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姓庄,名周。 生于周烈王七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三六九──前二八六? )。 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山东曹县,一说今河南商丘)人。 庄子曾任蒙漆园吏。 楚威王曾以厚币请他为相,不就。 从此隐居著述。 他主张齐万物、一死生、绝圣弃智、养生尽年之道。 《庄子》一书,今存三十三篇,计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内七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出自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为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机趣横生。 又擅用寓言和譬喻,引出玄妙的哲理,对后世文学语言及思想皆有深远的影响。 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为道家哲学的宗师。 注本今有晋郭象《庄子注》、唐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清王先谦《庄子集解》和郭庆藩《庄子集释》等。
本篇選自《莊子》「外篇」的《秋水》,篇名來自文中首兩個字。《秋水》全文很長,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河伯(河神)和北海若(海神)的對話,第二部分包含六個各自獨立的故事。這裏節選的是篇中最後一個故事,寫莊子和惠子(惠施)有關「魚之樂」的一場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