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所欠錄音進行中,完成後補上
植白︰數日不見,思子為勞,想同之也。僕少小好為文章,迄至於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獨步於漢南,孔璋鷹揚於河朔,偉長擅名於青土,公幹振藻於海隅,德璉發跡於大魏,足下高視於上京。植白:數日不見,思子為勞,想同之也。僕少小好為文章,迄至於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獨步於漢南1孔璋鷹揚於河朔2偉長擅名於青土3公幹振藻於海隅4德璉發跡於大魏5,足下高視於上京6
植白:幾天沒有見面,想您想得好苦,您也一定這樣的吧。我小時候就好寫文章,到了現在,二十五歲了。對於當代的作家,我也可以大概說一說。當年各地聞名的作家,在漢南有王仲宣,在河朔有陳孔璋,在青州有徐偉長,在海隅有徐公幹,在大魏是應德璉,在上京就是您。
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吾王於是設天網以該之,頓八紘以掩之,今悉集茲國矣。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7,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8吾王於是設天網以該之9頓八紘10以掩之,今悉集茲國矣。
那個時候,人人都自以為是稀世的奇才,像是自己拿着靈蛇的明珠,抱着荊山的璧玉那樣自寶自珍。我的父王於是便設下天網、安上八紘,把這些作家都羅致了來,如今是完全聚集到本國裏了。
然此數子,猶不能飛軒絕跡,一舉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閑於辭賦,而多自謂能與司馬長卿同風;譬畫虎不成,反為狗也。前有書嘲之,反作論盛道僕贊其文。夫鍾期不失聽,於今稱之;吾亦不能妄歎者,畏後世之嗤余也。然此數子,猶不能飛軒絕跡,一舉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閑於辭賦,而多自謂能與司馬長卿11同風;譬畫虎不成,反為狗也12。前有書嘲之,反作論盛道僕贊其文。夫鍾期13不失聽,於今稱之;吾亦不能妄歎者,畏後世之嗤余也。
不過這幾位先生的文學造詣,還不能算是最上乘,並沒有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就拿陳孔璋的才氣來說,他本不擅長辭賦,然而他卻常自己以為能夠有跟司馬長卿相同的風格;這恰好比作畫虎不成反類狗呢。前會子我曾寫信諷刺他,誰知他反而寫文章極力說我稱贊他的作品。從前鍾子期聽了俞伯牙的琴音,能分辨出甚麼意思,到現在人們還稱道他;我也不能隨便妄說的,怕的是後世嗤笑我呀。
世人著述,不能無病。僕常好人譏彈其文,有不善者,應時改定。昔丁敬禮常作小文,使僕潤飾之;僕自以才不過若人,辭不為也。敬禮謂僕︰「卿何所疑難?文之佳惡,吾自得之,後世誰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歎此達言,以為美談。世人著述,不能無病。僕常好人譏彈其文,有不善者,應時改定。昔丁敬禮14常作小文,使僕潤飾之;僕自以才不過若人15,辭不為也。敬禮謂僕:「卿何所疑難?文之佳惡,吾自得之,後世誰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歎此達言,以為美談。
當代人的著作,不能沒有毛病。我常愛聽人家批評我的文章,有不好的地方,可以隨時把它改好。以前丁敬禮常寫了小文章,叫我給他潤飾;我覺得我的本領並不比他高,推辭沒有接受。敬禮對我說:「您顧慮甚麼?文章的好壞,只有我自己明白了纔能有進步,後世還有誰能知道我而評定我的文章的嗎?」我常贊歎這種明白話,作為美談。
昔尼父之文辭,與人通流;至於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辭。過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見也。昔尼父之文辭,與人通流;至於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辭16。過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見也。
古時孔子的文辭,也並不特殊,同別人是可以合流的;只有他所作的《春秋》例外,就是以文章著稱的子游、子夏,也不能給他改動一個字。除此以外,要說文章沒有毛病的,我還沒有見過呢。
蓋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於淑媛;有龍淵之利,乃可以議於斷割。劉季緒才不能逮於作者,而好詆訶文章,掎摭利病。昔田巴毀五帝,罪三王,呰五霸於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魯連一說,使終身杜口。蓋有南威17之容,乃可以論於淑媛18;有龍淵19之利,乃可以議於斷割。劉季緒20才不能逮於作者,而好詆訶21文章,掎摭22利病。昔田巴毀五帝,罪三王,呰五霸於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魯連一說,使終身杜口23
要有南威那樣的容貌,纔有資格談論女人的美麗;要有龍淵那樣的鋒芒,纔有資格講說斷割的銳利。劉季緒的才氣,還及不上那些作家,然而他卻好隨便批評文章,胡亂挑剔好壞。古代田巴在稷下,詆毀五帝、三王、五霸的時候,一天就折服了一千人;可是遇到魯仲連一發言,就駁得他一生閉上了嘴。
劉生之辯,未若田氏;今之仲連,求之不難,可無息乎?人各有好尚,蘭茞蓀蕙之芳,眾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莖」之發,眾人所共樂,而墨翟有非之之論,豈可同哉?劉生之辯,未若田氏;今之仲連,求之不難,可無息乎24?人各有好尚,蘭茞蓀蕙25之芳,眾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26「咸池」「六莖」27之發,眾人所共樂,而墨翟有非之之論28,豈可同哉?
劉生的巧辯,不如田氏;如今的仲連,並不是沒有,他還能不住口嗎?人都各有所愛好,像蘭啦、茞啦、蓀啦、蕙啦這些芳草的香味,是眾人都喜歡聞的,然而海邊上卻竟有願意天天聞到臭味的傢伙;像「咸池」啦、「六莖」啦這些音樂的聲調,是眾人都喜歡聽的,然而墨翟卻竟有反對音樂的言論,人的好惡愛憎,又怎麼可以相同呢?
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辭賦小道,固未足以揄揚大義,彰示來世也。昔揚子雲,先朝執戟之臣耳,猶稱壯夫不為也。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29,有應「風」「雅」30;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辭賦小道,固未足以揄揚大義,彰示來世也。昔揚子雲31,先朝執戟之臣32耳,猶稱壯夫不為也33
現在把我從前作的一篇辭賦送給您看看。我以為街巷的談論,一定有可以採取的地方;田野的俚歌,也有合乎「風」「雅」的詩篇;那麼,一個常人的情思,也就不好輕於捨棄了。不過辭賦總是小玩藝,拿它來闡揚大道,垂示將來,本是不夠的。從前揚子雲,只是前朝的一個侍郎,他都說大丈夫不弄這種雕蟲小技。
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勳績,辭賦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則將采庶官之實錄,辯時俗之得失,定仁義之衷,成一家之言;雖未能藏之於名山,將以傳之於同好。吾雖德薄,位為蕃侯34,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35;豈徒以翰墨為勳績,辭賦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則將采庶官之實錄,辯時俗之得失,定仁義之36,成一家之言37;雖未能藏之於名山38,將以傳之於同好。
我雖然德薄,但是已經做了作為國家屏障的列侯,還得求着努力報效國家,給老百姓謀幸福,建立永久的基業,把功績刻在金石上留名纔對;哪能只拿文章當作勳績,以會寫辭賦就算是君子呢?如果我的志向達不到,我的計劃不能行,那就要採集官民的史實記錄,分析時俗的利弊得失,照仁義的中正至善之道來立論,寫出一部自成一說的著作;就算沒有保存傳世的價值,也得要供獻給喜愛這一門的同道們看看。
非要之皓首,豈今日之論乎?其言之不慙,恃惠子之知我也。明早相迎,書不盡懷。植白。要之皓首39,豈今日之論乎?其言之不慙,恃惠子40之知我也。明早相迎,書不盡懷。植白。
但是這非要等年老白了頭髮不能做到,豈是今天談論的嗎?我的話太放肆了,好在惠子知道我,不會見怪的。明日早晨等您,心裏還有些話,現在沒有寫得完。植白。

導賞

本文是書信體。開頭是敘事,中間是議論,最後是述志。作者提出對當時文壇的批評,並傾吐自己所抱的志向。
全文共分五段。首段敘述當時文壇的現狀——各地著名作家王粲、陳琳、徐幹、劉楨、應瑒、楊修,全都集於魏國。次段提出對當時文壇的批評——各人的成就還沒有達到最上乘,特別是陳琳自比司馬相如,殊不自量。三段說出自己歡迎批評,贊成丁廙的「達言」,原因是除孔子之《春秋》以外,文章「不能無病」。四段提出對於批評之意見——批評者之才必須高過作者,並反對劉修之妄肆詆訶文章,最後說明人各有好尚,自古即有違眾立異之人,劉修亦無足怪。末段傾吐自己的志向——實不在文學,而在「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其次則從事史書之著述,意即效法孔子之《春秋》及司馬遷之《史記》,立言以垂不朽。
查閱次數:348
資料來源:
朗讀:(粵)、(普)
|
註釋:《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
導賞:《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文)、(粵)、(普)

作者/出處

曹植

曹植(公元一九二──二三二),字子建,三國魏武帝曹操的第三子,文帝曹丕的弟弟。聰明穎悟,十歲即能作文,甚得曹操喜愛,因此也極為曹丕忌恨,數次設計,使曹植失掉父親的歡心。曹丕篡漢即位後,仍一再想殺害曹植,某次曾限他七步成詩,他立即作成,用煮豆燃箕來諷刺曹丕逼迫兄弟太甚,曹丕感動,沒有加害,但仍百計折磨他,封為東阿王,不久改封陳王,封王即說必須住在封地卻又不得過問政事,等於放逐流徙,因此憂憤得病而死。謚思,世稱陳思王。曹植詩才極高,東晉大詩人謝靈運曾稱讚他說: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他的詩,風格勁秀,辭藻富麗,音節諧婉,是中國文學史上漢詩以後、魏晉詩以前的「建安黃初詩」的代表作品,他本人更得算是古今有數的名家。著有《曹子建集》。

查閱次數:4124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創作背景

楊德祖,即楊修(公元一七三——二一九),德祖是字;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的一縣)人。聰敏好學,富於幾決;建安中,舉孝廉,除郎中,後為曹操主簿。惟才氣太高,好賣弄小聰明,見忌於曹操,終為所殺。他和曹植很友善,互相愛慕。本文作於建安二十一年(公元二一六),時曹操始進爵魏王,作者年二十五歲,已封臨淄侯。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5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