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圓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橘,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此,其實過之。荔枝生巴峽1間:樹形圓如帷蓋2;葉如桂,冬青;3如橘,春榮4實如丹5,夏熟;朵如葡萄6;核如枇杷;殼如紅繒7膜如紫綃89肉瑩白如雪;漿液甘酸如醴酪10:大略如此,其實過之。
荔枝生產在四川東部的巴州峽州一帶;樹的形狀,好像是圓圓的一把傘;葉子像桂樹的一樣,冬天不凋,常常是青的;花像橘樹,春天開放;果實紅得像丹砂,到夏天便長熟了,長得好像葡萄那樣一毬一毬的;它的核和枇杷差不多;外面的殼,好像是紅色而粗糙的絲織品;果肉外面包有一層薄膜,卻類似紫色的生綃;果肉光而且白,有如冰雪;所含的水分,甜而帶酸,正像牛羊的乳汁一樣;這不過是形容一個大概,實際還不止此。
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但荔枝這種果子有一種特性,從樹上摘下來只有一天,顏色便變了;兩天,香也變了;到第三天,味道也大不相同;超過四天五天,便無論色、香、味,都完全沒有了。
元和十五年夏,南賓守樂天,命工吏圖而書之;蓋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元和十五年夏,南賓守11樂天,命工吏圖而書之;蓋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忠州刺史白樂天,叫畫工把它畫成一個圖;用意在使沒有見過荔枝,或見過而不曾知道它在離樹枝後一、二、三天那種情形旳人,也有機會可以明白。

導賞

「序」在古文中屬於序跋一類,寫一本書要說明作書的用意;畫一幅圖,也可說明作圖的用意。《荔枝圖序》這一篇乃屬於解說文體一類的文字,說明所以畫成這個荔枝圖的用意,實際更在以文字補圖畫之不足。
首段就荔枝的生產地、樹形、葉、花、果實、朵、核、殼、膜、瓤、槳液,逐項加以敘述,再以「大略如彼,其實過之」兩句,將上文作一總括。次段在說明荔枝的色、香、味有因時間而起變化的一種特性。文字的好處在簡潔了當,絕不板滯,使我們讀了,好像正看見荔枝、吃到荔枝一樣。最後一小段,乃說明作圖的時間和地點,及作圖的用意。

查閱次數:6811
資料來源:
朗讀:盧健安(粵)、程廣寬(普)
|
註釋、譯文:《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
導賞:《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文)、盧健安(粵)、程廣寬(普)

作者/出處

白居易

白居易,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卒於唐武宗會昌六年(七七二──八四六)。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自幼聰慧,刻苦讀書。唐德宗貞元十六年(七九九)進士,初任校書郎,歷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因敢言直諫,上疏亟論宰相武元衡被盜殺事,為當政者所忌,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其後歷任忠州、杭州、蘇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晚年退居洛下,崇奉佛法。

白居易是中唐大詩人,與元稹齊名,並稱「元白」。他提倡「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嘲風雪,弄花草」的文學,強調《詩經》的美刺傳統和杜甫的創作精神。白詩的特色是語言淺俗,使老嫗、兒童都能解讀,諷諭詩《秦中吟》及《新樂府》是其中的代表。晚年寫了不少閒適詩和感傷詩。有明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馬元調刊本《白氏長慶集》傳世。

查閱次數:8989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白居易在唐憲宗元和十三年(公元八一八)十二月,由江州司馬調忠州刺史。本文作於元和十五年的夏天,那時他還在忠州刺史任內。忠州,即現在四川的忠縣,在唐為忠州,唐天寶元年曾一度改稱南賓郡。荔枝係一種常綠喬木,幹高三四丈,在中國產於福建、廣東、四川一帶。所結的果實本名「荔子」,但我們平日在口頭上一提到「荔枝」或「荔支」,也正是指這種果實而言,而不是指這種樹木而言。本文所敘,包括樹、葉、花、果的各方面,不過對果實的形狀和特性說更詳細就是了。序為中國舊文體之一,大抵冠於一書之首,以說明作書的旨趣或緣起,今作「荔枝圖」而寫這篇序,也就是說明為甚麼畫這個圖的用意。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