶」,入声字音声,短促收藏,吞声语咽,极尽哀痛之感。一片中作三节结构,上下片首句,句意独立领起,先押一韵,后二句一组,句意皆承首句而发,或再推衍,或转折发展,而当中用「最怜」、「若似」、「不辞」、「无那」、「认取」等词表达情感转折,配合短促押韵,令词作产生缠绵而哽咽的效果。

查阅次数:1560
資料來源:
朗读:《积学与涵泳——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粤、普)
|
吟诵:《积学与涵泳——中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篇》,香港教育局
|
注释:《积学与涵泳——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
|
译文:
|
导赏:《积学与涵泳——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文)、李婉华(粤)、程广寛(普)

作者/出处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生于清世祖顺治十一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一六五四── 一六八五)。 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的长子。 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举进士,官一等侍卫。 善骑射,好交游,喜读书,勤写作。 词宗南唐李煜,以小令见长。 风格自然流畅,无雕琢之病。 其悼亡词,尤见凄惋。 著有《通志堂集》及《纳兰词》。

查阅次数:2149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创作背景

悼亡是古典詩歌中一大分類,此篇是納蘭性德悼念亡妻盧氏的詞作。納蘭原配妻子盧氏,是兩廣總督、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盧興祖之女,夫妻甚恩愛,可惜只相處三年,盧氏短壽,於納蘭二十三歲時病故,納蘭為作思念、悼亡詞作多情深動人。盧氏才貌雙全,在納蘭心目中是「名花」、「才女」,如《攤破浣紗溪》:「林下荒苔道韞家,生憐玉骨委塵沙。愁向風前無處說,類歸鴉。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綿吹欲碎,繞天涯。」納蘭在盧氏病故後某月夜,睹月思人,「觸緒還傷」,遂成此篇。納蘭又有另有一闋《沁園春》,寫於康熙十六年(公元1699),小序中記詞人夢見盧氏,「淡妝素服,執手哽咽」,臨別對納蘭說「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摘得向郎圓。」此篇《蝶戀花》蓋寫在其後,故篇中以「天上月」比喻盧氏,可說是對其夢中語的回答。

《蝶戀花》是詞牌,又名《鵲踏枝》、《鳳棲梧》。現存《納蘭詞》中題目標明「悼亡」二字的有七闋,此外未標題而內容是悼亡、憶念舊情的約有三十多篇,佔納蘭詞作比重很大,是中國歷代有最多悼亡之作傳世的詞人。

資料來源:
《积学与涵泳——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