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生於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卒於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〇三六──一一〇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嘉祐二年(一〇五七)進士。初任福昌主簿,歷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後因「烏臺詩案」,涉作詩諷刺朝政被貶黃州團練副使。北宋哲宗元祐七年(一〇九二),官至禮部尚書,其後屢遭貶謫,終任朝奉官。政治上,蘇軾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任地方官時,關心百姓疾苦,有治績。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著述豐富,散文、詩、詞、書畫皆有卓越成就。其文縱橫揮灑,其詩奔放豪邁,清新暢達,富於理趣,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突破了唐五代詞綺艷柔靡的傳統,開創豪放詞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深遠。有明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吳興茅維刊本《東坡全集》七十五卷和《四部叢刊》據南宋刊本影《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六十卷傳世。據傳東坡貶謫惠州(廣東惠陽)時,曾命朝雲唱這首《蝶戀花》詞。明代張岱《琅嬛記》卷中引《青泥蓮花記》云:「子瞻在惠州,與朝雲閒坐,時青女初至,落木蕭蕭,淒然有悲秋之意。命朝雲把大白,唱『花褪殘紅』。朝雲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是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傷春矣。』遂罷。朝雲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終身不復聽此詞。」朝雲之所以淚滿衣襟,不能唱此曲,可能是因為「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兩句,觸動了她去遠思歸的情懷。人在流離遷徙中,看着草色依舊,悠悠不盡,年年皆如是,怎不令人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