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谿,皆產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梅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固也。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殀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江寧之龍蟠1,蘇州之鄧尉2,杭州之西谿3,皆產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4為美,正則無景;梅以疏為美,密則無態。5也。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6,以7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8直、刪密、鋤正、以9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10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11,明告12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13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江寧的龍蟠里,蘇州的鄧尉山,杭州的西溪,都有出產梅。有人說︰梅樹以枝幹彎曲的為美,筆直的就沒有風姿;以枝幹傾斜的為美,端正的就沒有景致;梅以稀疏的為美,茂密的就沒有姿態。本來嘛,這些文人畫士心裏明白它的意思,卻不便公開宣告,大聲號召用這個標準來規範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種梅的人,砍掉筆直的,刪掉繁密的,鋤掉端正的,以殘害梅樹,把梅弄成病態的形狀為職業來賺錢。梅的枝幹的橫斜、疏朗、彎曲,又不是那些愚昧無知的、只知賺錢的人能憑他們的智慧做到的。有人把文人畫士這獨特嗜好的隱衷告訴賣梅的人,(使他們)砍掉端正的,培養橫斜的旁枝,刪掉繁密的,殘害它的嫩枝,鋤掉筆直的,阻止它的生機,以此謀求高價,於是江蘇、浙江的梅都變成病態了。文人畫士所造成的禍害,竟嚴重到了這個地步啊!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於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闢病梅之館以貯之。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閒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於地,解其棕縛14,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15,闢病梅之館以貯之。嗚呼!安得16使予多暇日,又多閒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17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我買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殘的,沒有一盆完好。我已經為它們哭了三天,然後發誓要治好它們,我放開它們,順着它們的天性,毀掉那些盆子,把它們全部種在地裏,解開捆綁它們的棕繩,以五年為期限,一定要使它們恢復本性,完整地生長。我本來不是文人畫士,甘願受到辱罵,設立一個病梅館來貯存它們。 唉!怎樣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的時間,又有很多空閑的田地,來大量貯存江寧、杭州、蘇州的病梅,窮盡我一生的時間來治療病梅呢?

導賞

知識分子通常是社會的先覺者,他們的作品也經常反映時弊。我們看到清末很多著名的作家,針對當時昏暗的社會局勢寫出多篇震撼人心的作品。其實在清末前半個世紀,已有不少知識分子關心日漸衰敗的國運,起來振臂一呼,其中一位是龔自珍。
龔自珍生於乾隆末年,經歷了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正是中國由盛轉衰的時期。他出自名門,祖父和父親都在朝廷為官,外祖父是著名經學家段玉裁,自幼受到嚴格的傳統教育。龔自珍飽讀詩書,本來一心透過科舉晉身官場,從而有一番作為,但從十九歲起參加考試,直到三十八歲才得中進士,在朝廷做一些閒散官職。他的官職雖小,但很關心國家的發展,寫有不少文章,主張「經世致用」;又與林則徐、魏源等組織詩社,提倡改革。他看不慣官場種種腐敗現象,又受到保守勢力的排擠,終於在任官十年後辭官回鄉,在書院任教。
《病梅館記》就是他寫於剛辭官回鄉,在杭州寓居之時,也正是鴉片戰爭的前夕。這篇文章的題目很特別。「梅」在中國文化中有特殊地位,自古文人詠梅之作甚多,寒梅傲雪,給人堅貞高潔的印象。這篇文章也寫梅,卻是「病梅」,更有「病梅之館」,在立意上已是十分特別。全文很短,只有約三百字。
第一段描述了一個有關梅花的現象。在龔自珍居處一帶的江甯、蘇州和杭州,都盛產梅花。當時的文人畫士,有一種流行的審美觀,認為梅花「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梅以疏為美,密則無態」。本來直、正、密是植物健康的生長形態,曲、欹、疏則較少有,文人畫士雖有此喜好,但也不能強行令所有梅樹都生長成這個樣子。不過有一些為求賺錢的人,把文人畫士這種癖好告訴售賣梅樹的人。他們就特意砍掉梅樹端正的枝條,培植橫斜的枝條,刪掉繁密的枝條,使嫩枝夭折,鋤掉筆直的枝幹,阻礙它的生機,以謀求高價。龔自珍認為江浙一帶的梅都病了,而這是文人畫士引致的禍害。
第二段寫龔自珍看到這現象的反應。龔自珍說自己買了三百盆梅花,都是有病的。他為此哭泣,立誓要治療這些病梅,毀碎花盆,解除它們的束縛;更闢「病梅館」來容納它們,以五年為期,希望把它們全部治好。他有更大抱負是窮自己一生餘下光陰,全面治療江浙一帶的病梅。
《病梅館記》通篇寫梅,龔自珍以療梅為己任,但他其實並非如宋代林和靖般愛梅如命,而是借梅另有所指。結合龔自珍所處的時局和他一向的主張,可見這篇是託物言志之作,有點像唐代柳宗元所寫的寓言。
龔自珍說文人畫士為禍甚烈的,是他們追求梅的病態美,令種植的人不惜扭曲梅樹的自然生態來迎合他們。其實這種追求病態美的審美觀,在中國傳統上時有見之。春秋時代的「西子捧心」,明代開始趨之若鶩的「三寸金蓮」,都是典型的病態美。這些不健康的審美觀,發展到龔自珍的時代更變本加厲,最可怕是已滲入普遍人的思想觀念中,成為一些根深柢固的傳統。在政治上,也處處充斥病態文化。當時官場腐敗,人材受到打壓,不重視真才實學;又以八股文取士,扼殺創意,窒礙思想。整個社會都變得死氣沉沉,國運則岌岌可危。
龔自珍就是不忍看到這種病態現象繼續下去,希望盡力轉移風氣,倡導打破對思想的束縛。他反對八股科舉制度,提倡「經世致用」,主張文章「以有用為主」,杜絕空談。他在辭官後回到故鄉書院任教,就是要培育人材,建立踏實的學風。龔自珍這些想法,都借《病梅館記》中對病梅歪風的抨擊和療梅的抱負表達出來。
《病梅館記》與龔自珍另一詩作《己亥雜詩》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瘖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同樣是他辭官後的作品,表現了他對時局的悲哀和希望人材得到重視。兩篇共讀,讓我們了解龔自珍這位清中葉以後的知識分子,如何為自己的國家民族而擔憂,希望思想得到解放,人材得到重視,在社會一片昏暗混濁之中挺身呼喊,希望振聾發聵。他可以說是清末如魯迅等愛國文學家的前驅。

查閱次數:2663
資料來源:
朗讀:楊月波(粵)、程廣寬(普)
|
註釋、譯文:甘玉貞
|
導賞:甘玉貞(文)、甘玉貞(粵)、程廣寬(普)

作者/出處

龔自珍

龔自珍(一七九二──一八四一),一名鞏祚,字璱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慶舉人,道光進士,官至禮部主客司主事,「一生困厄下僚」。晚年辭官南歸,卒於江蘇丹陽。善詩文。其詩文含意深遠,獨具特色。著作有《定庵全集》。

查閱次數:1744
資料來源:
邱鎮京、邱宜文,《古典詩詞鑑賞》,文津出版社

創作背景

龔自珍生於乾隆末年,經歷了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正是中國由盛轉衰的時期。他飽讀詩書,但直到三十八歲才得中進士,在朝廷做一些閒散官職。他看不慣官場種種腐敗現象,又受到保守勢力的排擠,終於在任官十年後辭官回鄉,在書院任教。《病梅館記》就是他寫於剛辭官回鄉,在杭州寓居之時,也正是鴉片戰爭的前夕。

「梅」在中國文化中有特殊地位,自古文人詠梅之作甚多,寒梅傲雪,給人堅貞高潔的印象。這篇文章也寫梅,卻是「病梅」,更要設「病梅之館」,在立意上十分特別。結合龔自珍所處的時局和他一向的主張,可見這篇是託物言志之作。當時官場腐敗,人材受到打壓,不重視真才實學;又以八股文取士,扼殺創意,窒礙思想。整個社會都變得死氣沉沉,國運岌岌可危。龔自珍不忍看到這種病態現象繼續下去,希望盡力轉移風氣,倡導打破對思想的束縛。

資料來源:
甘玉貞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