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於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嗚呼!惟我皇考崇公1卜吉于瀧岡之六十年2,其子修始克表於其阡3非敢緩也,蓋有待也4
啊!我的先父崇公,卜葬在瀧岡以後的六十年,他兒子修才能作表刻石,在墓道上豎碑;這並不是敢於遲緩,而是有所等待呀。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於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曰︰『毋以是為我累。』修不幸,生四歲而5太夫人守節6自誓,居窮7,自力於衣食,以長以教89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10,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曰:『毋以是為我累11。』
修很不幸,生下來才四歲,就失去了父親。太夫人自己誓願守節,在窮困的境況裏,自己盡力謀衣食,扶養我,教導我,一直到我長大成人。太夫人告訴我說:「你父做官,廉潔自守,卻好施捨,喜歡接待賓客;薪水雖然不多,常常不使它有剩餘。他曾說過這句話:『不要把剩餘下來的薪水,成為我的累贅。』
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壠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於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於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壠之植,以庇而為生12,吾何恃13而能自守邪?吾於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於汝14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15,然知汝父之能16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17,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後18也。
所以他去世的時候,家裏沒有蓋着一片瓦的住處,外面沒有種着一壠寬的田地,可以依賴為生。那麼,我仗恃着甚麼能夠自守的呢?我對於你父親,知道他一兩點,因此對於你才有所期待。自從我做你家的媳婦,沒有趕上侍奉我的婆母,然而知道你父親是能夠奉養的。你既沒有父親教養,年紀又小,我不能知道你一定準有成就,然而知道你父親是一定會有好子孫的。
吾之始歸也,汝父免於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餘,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於喪適然耳。既而其後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歎。吾之始19也,汝父免於母喪,方逾年20,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21。』間御酒食22,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餘,其何及也23!』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於喪適然24耳。既而其後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25,屢26而歎。
我嫁過來的時候,你父親脫去為他母親穿的孝服才過了一年,每逢年節祭祀,就必定流着淚道:『祭得豐厚,不如供養得菲薄。』遇到吃飯有酒,就又流淚道:『從前常不夠,如今卻有餘,可是還哪裏來得及呢!』我頭一兩次見到時,以為新近除服偶爾這樣;可是後來竟常常這樣,一直到他去世,始終是這樣。我雖然沒有趕上侍奉婆母,卻因此知道你父親是能夠奉養的。你父做官,曾在夜裏點上蠟燭,辦理有關刑獄的公文,屢次停下來歎息。
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顧乳者劍汝而立于旁,因指而歎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後當以我語告之。』吾問之,則曰:『此死獄27也,我求其生不得爾28!』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29也。30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31。』回顧乳者劍汝32而立于旁,因指而歎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戌33,將死。使其言然34,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後當以我語告之。』
我問他,他就說:『這是一件判死罪的案子,我想給他找個可以不死的理由,只是找不到!』我說:『不死的理由可以找得到嗎?』你父親說:『給他尋求得不到,死者和我都可以兩無遺恨;何況有時可以尋求到不死的理由使他不死呢!因為有時能夠使犯人不死,就知道不經過仔細尋求就被處死刑的有怨恨了。常常給犯人尋生路,尚且免不了判決死刑,可是世上卻往往有意要尋求理由來判處死刑的呢!』他說完回過頭來,看見乳母在脅下挾着你站在身旁,便指着你歎息道:『算命的說我到了戌年的時候要死,如果他的話對,我看不到兒子的成立了。以後應當把我的話告訴他。』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於外事,吾不能知;其居於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於中者邪。嗚呼!其心厚於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汝其勉之!其平居教他子弟35,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於外事36,吾不能知;其居於家,無所矜飾37,而所為如此,是真發於38者邪。嗚呼!其心厚於仁39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汝其勉之40
他平素教導別的子弟,也常用這樣的話,我聽得熟了,所以能夠記得詳細。他在外面的事情,我不能夠知道。他在家裏,一點也不裝腔作勢,所做所為都像這樣。這真是從心裏發出來的啊!唉!他心裏多麼仁愛啊!因此我知道你父親必定會有好子孫的。你可要勉勵呀!
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夫養不必豐,要於孝41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42。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43之,不敢忘。
講到奉養,不一定要豐厚,重要的是在乎孝順;施捨的東西雖然不能普及萬物,重要的是在乎心裏多存着仁愛。我不懂得教導你,這是你父親的意思。」修聽了,感動得下淚,把這些話記在心裏,不敢忘記。
先公少孤力學,咸平三年,進士及第,為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先公44少孤力學,咸平三年45,進士及第,為道州判官46泗綿二州推官47,又為泰州48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49之瀧岡。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50,世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51,進封樂安、安康、彭城52三郡太君。
先父小時候死了父親,努力求學用功,咸平三年考取了進士,做過道州的判官,和泗、綿二州的推官,又做過泰州的判官,享壽五十九歲,葬在沙溪的瀧岡。太夫人姓鄭,她的先父名叫鄭德儀,世系是江南有名望的大族。太人恭敬、節儉、仁愛、有禮貌。最初封福昌縣太君,以後進級,又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的太君。
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後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苟合於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其後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自其家少微時53,治其家以儉約,其後常不使過之54,曰:「吾兒不能苟合於世55,儉薄所以居患難也56。」其後修貶夷陵57,太夫人言笑自若58,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59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起初家裏境況不好時,管理家務,非常節省,以後常不使開支超過了限度。她說:「我兒不能迎合世俗,節省正可以度過患難的日子。」後來修貶謫到夷陵地方,太夫人照樣言談笑樂,不以為意,她說:「你家本來貧賤,我已過得慣了。你能安於過這種生活,我也沒有甚麼不安了。」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祿而養。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贈封其親。又十年,修為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終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樞密,遂參政事。又七年而罷。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祿而養60。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贈封其親61。又十年,修為龍圖閣直學士62尚書吏部郎中63留守南京64。太夫人以疾終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樞密65,遂參政事66又七年而罷67
自從先父去世二十年,修才能得到俸祿來養家。又隔了十二年,在朝廷裏做官,才得到封贈我的先人。又隔了十年,修做了龍圖閣直學士、尚書省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在衙門裏因病去世,享壽七十二歲。以後又待了八年,修以低劣的才能,竟做了樞密副使,接着參知政事。七年以後罷官。
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故自嘉祐以來,逢國大慶,必加寵錫。皇曾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妣,累封楚國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妣,累封吳國太夫人。自登二府68天子推恩,褒其三世69。故自嘉祐70以來,逢國大慶,必加寵錫71皇曾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72中書令73曾祖妣74,累封楚國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75;祖妣,累封吳國太夫人。
自從升到二府,蒙天子推恩,褒獎了我的三代。從嘉祐以後,每逢國家大慶,必定予以恩寵的錫命。先曾祖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先曾祖母累封楚國太夫人;先祖父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先祖母累封吳國太夫人;
皇考崇公,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皇妣,累封越國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賜爵為崇國公,太夫人進號魏國。皇考崇公,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皇妣,累封越國太夫人。今上初郊76,皇考賜爵為崇國公,太夫人進號魏國77
先父崇公,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大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先母累封越國太夫人。現在皇上舉行首次郊祀的時候,先父賜爵崇國公;太夫人進號魏國太夫人。
於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有於其躬,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之錫命。是足以表見於後世而庇賴其子孫矣。」乃列其世譜,具刻于碑。於是小子78修泣而言曰:「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79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有於其躬80,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之錫命81。是足以表見於後世82庇賴83其子孫矣。」乃列其世譜,具刻于碑。
於是小子涕泣說道:「唉!做善事沒有得不到報答的,不過在時間上有快有慢,這是一個平常的道理。我的祖先積累了善行,成就了功德,應該享受這種優隆;雖然沒有能夠在生前親享,可是賜爵受封,榮耀、顯赫、崇高的褒揚,事實上竟有三朝的錫命。這就足夠表彰後世,蔭庇他的子孫了。」世代的系譜,既經詳細開列,刻在碑上;
既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太夫人之所以教人而有待於修者,並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84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太夫人之所以教人而有待於修者,並85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86,遭時竊位87,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88
然後又把我先父崇公的遺訓,和太夫人教導我的話,期待我的事情,一並揭載在墓道上。使人家知道小子修無德無能,遭逢時會,竊居高位,卻幸而能夠保全了大節,沒有辱沒他的先人,是有來由的。
熙寧三年,歲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修表。熙寧三年,歲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89,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90觀文殿學士91特進92行兵部尚書93知青州軍州事94、兼管內勸農使95充京東東路安撫使96上柱國97、樂安郡開國公98食邑99四千三百戶、食實封100一千二百戶,修表。
熙寧三年,這年是庚戌年,四月初一辛酉十五日乙亥,兒子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實封的食邑一千二百戶,修表。

導賞

歐陽修是上承唐朝的韓愈而提倡古文的。韓愈的文學理論是主張「文以載道」,認為寫文章的目的是「立言」為後世法,歐陽修也是如此。同時他在當時政治上官位很高,又是文壇的盟主,有許多文人是他的學生,受他的提拔。寫這篇表揚自己父親的文章,在他的心目中,相當重要,必須寫得能夠發生「傳道」的作用。因此,他拈出了父親的孝行和仁心兩點,極力強調,使其突出,然後縷述三代封贈,來證實「為善無不報」這句話。仁孝都是善行,善行定有善報,是中國的傳統倫理觀念。歐陽修這篇文章,除了揚名顯親的主旨以外,就是闡揚仁與孝這兩大倫理觀念。
本文首段先從作表延遲說起,標出一個「待」字。次段用作者母親的口氣,敍述父親的作風,以及她對作者的期待,然後一轉,說明她的期待是有根據的,那根據就在父親的孝行與仁心,開始指出了主題。從母親的嘴裏傳出父親的有關仁孝的言行,有濃厚的抒情情調,紆徐而莊敬。這是本文的精華所在。這段完全寫作者的父親,但寫父親卻由母親嘴裏轉述,也就連帶寫了母親。三段記父親官職、年歲和葬地,是墓表應有的敍述。到此敍述父親的生平已經作了結束,接着在四段裏敍述母親。漸漸說出自己從「得祿而養」到「贈封其親」,暗示了「善報」的主題,並含有母親「有待於汝」沒有落空的意思。五段接敍自己已「登二府」,三代受封,羅列一大串官銜,無異指出首段所說等待的時候已經到來。六段用自己的話,正式點明主題,並說出為甚麼先前不作阡表,直到六十年後的現在才作的原因。最後記上年月日及自己的官銜,也是墓表的一種格式。
碑誌傳記的文章,目的在敍述人物。敍述人物不只使讀者「知道」所敍述的是個甚麼樣的人物,主要在使讀者「感到」所敍述的是個甚麼樣的人物。「知道」的人物,往往容易忘記;「感到」的人物,則常常回憶。怎樣才能使人「感到」而常常回憶,這就不是單憑「敍述」所能辦得到的了。所以好的敍述人物的文章,不是單純的「敍述」,而是深刻的「表現」。本文作者只就他父親的品行和行為上的兩個特點──孝行與仁心,來表現他父親的全貌,其他都用不着再敍。不過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寫這兩個特點,沒有用抽象的形容,卻舉出幾件具體的言行,襯出一個生動的人物。

查閱次數:3761
資料來源:
朗讀:馮倩雯(粵)、程廣寬(普)
|
註釋:《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
譯文:《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
導賞:《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文)、馮倩雯(粵)、程廣寬(普)

作者/出處

歐陽修

歐陽修,生於北宋真宗景德四年,卒於北宋神宗熙寧五年(一〇〇七──一〇七二),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仁宗天聖八年(一〇三〇)舉進士,初任西京推官,歷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刑部尚書及兵部尚書等職,官至太子少師。歐陽修出身寒微,了解民生疾苦與社會弊端。政治上,他支持改革派的范仲淹推行變法,曾因此數度被貶。晚年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辭官歸隱。

歐陽修是北宋文壇巨擘,與尹洙、梅堯臣等同倡平易樸實的詩文,反對當時奇澀險怪的文風。他又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繼承韓愈文以載道的精神。歐陽修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無論散文、詩、詞都有很高成就。歐陽修也精於史學,曾奉詔修《新唐書》,又自撰《五代史記》。有明天順(一四五七──一四六四)間刊本《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傳世。

查閱次數:3445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歐陽修《瀧岡阡表》選自《歐陽修全集》。

《瀧岡阡表》是宋神宗熙寧三年(一〇七〇),歐陽修根據舊稿《先君墓表》修改而成。作者四歲喪父,由母親撫育成人。六十年後,始為其父撰寫碑文,是為《瀧岡阡表》。瀧岡,地名,在今江西永豐南。阡,是墓道;表,是墓碑。墓表之作,用以表彰其人。在表中,歐陽修除了表揚父親為官廉潔、體恤民命的用心和政績外,也讚美了守節自誓、艱苦育兒的母親。此外又述說自己深受父母人格的影響,故能刻苦自勵,以致功成名立。本篇文詞簡樸,不尚鋪陳,與一般墓誌銘以藻飾為能事不同。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