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俛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窪徑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遂安之。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1一室。2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3。室有窪徑尺4浸淫5日廣。每6之,足苦7焉;既久而遂安之。
我年青的時候,在養晦堂西邊的一間屋裏讀書。低下頭唸一陣,就仰起頭思想書中的道理,思想了還不明白,就起來在屋裏兜圈子。地上有尺把長直徑的一個小窪,漸漸地一天大似一天。每逢踏着它的時候,兩腳就怕跌倒;誰知日子一久,便也不覺得有甚麼不安了。
一日父來室中,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一日父來室中,8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9?」命童子取土平之。
一天父親來到屋裏,看到了這小窪笑道:「一個屋子都治不好,怎麼能給國家社會服務?」便叫僕役弄了土來填平它。
後蓉履其地,蹴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後蓉履其地,蹴然10以驚,如土忽隆起11者;俯視地,坦然12則既平矣。已而復13,又久而後安之。
以後我再踏到那先前有窪的地方時,像腳碰着了甚麼東西似地突然一驚,如同地忽然高起來了一樣;低下頭看看地,原來已經填得平坦坦的了。一會又走到那裏時,還是這樣,直等日子一久,然後才不覺得有甚麼不安了。
噫!習之中人甚矣哉!足履平地,不與窪適也;及其久,而漥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慎始。14!習之15人甚矣哉!足履平地,不與窪16也;及其久,而漥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17,則反窒焉18而不寧。故君子19之學,貴慎始20
唉!習慣對於人的影響好厲害呀!本來腳踏平地才適宜,並不適宜踏窪地的;但日子一久,踏窪地也像踏平地一樣了。至於久了以後再踏平地,那就反而覺得阻塞不通而不安了。所以極有修養的人治學問,主要是在開始的時候小心謹慎。

導賞

本文主題即篇末那一句話──「君子之學貴慎始」。作者為了說明這句話,先說習慣是怎樣養成的,及養成了習慣以後不好改正的情形,用室中小窪這件事情作了一個比喻。不過習慣有好有壞:好習慣對人有利,壞習慣對人有害。因此,人應當養成好習慣,不要養成壞習慣。要想這樣,就得在習慣尚未養成以前,先須分別一下好與壞:是好的就可以養成習慣,是壞的就絕對不能養成習慣。所以說在開始的時候要小心謹慎。
本文分為四段:前三段是敍事,末一段是解說;頭段以「足履小窪」「既久遂安」來比喻習慣的養成;二三兩段用以比喻習慣養成之後的不易改正;四段指出習慣對人影響之大,歸納到本文的主題。
查閱次數:17424
資料來源:
朗讀:張敬才(粵)、賀晨(普)
|
註釋、譯文:《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
導賞:《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文)、張敬才(粵)、程廣寬(普)

作者/出處

劉蓉

劉蓉(公元一八〇六──一八七三),字孟容。號霞仙,清代湖南湘鄉縣人。秀才出身,初任曾國藩的幕僚,為當時桐城文派的知名人物;後累官至陝西巡撫,曾剿平叛回;因擊捻匪無功,罷職歸家。著有《養晦堂詩文集》《思辨錄疑義》。

查閱次數:2645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創作背景

習和慣這兩個字是一個意思,對於某一種事情熟練了以後,不知不覺地就自然成了一個常例,便叫做「習」或「慣」。兩字連輟到一塊,就構成一個同義聯合複名詞,意義並沒有變。普通我們說某人的習慣,也可以說是某人積久養成的一種性質。《書經》說:「習與性成」,這是說習慣了就能成了一種性質。《孔子家語》說:「習慣若自然也」,這是說習慣了便像本來就這樣似的。本文就是對於習慣的解說,選自作者文集。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