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生於唐武后垂拱四年,卒於唐玄宗天寶元年(六八八──七四二)。字季凌,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唐玄宗開元(七一三──七四一)初,曾任冀州衡水縣主簿,後遭誣陷而革職。王之渙去官後,過了十五年的漫遊生活,蹤跡遍黃河南北。其後補文官縣尉,卒於文安(今陝西省)。
王之渙以邊塞詩著名,與高適、王昌齡等人相唱和,每有創作,樂工皆取之入樂,可見詩名之盛。王之渙的作品意境空闊,感情奔放,可惜大多已散佚。《全唐詩》中僅存六首,有複刊宋書棚本唐芮廷章編《國秀集》本《王之渙集》一卷傳世。《登鸛雀樓》選自《全唐詩》卷二百五十三,一作朱斌詞。鸛雀樓(鸛雀:鳥名,鶴類。鸛,粤:[貫gun3];普:[guàn]。)在蒲州(在今山西永濟)西南。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瞰黃河,是登覽的勝地,因時常有鸛雀棲止樓上而得名。這首詩寫傍晚登鸛雀樓的所見所感。作者在樓頭遠眺,眼前展現一幅遼闊的圖景:落日西沉,黃河奔騰;詩人不禁興泛豪情,寫出富有哲理的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其中含有站得高、看得遠的人生哲理,成為常被引用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