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于唐武后圣历二年,卒于唐肃宗宝应元年(六九九──七六二)。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今甘肃天水),幼年随父迁居四川青莲乡,泛阅百家杂着,遍踏名山大川。 唐玄宗天宝(七四二──七五五)初,李白入京,贺知章惊为「天上谪仙人」,荐于玄宗,诏为翰林供奉。 李白虽有治国抱负,但为人放浪不羁,为宦官高力士所谗,失意离京。 天宝十四年(七五五),安史乱起,玄宗子永王璘起兵,李白被聘为府僚。 后肃宗即位灵武,永王兵败被杀,李白系狱寻阳,得郭子仪弃官以赎,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 晚年依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六十二岁病逝于当涂。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风俊逸豪宕,尤长于乐府歌行。 李白作诗信口而成,直抒胸臆,没有雕琢痕迹,世称「诗仙」,与「诗圣」杜甫齐名。 有清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吴县缪芑重刊《李太白集》三十卷行世。
《登金陵鳳凰臺》選自《全唐詩》卷一百八十。據說太白作此詩,原欲與崔顥《黃鶴樓》爭勝,故用崔顥詩的原韻,句法也有模倣前詩之意。金陵,即今南京。《江南通志》云:「宋元嘉十六年(四三九),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時人謂之鳳凰,起臺於山,謂之鳳凰臺。」故址在今南京西南隅。天寶年間,詩人得罪權貴,被逐出京城長安。後遊歷至金陵,登鳳凰臺,借眼前之境,抒發不得志之懷抱。一說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安史之亂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