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賞
這是一首題畫詩。畫面本是靜態的,詩中呈現的卻是生動的生活場景:遠遠的有一隻雄糾糾的大公雞正昂首闊步地走過來。頭頂着大紅雞冠,全身的羽毛潔白光亮,顯得格外神氣。牠不肯輕易開口,因為只要牠引吭啼叫,便要驚動千家萬戶了。
詩的前半部寫雄雞的外表形象,牠有鮮紅的雞冠,雪白的羽毛,「紅」與「白」的色彩照應,簡單而明亮,給人以精神飽滿,氣宇軒昂的感覺。「走將來」三字,將牠昂首闊步的形態生動地摹寫出來。後半部寫雄雞的內在品質,以欲顯先藏的手法傳寫牠的聲音,最後一句更點出牠真正不平凡之處。雄雞只在早晨特定的時間報曉,其他時間不會胡亂啼叫,所以牠「平生不敢輕言語」;牠一啼叫,便是東方吐白,新的一天來臨;千萬人家給喚醒了,開始這一天的生活。俗諺有云:「雄雞一鳴天下白」,自古以來雞就代表「除舊佈新」、「送走黑暗、迎接黎明」的吉祥象徵。雞鳴即光明至,以光明勝黑暗,以正義勝邪惡,民間每以雞來做為辟邪之物。古人更有「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之說,以比喻君子之不畏邪惡。那麼,詩中、畫中的雄雞,很可能也就是詩人的自況。
「一叫千門萬戶開」,不但寫出了「雄雞一鳴天下白」這一事實,同時也帶有神話的色彩。在《玄中記》中說,東南有一座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大樹,名叫桃都。樹上有一隻天雞。牠在日出之時就會鳴叫,之後全部的雞都會隨之而鳴。詩中氣派不凡的雄雞是不是《玄中記》的天雞呢?這就由讀者自己去想像了。
這首詩的語言通俗易懂,明白流暢,讀者可單就字面去理解詩的內容,亦可結合中國的文化及詩人的經歷去深入探討詩的含意,為讀者提供了不同的欣賞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