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生於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卒於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〇三六──一一〇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嘉祐二年(一〇五七)進士。初任福昌主簿,歷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後因「烏臺詩案」,涉作詩諷刺朝政被貶黃州團練副使。北宋哲宗元祐七年(一〇九二),官至禮部尚書,其後屢遭貶謫,終任朝奉官。政治上,蘇軾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任地方官時,關心百姓疾苦,有治績。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著述豐富,散文、詩、詞、書畫皆有卓越成就。其文縱橫揮灑,其詩奔放豪邁,清新暢達,富於理趣,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突破了唐五代詞綺艷柔靡的傳統,開創豪放詞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深遠。有明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吳興茅維刊本《東坡全集》七十五卷和《四部叢刊》據南宋刊本影《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六十卷傳世。曠達的胸襟源於先天的性情與後天的鍛鍊。年輕時的東坡雖不免任性自負,但他也是一位自省力極強、悟性很高的人,加上其有溫厚的人格、開朗的個性,使得他隨着年歲的增長、生活的歷練、學識的涵養以及個人的修持,逐漸地就形成了圓融的自我觀照,而得以透視生命的本質,以平和的心境面對人生的困境。寫於元豐六年(一〇八三)的《臨江仙‧夜歸臨皋》充分呈現了這一種自我觀照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