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意映卿卿如晤︰意映卿卿1如晤2
意映愛妻見字如面: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捨汝而死也,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3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4,謂吾忍捨汝而死也,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我現在寫這封信是要與你永別了!我寫這封信時,還是人世間一個人;當你看到這封信時,我已成為陰間一個鬼魂了。我寫這封信,淚珠和筆墨一齊落下,以致無法寫完而想要停筆,但又恐怕你不體察我的苦衷,說我忍心捨棄你而死,說我不知道你不想讓我死,所以忍住悲痛跟你說這些話。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5滿街狼犬6,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司馬春衫7,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8也。
我很愛你,就是這愛你的一個意念,讓我勇敢地面對死亡。我自從遇見你以來,常常祝願天下有情人都能成眷屬。可是現在到處都是血腥陰雲,滿街都有兇狼惡犬;想要滿足快樂地過活,又有幾個家庭能做得到?像江州司馬淚濕青衫,我不能學聖人般不為感情所動。
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古語說:仁愛的人「孝敬自己的老人,再推廣開去孝敬其他老人;愛護自己的子弟,再推廣開去愛護別人的子弟」。我擴充我愛你的心,幫助天下人去愛他們所愛的人,所以我敢先你而死,不眷顧你。請你體諒我這份心意,在哭泣之餘,也想想這世上的人,應該也樂於犧牲我和你自身的福利,為天下的人謀取永久的幸福。請你不要悲傷!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你還記得嗎?四五年前的某個夜晚,我曾對你說:「與其讓我先死,我寧願你先我而死。」你最初聽到這話很生氣;後來經過我委婉地解釋,雖然你不說我的話是對的,但也無話可答。我的意思是,以你瘦弱的身體,一定不能承受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給你,我於心不忍,所以寧願請你先死,讓我來承擔悲痛。唉!誰知道我最後要比你先死呢!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後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挽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後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9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10依稀掩映11,吾與汝並肩挽手,低低切切12,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
我真的不能忘記你啊。回憶後街的房屋,進入門內,穿過廊道,經過前後廳堂,又轉三四個彎,有一個小廳,廳旁一個小房間是我和你同住的地方。我們剛結婚三四個月,那時正是冬天農曆十五前後,窗外稀疏的梅樹像篩子透着月光,忽隱忽現地映照着。我和你並肩挽手,輕聲細語,甚麼事不談?甚麼情不傾訴?現在回想起來,只是剩下淚痕。
又回憶六七年間,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告妾,妾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又回憶六七年間,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告妾,妾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13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14。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15形容之。
又回憶六七年前,我離家出走後又再回來,你哭着告訴我:「希望你今後要有遠行,一定要告訴我,我願意隨你同去。」我也答應了你。我十幾天前回家,就想趁機會告訴你這次遠行的事情;但當面對你時,又開不了口,而且你又懷有身孕,更怕你不能承受悲傷,所以只有天天喝酒買醉。唉!當時我內心的悲痛,實在不能用筆墨來形容。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時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時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16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我確實希望和你相守直到老死,但以今天的時勢來看,天災可以使人死亡,盜賊可以使人死亡,列強瓜分中國時可以使人死亡,奸官污吏虐待人民也可使人死亡,我們這一輩身處今日的中國,國內無時無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個時候讓我眼睜睜地看着你死去,或者讓你眼睜睜地看着我死去,我可以這樣嗎?還是你可以這樣嗎?
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17?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即使可以不死,但兩個人離散無法相見,只是讓我們在兩地望眼將穿、骨化成石,試問自古以來幾曾見到破鏡可以重圓?這種分離比死還要痛苦,這可以怎麼辦呢!今天我和你有幸雙雙健全,但天下間有些人不該死卻死了,不願分離卻分離的,多得不計其數;像我們這樣鍾情於彼此的,怎麼忍受得了?這是我敢於率性去赴死而不顧你的原因。
吾今死無餘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今死無餘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18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19,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後尚有二意洞20在也。甚幸!甚幸!
我現在死去沒有甚麼遺憾,國家大事成不成功,自然有懷着相同志向的人存在。依新已經五歲了,轉眼就長大成人,你要好好撫養他,讓他像我一樣。你肚子裏的胎兒,我猜想是個女孩,女孩一定會像你,我心裏十分欣慰;或者又是個男孩,那你也教導他以父親的志向為志向,那麼我死後還有兩個意洞在呀。太好了!太好了!
吾家日後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傍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吾家日後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傍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我們家以後會很貧窮,貧窮沒有甚麼好苦的,只是清靜地過日子罷了。我現在對你沒甚麼話可以說了,我在九泉之下,遠遠地聽到你的哭聲,也會以哭聲來和應的。我平時不相信有鬼,現在卻希望它真的有。現在有人又說有心電感應,我也希望這種說法是真的;這樣我死了以後,我的靈魂還能夠常常陪伴着你,你也不必因為失去伴侶而悲傷。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21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
我平生從來沒有把自己的志願告訴你,是我不對的地方;但告訴你又怕你天天為我擔憂。我為國犧牲,死一百次也不會推辭,而讓你擔憂,實在不是我能忍受的。我愛你到極點,所以為你做的恐怕不夠。你有幸嫁給我,又為甚麼不幸地生在今天的中國;我有幸娶得你,又為甚麼不幸地生在今天的中國!終究我不能只顧着自己好!
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捨吾,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一慟!嗟夫!巾短22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23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捨吾,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一24
唉!方巾短小情意深長,還沒有說完的話有成千上萬,你可以揣摩想像得知。我現在不能見到你了,你會捨不得我,可以常常在夢中看到我吧!哀痛啊!
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書。辛未25三月廿六夜四鼓26,意洞手書。
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夜四更 意洞親筆所寫。
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曉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能請他們指教,要完全理解我的意思為好。

導賞

中國每當改朝換代時,總出現不少可歌可泣的事跡。有些人為了保衛現有政權和國家民族尊嚴,不惜犠牲,像文天祥被囚多年,不屈就義;也有些人為了推翻現有腐敗的政權,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近代的辛亥革命就有不少這樣的英雄。清末黃花岡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在慷慨就義前留下一篇《與妻書》,讓我們可一窺革命志士的心跡。
《與妻書》是林覺民在起義前寫給妻子陳意映的家書。書中表白自己對妻子的深情,陳述赴義的原因,並留下最後的遺言。林覺民知道這次起義十分危險,自己也抱了必死的決心。他與妻子非常恩愛,他們當時有一個五歲的兒子,而妻子又已懷孕,實在是很難割捨。
這封信第一句即與妻子訣別:「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他說自己寫這封家書時仍是人,但當妻子看到此書時他已是鬼了。自己寫此書時「淚珠和筆墨齊下」,本想擱筆,但恐怕妻子不了解自己的衷情,以為他忍心丟下妻兒不顧,因此忍淚寫成給妻子的最後遺言。
家書第二段寫出自己參與起義,不惜赴死的原因。林覺民說自己深愛妻子,也希望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但在這個豺狼當道的時代,人民在水深火熱之中,怎能如他所願?因此他以愛妻子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剷除腐敗的政權,勇於赴死。他又請妻子體察自己的心意,以天下人為念,樂意犧牲自己的幸福,為天下人謀永福。
家書第三至五段寫自己對妻子難捨而又不得不捨之情。第三段寫四五年前夫妻談及誰人先死的問題,林覺民曾表示希望妻子先死,因為不想妻子以嬌弱的身軀,獨自承擔喪夫的悲痛。可惜現在這個承諾不能實現了,他要先妻子而去。這裏可見他們夫妻間的深情,又可見林覺民對妻子的愛護。
第四段前半回憶夫妻兩人往日溫馨的日子,寫出夫妻兩人在小屋雙宿雙棲,互訴衷情,真有只羨鴛鴦不羨仙之感。但又正因如此,到這一對璧人要面對生離死別,就更叫人傷感。這段後半寫自己從事革命事業後,在六七年間多方奔走,夫妻多次分離,妻子曾泣告,希望他今後遠行前告知,並願意隨行。但對這次起義,林覺民仍是不敢告訴妻子,因恐怕妻子以懷孕之身,不能承受悲痛,只能自己心中痛苦,飲酒發泄。
第五段重申自己本想與妻子「相守以死」,但形勢不許可,因為當時在中國無時無地不可以死;即使不死,也會離散不可相見。他不能忍受這種境況,為了天下人而要不顧妻子而去,實在是無可奈何。
第六段交代遺言。林覺民說自己「死無餘憾」,希望妻子撫養子女成人,繼承父志,自己在九泉之下,仍願在妻左右相傍。這段寫來既傷痛,又深情,實在是感人肺腑。
最後一段說自己與妻子有幸配成佳偶,但又不幸生於今日之中國,終不能獨善其身。巾短情長,依依惜別,期望以後能在夢中相見。
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林覺民等人在攻打兩廣總督署中血戰後負傷被擒,後在廣州天字碼頭被處決,當時只有二十四歲。《與妻書》表現了一位大好青年為了廣大民生的福祉,甘願捨棄一己的幸福,而對妻子的款款深情,雖難割捨,但仍選擇了為天下人謀永福而犧牲小我,百年來感動了萬千中國人。

查閱次數:4507
資料來源:
朗讀:張敬才(粵)、賀晨(普)
|
註釋、譯文:甘玉貞
|
導賞:甘玉貞(文)、甘玉貞(粤)、程廣寬(普)

作者/出處

林覺民

林覺民(公元一八八七──一九一一),福建福州人。字意洞,號抖飛,又號天外生。一九〇二年考入福州全閩大學堂文科;畢業後,考入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文科攻讀哲學。他少年時已經接受革命思想,留學日本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一九一一年春回國,參加同盟會廣州起義,受傷被捕,最後從容就義。遺體後被安葬在廣州黃花崗,為「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一。

查閱次數:1795
資料來源:
甘玉貞

創作背景

本篇是林覺民於辛亥年(一九一一)三月廿六日,廣州起義前夕寫給妻子陳意映的遺書。

一九〇五年,林覺民東渡日本,就讀於慶應義塾大學。留學不久,他就參加了孫中山創辦的中國同盟會。一九一〇年廣州起義失敗後,同盟會又再密謀翌年在廣州起義,電令在日留學生、華僑傾巢出動。這次起義由黃興領導,林覺民是其中骨幹。他回到福州部署福建響應廣州起義之事,並帶十多名敢死義士到廣州聚義。一九一一年四月,各路革命英雄齊集香港和廣州,準備起義。四月二十四日(農曆三月廿六日),林覺民與戰友住在香港濱江樓。他自知此行凶多吉少,就在一方手帕上寫了一封信給摯愛的妻子。他同時給父親寫了一封不到四十字的信,請父親原諒自己。起義失敗後,有人祕密將這兩封信在半夜裏塞進林家門縫,第二天清晨家人才發現這兩封信。

資料來源:
甘玉貞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