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老殘遊記・大明湖

所欠錄音進行中,完成後補上
老殘動身上車,一路秋山紅葉,老圃黃花,頗不寂寞。到了濟南府,進得城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比那江南風景,覺得更為有趣。老殘動身上車,一路秋山紅葉1老圃黃花2,頗不寂寞。到了濟南府3,進得城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比那江南風景,覺得更為有趣。
到了小布政司街,覓了一家客店,名叫高陞店,將行李卸下,開發了車價酒錢,胡亂吃點晚飯,也就睡了。到了小布政司街4,覓了一家客店,名叫高陞店,將行李卸下,開發了車價酒錢,胡亂吃點晚飯,也就睡了。
次日清晨起來,喫點兒點心,便搖着串鈴,滿街踅了一趟,午後步行至鵲華橋邊,雇了一隻小船,盪起雙槳,朝北不遠,便到歷下亭前。下船進去,入了大門,便是一個亭子,油漆已大半剝蝕。亭子上懸了一幅對聯,寫的是︰次日清晨起來,喫點兒點心5,便搖着串鈴6,滿街7了一趟,午後步行至鵲華橋8邊,雇了一隻小船,盪起雙槳,朝北不遠,便到歷下亭9前。下船進去,入了大門,便是一個亭子,油漆已大半剝蝕10。亭子上懸了一幅對聯,寫的是:
「歷下此亭古,「歷下此亭古,
濟南名士多。」濟南名士多。」
上寫着「杜工部句」,下寫着「道州何紹基書」。亭子旁邊,雖有幾間房屋,也沒有甚麼意思。上寫着「杜工部句」11,下寫着「道州何紹基書」12。亭子旁邊,雖有幾間房屋,也沒有甚麼意思。
復行上船,向西盪去,不甚遠,又到了鐵公祠畔,——你道鐵公是誰?就是明初與燕王為難的那個鐵鉉。後人敬他的忠義,所以至今春秋時節,士人尚不斷的來此進香。——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的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裏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復行上船,向西盪去,不甚遠,又到了鐵公祠畔,——你道鐵公是誰?就是明初與燕王13為難的那個鐵鉉14。後人敬他的忠義,所以至今春秋時節,士人尚不斷的來此進香。——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15上的梵宇僧樓16,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17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18,夾在裏面,彷彿宋人趙千里19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20
正在嘆賞不斷,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大明湖業已澄淨的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裏,顯得明明白白。那樓臺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千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正在嘆賞不斷,忽聽一聲漁唱21;低頭看去,誰知那大明湖業已澄淨的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22映在湖裏,顯得明明白白。那樓臺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千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
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卻有一層蘆葦,密密遮住。現在正是開花的時候,一片白花映着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毯,做了上下兩個山的墊子,實在奇絕。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卻有一層蘆葦,密密遮住。現在正是開花的時候,一片白花映着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毯,做了上下兩個山的墊子,實在奇絕。
老殘心裏想道︰「如此佳景,為何沒有甚麼遊人?」看了一會兒,回轉身來,看那祠裏面,楹柱上有副對聯,寫的是︰老殘心裏想道:「如此佳景,為何沒有甚麼遊人?」看了一會兒,回轉身來,看那祠裏面,楹柱上有副對聯,寫的是:
「四面荷花三面柳,「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一城山色半城湖。」
暗暗點頭道︰「真正不錯!」進了大門,正面便是鐵公享堂,朝東便是一個荷池,繞着曲折的迴廊;到了荷池東面,就是個圓門。圓門東邊有三間舊房,有個破匾,題「古水仙祠」四個字。祠前一副舊對聯,寫的是︰暗暗點頭道:「真正不錯!」進了大門,正面便是鐵公享堂23,朝東便是一個荷池,繞着曲折的迴廊;到了荷池東面,就是個圓門。圓門東邊有三間舊房,有個破匾,題「古水仙祠」四個字。祠前一副舊對聯,寫的是:
「一盞寒泉薦秋菊,「一盞寒泉薦秋菊,
三更畫舫穿藕花。」三更畫舫穿藕花。」
過了水仙祠,仍舊上了船,盪到歷下亭的後面。兩邊荷葉荷花,將船夾住,那荷葉初枯,擦的船嗤嗤價響。那水鳥被人驚起,格格價飛。那已老的蓮蓬,不斷的蹦到船窗裏面來。老殘隨手摘了幾個蓮蓬,一面喫着,一面船已到了鵲華橋了。過了水仙祠,仍舊上了船,盪到歷下亭的後面。兩邊荷葉荷花,將船夾住,那荷葉初枯,擦的船嗤嗤價24響。那水鳥被人驚起,格格價25飛。那已老的蓮蓬26,不斷的27到船窗裏面來。老殘隨手摘了幾個蓮蓬,一面喫着,一面船已到了鵲華橋了。

導賞

本篇記述遊覽大明湖的情景,並對湖中名勝古蹟加以描繪。這雖是從小說中節選出來的一段,但仍不失為一篇完整的遊記散文。字句簡鍊雅潔,像行雲流水那樣自然,可作寫作遊記的借鏡。
文中開頭直敘到達濟南,分別用幾句話,寫出路上所見及濟南風景。以下轉入泛舟遊覽大明湖的主題,先到歷下亭,繼到鐵公祠,順便介紹了杜甫的詩句和鐵鉉的事跡。然後在湖上望見千佛山,又從水中看到山的倒影,把握住這一形象,極力加以描繪,使讀者如親歷其境。最後過水仙祠,在歸途上又寫出舟行在荷花中間的佳趣,不說上岸,只說到了最初上船的鵲華橋,結束得很別緻。
查閱次數:1245
資料來源:
朗讀:(粵)、(普)
|
註釋:《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
導賞:《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文)、(粵)、(普)

作者/出處

劉鶚

劉鶚(公元?——一九一一),字鐵雲,別署洪都百鍊生,瀞末江蘇丹徒縣人。精通算學,並對治河很有研究,曾任光緒戊子(公元一八八八)鄭州的河工,又曾在山東巡撫張曜的幕府裏,擬定「治河七策」。後來山東巡撫福潤保薦他「奇才」,以知府任用。他住在北京兩年,上書請築津鎮鐵路,未得准許;又為山西巡撫與英國人訂約開採山西煤礦。拳匪之亂(公元一九〇〇)時,京城居民缺乏糧食,他籌了一宗款項趕往北京,和外國人商量,用賤價把太倉的米都買下來,再用賤價賣給了北京的居民,救活了無數的人。聯軍撤退以後,有大臣參他「私售倉粟」,把他充軍到新疆,後來他就死在新疆。一八九九年,河南安陽縣附近發現了許多有古文字的龜甲獸骨;他是研究這種文字最早的一個人。後來從事甲骨文的研究而有很高成就的,如羅振玉、王國維等,都直接受了他的影響。他的著作頗多,主要的有研究甲骨文的《鐵雲藏龜》及小說《老殘遊記》等。

查閱次數:263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創作背景

《老殘遊記》是劉鶚寫的一部章回體遊記小說。書中主人翁姓鐵名英,號老殘,藉行醫各地,由其所見所聞,反映當時政治社會的實況。但這位老殘,實是作者自己的託名,所寫風景經歷,也都帶着自傳的性質。初編二十回,曾於光緒年間,先後發表於《繡像小說半月刊》及《天津日日新聞》,後印單行本,風行一時,被文學史家推為近代小說的名著。尚有二編六回未完本,亦曾發表於《天津日日新聞》,及上海出版的《人間世》半月刊,另有單行本。現在流行的有一種四十回本,是他人偽作的。本篇節選自《老殘遊記》初編第二回,是描寫大明湖風景的。大明湖在山東濟南市內,為當地的名勝之一。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5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