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潔淨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仔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凡讀書,須整頓几案1,令潔淨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23身體,對書冊,詳緩4看字,仔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5一字,不可牽強6暗記7,只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8,久遠不忘。
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9。」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10,自曉其義也。余11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12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13。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導賞

本文是大學問家朱熹論讀書的方法,旨在點明讀書必須心無旁騖,眼、口、心三到,方能明白書中的道理。
但凡讀書,必須把書桌收拾整潔,擺放得端端正正,然後書本放得整整齊齊,坐直身體,細細誦讀,不可顛倒錯漏,也不要死記硬背,讀書百遍,道理便會漸漸顯現,明白之後,自然長時間也不會忘記。讀書最關鍵的地方是要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倘若心不在焉,則眼看得不仔細。心和眼既然不專一,散漫地誦讀,一定不會記得讀過甚麼,即使記得也不會耐久。所以三到之中,其中心到最為重要。心思專注到讀書上去,眼和口自然能配合,這樣讀書也就會有所收穫。
現代的學習策略,講求的是多元化的綜合學習方式,也就是運用多種感官的學習效能,以增進學習的速度,增長記憶的時間,增強記憶的正確性,以達至高效率的學習。原來早在南宋,朱熹即說過讀書有三到,能夠「心眼專一」加上「口到」,誦讀琅琅有聲,聽覺就可發揮作用,這樣就能記得長久,因為:眼看作品,口中或讀或誦或吟,作品文字所顯示的意義和作品語言所具有的聲音,對於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分別發生作用,我們的情感會被聲音所激起,同時我們的思維 ── 理解和想像 ── 開始活躍起來,依據視覺、聽覺和聯合感覺所提供的意象,憑藉平時累積的各種知識和體驗,喚起了強烈而深刻的記憶,對學習絕對有極佳、極大的幫助。由此可見,朱熹所說,到今天也不會令人覺得落伍。
這一節論讀書方法的文字,由外而內,層層推進,可謂十分透徹。作者先從外部說起,由「整頓几案」至「將書冊齊整頓放」,然後「正身體」、「對書冊」,這都是讀書首先要做的準備功夫。接着,作者提出了具體的讀書方法。第一要「詳緩看字」、「讀得字字響亮」。作者一連用了四個排句:「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反覆說明要讀得仔細的道理。第二要「多誦數遍」、「不可牽強暗記」,作者還引用古人的說話「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說
明讀書要反覆揣摩,不可生吞活剝,待透徹了解書中的道理,自然就會記得。最後,作者點出讀書的要訣就在三到。「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一語道破,言簡意賅,難怪已經成為人所共知的格言了。
本文對讀書的「須」和「不可」,仔細、反覆、詳盡的點明,語氣上猶如一位嚴格而又慈藹的師長,諄諄訓誨,不禁令人俯首側耳傾聽,不敢遺忘。

查閱次數:1206
資料來源:
朗讀:《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粵、普)
|
註釋:《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
譯文:
|
導賞:《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文)、溫紹武(粵)、白雪蓮(普)

作者/出處

朱熹

朱熹,生於宋高宗建炎四年,卒於宋寧宗慶元六年(一一三〇 ── 一二〇〇)。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宋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初任泉州同安簿,歷任漳州轉運副使、秘閣撰修,官至煥章閣待制。宋理宗寶慶三年(一二二七),贈太師,追封徽國公。謚曰「文」,世稱朱文公。

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學家,為官耿介清廉,尤嚴於禮教之事。晚年專注於講學,著述豐富,善詩文,詩風淳厚開朗。著有《四書章句集注》、《周易本義》、《詩集傳》及《楚辭集注》等,有宋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建安書院刊本《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一百卷傳世。

查閱次數:2380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本文選自《朱子語類》卷十。《朱子語類》是宋代黎靖德所編,輯錄了朱熹與門人問答之語,全書共一百四十卷。

資料來源:
《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