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晉侯、秦伯圍鄭1,以其無禮於晉2,且貳於楚3也。晉軍函陵4,秦軍汜南5。晉君同秦君合兵包圍了鄭國,這是因為從前晉文公流亡的時候,鄭國沒有接待他,並且現在又歸附到楚國那邊去。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汜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佚之狐言於鄭伯6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7必退。」佚之狐向鄭君提意見:「國家已經非常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君,他們的軍隊一能夠退走。」
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9而出。鄭君聽了他的話,就去請燭之武。燭之武推辭道:「臣在壯年的時候,還及不上別人;如今老了,更加是不中用的了。」鄭文公說:「我沒有能夠早用你,如今國家危急了才來求你,這是我不好。然而鄭國若是滅亡,你也要受害哩!」燭之武答應了,當夜就縋下城去。
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10。越國以鄙遠11,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12?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13,行李14之往來,共其乏困15,君亦無所害。燭之武見着秦君,說:「秦、晉兩國包圍了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若把鄭國滅掉,對您有什麼利益的話,自然敢煩您的大軍來討伐。不過要說越過別人的國土,來保全一去僻遠的屬地,您也一定知道是件不很容易的事情。這樣說起來,那又為什麼把鄭國滅掉,徒然便宜了您的鄰國,使它的領土增廣呢?您的鄰國的領土一增加,相應地您的領土就得滅少。假若把鄭國留下來,作為您東方旅途上的一個主人,您有使者往來,它便可以供應招待,這對於您來說,也是一點害處都不會有的。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且君嘗為晉君賜16矣,許君焦、瑕17,朝濟而夕設版18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19?既東封20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21,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再說,您從前對於晉君是幫過忙的了,他曾應許拿焦、瑕兩個城來送給您作為報答,誰知道早晨剛剛渡過黃河,到晚上就築牆設防,不給您了,這是您知道的呢。要說晉國這個國家,哪裏會有知足的時候?既然在東邊擴張領土把鄭國囊括了去,接着就會再向西方伸展。如果不是去打秦國的主意,此外還能從哪裏可以侵奪土地呢?秦國削弱,晉國得到好處,您自己想想好了!」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秦伯說22,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23戍之,乃還。秦君聽了,覺得他說得不錯,便同鄭國訂了和約,派杞子、逢孫、楊孫三人留在鄭國防守,自己帶着軍隊回去了。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子犯24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5。因人之力而敝之26,不仁;失其所與27,不知28;以亂易整29,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子犯請求截擊秦軍,晉文公道:「不能這麼辦。我們不是這個人的力量,到不了現在這個地步的。受過人家的幫助,再翻回頭來打人家,這是不仁;喪失了和自己聯盟的友邦,這是不智;用分裂來代替團結,這是不武。我們還是回去罷。」於是晉軍也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