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祠堂1何處尋?錦官城2柏森森3
諸葛丞相的祠堂在哪裡呢?就在錦官城外柏樹茂密之處。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4空好音。
碧綠的草映照着臺階自有一片春色,樹葉間的黃鸝鳥空有美好的歌聲。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三顧頻煩天下計5兩朝開濟6老臣心。
當年先主三顧茅廬求教統一天下的大計,他輔佐兩朝開國和濟業忠心耿耿。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師未捷身先死7,長使英雄淚滿襟!
可惜他出師伐魏未成功便病逝軍中,常令後世英雄為此感慨淚滿衣襟。

導賞

諸葛亮名垂千古,在《三國演義》小說流行以前,他已是不少文人筆下歌頌的對象,其中又以詩歌最廣為流傳。歷代文人中,寫諸葛亮最出色的應數杜甫。杜甫本來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志向,但仕途坎坷,一直無法施展抱負;加上遭逢「安史之亂」,使他四處流徙,基本生活也成問題。他晚年寄寓成都,在昔日蜀漢故地上流連了好些日子。諸葛亮在四川一帶艱苦經營二十多年,取得不錯的成績,深得當地人的景仰。杜甫在成都時看到蜀漢的遺跡,寫下不少歌頌諸葛亮的詩歌,其中著名的有《蜀相》、《八陣圖》和《詠懷古跡之五》。
《蜀相》寫於乾元三年(公元760年)。杜甫在前一年底輾轉到了成都。第二年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這首詩。這時「安史之亂」還未平息,杜甫看到國運危峻,人民生靈塗炭,自己又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特別敬重。
詩的第一句用「尋」字,表明自己是專誠到武侯祠瞻仰,並不是信步經過,而他初到成都,路途不熟,所以要尋訪。第二句寫武侯祠的外觀,回應前句點明祠堂的所在地。「錦官城」是成都的別稱,武侯祠外的柏樹相傳是諸葛亮親手所種,「柏森森」三字更渲染了肅穆寧靜的氣氛。
三、四句由遠及近,像電影鏡頭,特寫武侯祠內的景色。臺階長滿青草,顯示乏人打理,黃鸝隔葉,顯示樹叢茂密;兩者都表示祠堂已顯得破落,遊人罕至。「自」和「空」兩字,表面寫這些動植物都無人理會,也暗寓了長埋於此的偉人的寂寞。這兩句寓情於景,寄託自己追懷先賢的感歎。
詩的下半部寫諸葛亮這個人物。第五、六句涵意十分豐富,精簡地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事業。先寫他的事業從劉備三顧草廬開始,為劉備制訂建基立業、統一天下的大計。後來他歷仕「兩朝」,「開」指他輔助劉備開創基業,「濟」指他輔助劉禪匡濟艱危,「老臣心」讚揚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最後兩句最為人熟悉。諸葛亮六出祁山,最後一次病死在軍中,可謂「出師未捷身先死」。杜甫對此直接寫出對這位英雄大業未竟的沉痛哀悼,「淚滿襟」的恐怕不是諸葛亮而是詩人自己。
杜甫這首詩表面是憑弔古跡,同時寄託了自己無限的感情,既傷諸葛亮大業未成,漸被人遺忘;也痛感當世沒有濟世的大英雄,挽救時艱。在短短八句詩中,有敘事、有寫景、有議論、有抒情,起承轉合章法嚴謹,感情深摯,充分體現了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

作者/出處

杜甫

杜甫,生於唐睿宗太極元年,卒於唐代宗大曆五年(七一二──七七〇)。字子美,祖籍襄陽(今湖北襄陽),後遷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武后時著名詩人。杜甫自小刻苦力學,但屢應進士試不第。於是漫遊於齊、趙、梁、宋(今山東、河北、河南)之間。唐玄宗天寶十年(七五一)四十四歲,向玄宗獻《三大禮賦》,受賞識,任右衞率府冑曹參軍。安史亂起,杜甫從長安逃到鳳翔,肅宗任為左拾遺,一年後,因為領兵戰敗的宰相房琯求情,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不久,棄官入蜀,築草堂定居。嚴武薦為西川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晚年生活貧困,病逝於江、湘途中。

杜甫是唐代成就最高的詩人,他身處於唐朝由盛轉衰的大時代,其詩反映了社會的動盪和民間的疾苦,後世稱為「詩史」、「詩聖」。他的詩歌,融會眾長,兼備諸體,對後世影響深遠。所作詩現存一千四百餘首,有清康熙四十二年(一七〇三)刻本仇兆鳌《杜詩詳注》二十五卷,附編二卷傳世。

查閱次數:5953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杜甫晚年寄寓成都,在昔日蜀漢故地上流連了好些日子。諸葛亮在四川一帶艱苦經營二十多年,取得不錯的成績,深得當地人的景仰。杜甫在成都時看到不少蜀漢遺迹,寫下不少歌頌諸葛亮的詩歌,其中著名的有《蜀相》、《八陣圖》和《詠懷古跡之五》。

《蜀相》寫於乾元三年(公元760年)。杜甫在前一年底輾轉到了成都。第二年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這首詩。

資料來源:
甘玉貞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