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祠堂1何处寻?锦官城2柏森森3
诸葛丞相的祠堂在哪里呢?就在锦官城外柏树茂密之处。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4空好音。
碧绿的草映照着台阶自有一片春色,树叶间的黄鹂鸟空有美好的歌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频烦天下计5两朝开济6老臣心。
当年先主三顾茅庐求教统一天下的大计,他辅佐两朝开国和济业忠心耿耿。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身先死7,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惜他出师伐魏未成功便病逝军中,常令后世英雄为此感慨泪满衣襟。

导赏

诸葛亮名垂千古,在《三国演义》小说流行以前,他已是不少文人笔下歌颂的对象,其中又以诗歌最广为流传。历代文人中,写诸葛亮最出色的应数杜甫。杜甫本来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但仕途坎坷,一直无法施展抱负;加上遭逢「安史之乱」,使他四处流徙,基本生活也成问题。他晚年寄寓成都,在昔日蜀汉故地上流连了好些日子。诸葛亮在四川一带艰苦经营二十多年,取得不错的成绩,深得当地人的景仰。杜甫在成都时看到蜀汉的遗跡,写下不少歌颂诸葛亮的诗歌,其中著名的有《蜀相》、《八阵图》和《咏怀古迹之五》。
《蜀相》写于干元三年(公元760年)。杜甫在前一年底辗转到了成都。第二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这首诗。这时「安史之乱」还未平息,杜甫看到国运危峻,人民生灵涂炭,自己又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特别敬重。
诗的第一句用「寻」字,表明自己是专诚到武侯祠瞻仰,并不是信步经过,而他初到成都,路途不熟,所以要寻访。第二句写武侯祠的外观,回应前句点明祠堂的所在地。「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武侯祠外的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所种,「柏森森」三字更渲染了肃穆宁静的气氛。
三、四句由远及近,像电影镜头,特写武侯祠内的景色。台阶长满青草,显示乏人打理,黄鹂隔叶,显示树丛茂密;两者都表示祠堂已显得破落,游人罕至。「自」和「空」两字,表面写这些动植物都无人理会,也暗寓了长埋于此的伟人的寂寞。这两句寓情于景,寄托自己追怀先贤的感叹。
诗的下半部写诸葛亮这个人物。第五、六句涵意十分丰富,精简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事业。先写他的事业从刘备三顾草庐开始,为刘备制订建基立业、统一天下的大计。后来他历仕「两朝」,「开」指他辅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指他辅助刘禅匡济艰危,「老臣心」赞扬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最后两句最为人熟悉。诸葛亮六出祁山,最后一次病死在军中,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对此直接写出对这位英雄大业未竟的沉痛哀悼,「泪满襟」的恐怕不是诸葛亮而是诗人自己。
杜甫这首诗表面是凭吊古迹,同时寄托了自己无限的感情,既伤诸葛亮大业未成,渐被人遗忘;也痛感当世没有济世的大英雄,挽救时艰。在短短八句诗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作者/出处

杜甫

杜甫,生于唐睿宗太极元年,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七一二──七七〇)。 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后迁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著名诗人。 杜甫自小刻苦力学,但屡应进士试不第。 于是漫游于齐、赵、梁、宋(今山东、河北、河南)之间。 唐玄宗天宝十年(七五一)四十四岁,向玄宗献《三大礼赋》,受赏识,任右衞率府曹参军。 安史乱起,杜甫从长安逃到凤翔,肃宗任为左拾遗,一年后,因为领兵战败的宰相房内战求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弃官入蜀,筑草堂定居。 严武荐为西川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晚年生活贫困,病逝于江、湘途中。

杜甫是唐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他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大时代,其诗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民间的疾苦,後世称为「诗史」、「诗圣」。 他的诗歌,融会众长,兼备诸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所作诗现存1400余首,有清康熙42年(一七〇三)刻本仇兆鳌《杜诗详注》二十五卷,附编二卷传世。

查阅次数:4710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创作背景

杜甫晚年寄寓成都,在昔日蜀漢故地上流連了好些日子。諸葛亮在四川一帶艱苦經營二十多年,取得不錯的成績,深得當地人的景仰。杜甫在成都時看到不少蜀漢遺迹,寫下不少歌頌諸葛亮的詩歌,其中著名的有《蜀相》、《八陣圖》和《詠懷古跡之五》。

《蜀相》寫於乾元三年(公元760年)。杜甫在前一年底輾轉到了成都。第二年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這首詩。

資料來源:
甘玉贞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