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叟有愛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時,亦嘗如是。故作《燕詩》以諭之矣。叟有愛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時,亦嘗如是。故作《燕詩》以諭之矣。
劉叟有一個他十分寵愛的兒子,有一天兒子離他遠去,劉叟非常傷心。劉臾年少時,也曾背棄父母。白居易藉這首詩旨在告誡世人:背棄父母時,父母一定也是這麼傷心,所以要孝順父母。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梁上有雙燕,翩翩1雄與雌;
我家屋梁上有一對燕子──它們的飛舞多美!一隻雄,一隻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銜泥兩椽2間,一巢生四兒。
兩椽之間,它們在銜泥營巢,小燕兒孵出來了,四個寶寶!又憨,又癡。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3
四個寶寶一天大似一天,就知道要東西吃:『餓了──吱吱,吱吱!』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青蟲不易捕,黃口4無飽期。
狡獪的青蟲那能老是捉到?填不滿的小口,從不曾滿足片時。
嘴爪雖欲弊,心力不知疲。嘴爪雖欲5,心力不知疲。
父母的嘴爪都快用禿了,父母的心情麼──疲倦怎會『不支』?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須臾6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一忽兒便十個來回,還恐怕巢裏面嚷餓嫌遲,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好了──三十天辛苦下來,父母瘦損了身軀,孩子漸漸長壯了腰肢。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喃喃7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教它們喃喃地學着說話,替它們一個個洗刷毛羽,整頓容姿。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羽毛豐滿了,翅膀結實了,「慢慢飛,先跟我飛上庭前的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孩子真高興呀──一舉翅便再不回頭,隨風四散,不見了──像烟舞,更像雲馳!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祇剩兩隻大燕在空中悲鳴,──小燕兒終不飛回,任它氣竭聲嘶。
卻入空巢裏,啁啾終夜悲。卻入空巢裏,啁啾8終夜悲。
休息吧,空洞的巢裏剩下的無非空虛。啁啾終夜不絕──終夜不絕的哀思!
燕燕爾勿悲,爾當反自思;燕燕爾勿悲,爾當反自思;
燕子,燕子,你不要悲哀,你可曾想到你從前的自私?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想想你還是雛鳥的月日,想想你棄母高飛的年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那時,你的父母的思念,今天該知道了吧?燕子!

導賞

唐皇朝經歷了「安史之亂」,盛唐風光不再,逐漸走入了中唐時代。中唐也有不少傑出詩人,其中較為著名的有白居易。
白居易的詩歌創作量十分豐富,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諷諭、閒適、感傷和雜律四類,較受重視的是諷諭詩。他一向主張以淺白易解的語言創作,務求婦孺能解,因此流傳甚廣,甚至遠至日本、暹羅(泰國)。他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所作「新樂府詩」影響較大,《燕詩示劉叟》是其中的代表作。
這首詩原有題注:「叟有愛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時,亦嘗如是。故作《燕詩》以諭之矣。」意即有一個姓劉的老翁,因為心愛的兒子不顧他而離去,老翁十分傷心,又想念兒子。原來老翁年輕時,也一樣背離父母。詩人就以《燕詩》作諷諭,告誡世人要孝順父母。
《燕詩》寫一對燕子的故事。詩的開始四句,寫一雄一雌的燕子配成雙,在屋樑之間築巢,生了四個雛兒。要養育雛兒一點也不容易,下面八句寫雙燕為了餵哺不斷索食的雛兒,每天辛勤地多次來往捕捉青蟲,雖然已疲累不堪,仍然不會停下來,恐怕兒女吃不飽。除了餵哺兒女,父母還要肩負教育下一代的責任。詩歌接着就寫經過雙燕三十日的辛勞,雛燕日漸長成。父母教牠們說話,又為牠們整理羽毛;待牠們羽翼長成,就帶牠們到庭中的樹枝上,開始教牠們飛行。可是當子女有能力高飛,有一天就不再回頭,隨風四散。雙燕看到子女離開,在空中不斷鳴叫,希望牠們會回來。可是即使牠們喊破喉嚨,子女也沒有再回頭。雙燕只有回到空巢裏,日夜悲鳴。
詩的最後六句是詩人的評論。他並不是同情雙燕的際遇,而是告訴雙燕不要悲哀,要他們反思一下,自己是雛鳥的時候,也一樣離棄父母高飛。當時牠們沒有顧念父母,到今日自己當了父母,也被子女遺棄時,才體驗到父母當日的心情。
這首詩是白居易最為看重的諷諭詩,也可以說是一個寓言故事。詩歌借燕子的故事,寫出父母養育兒女的辛勞,告誡世人應及早體念親恩,諷刺那些背棄父母的人終有一天得到報應。白居易以淺白的語言寫詩,務求婦孺能解,就是認為詩中傳達的信息,不單讀書人要知道,像「體念親恩,孝順父母」,是每個人都要懂得的。這種講述人倫關係的道理,也不會受時代變遷所淘汰,經歷千年而仍然適用。我們今天讀《燕詩》,仍可從一雙辛勤撫育兒女的燕子,看到自己父母的身影。
《燕詩》雖然寫得淺白,仍有一些值得欣賞的寫作手法。作者不是平鋪直敘地講出故事和道理,詩中雙燕開始時有正面的形象,一派盡責慈愛的模樣,讀者都同情牠們的遭遇。詩的最後才來一個逆轉,點出雙燕才是諷刺的對象,牠們昔日高飛背棄父母,今日得到報應。這種安排是要給讀者當頭棒喝,令他們印象更深刻。詩中寫燕子的生活也十分生動,仔細描寫牠們的形態、聲音、動作,又用擬人法刻劃牠們的心境,令讀者更易投入。

查閱次數:16364
資料來源:
朗讀:甘玉貞(粵)、高嘉澤(普)
|
吟誦:《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篇》,香港教育局
|
註釋、譯文:《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
導賞:甘玉貞(文)、甘玉貞(粵)、白雪蓮(普)

作者/出處

白居易

白居易,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卒於唐武宗會昌六年(七七二──八四六)。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自幼聰慧,刻苦讀書。唐德宗貞元十六年(七九九)進士,初任校書郎,歷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因敢言直諫,上疏亟論宰相武元衡被盜殺事,為當政者所忌,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其後歷任忠州、杭州、蘇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晚年退居洛下,崇奉佛法。

白居易是中唐大詩人,與元稹齊名,並稱「元白」。他提倡「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嘲風雪,弄花草」的文學,強調《詩經》的美刺傳統和杜甫的創作精神。白詩的特色是語言淺俗,使老嫗、兒童都能解讀,諷諭詩《秦中吟》及《新樂府》是其中的代表。晚年寫了不少閒適詩和感傷詩。有明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馬元調刊本《白氏長慶集》傳世。

查閱次數:7043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所作「新樂府詩」影響較大,《燕詩示劉叟》是其中的代表作。

這首詩原有題注:「叟有愛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時,亦嘗如是。故作《燕詩》以諭之矣。」意即有一個姓劉的老翁,因為心愛的兒子不顧他而離去,老翁十分傷心,又想念兒子。原來老翁年輕時,也一樣背離父母。詩人就以《燕詩》作諷諭,告誡世人要孝順父母。

資料來源:
甘玉貞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